學達書庫 > 林達 > 如彗星劃過夜空 | 上頁 下頁
三五


  制憲會議之後,代表們回到各州,全力投入各州通過憲法的說服工作。以漢密爾頓為主,約同詹姆斯·麥迪森和約翰·傑伊,在當年和第二年的報紙上發表了一系列解釋憲法的文章,其中2/3是漢密爾頓的作品。這些文章就是後來著名的《聯邦黨人文獻》。持漢密爾頓政治觀點的人,就被稱為聯邦黨人。可以預料,憲法在紐約州通過得十分艱難,而紐約州對於美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詹姆斯·麥迪森放下他在弗吉尼亞州的活動,常駐紐約,支持漢密爾頓。他們發表的這些文章,主要就是說服民眾,只有一個統一的、穩定有效的政府,才是全民長遠的福利。你已經知道,在費城制憲會議上,麥迪森對憲法深感失望,因為與他的方案有很大距離。所謂「偉大的妥協」主要就是他的方案被腰斬;而漢密爾頓在制憲會議上的觀點,離開通過的憲法距離就更遠了。但是現在,他們全力以赴,說服民眾認同憲法,他們原來的不同意見,已經被他們自己深埋得無影無蹤了。

  1788年7月23日,紐約州好不容易通過了新的聯邦憲法。漢密爾頓功不可沒,隨後他就漸漸成為美國政治中聯邦黨人的思想領袖。他在紐約的聲望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此刻達到了最高點。當年紐約市的慶祝獨立大遊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船型的花車,花車被命名為「漢密爾頓號」。

  漢密爾頓和華盛頓總統的關係非同一般。華盛頓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而漢密爾頓是他在戰爭中親手提拔、一起度過戎馬歲月的人。他稱讚漢密爾頓具有少見的廣博知識,忠於自由事業,並曾經稱讚漢密爾頓有一顆「銀子般的心」等等。可見華盛頓當時對漢密爾頓非常信任。

  華盛頓總統接受莫利斯對漢密爾頓的推薦,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是華盛頓對漢密爾頓的財政改革構想的瞭解。早在1783年,華盛頓就收到過漢密爾頓的信,討論如何擺脫財政危機。在信中,漢密爾頓提出了四點解決辦法,形成一個明確的框架,成為他後來財政方案的基礎。1789年9月11日,參議院通過了華盛頓總統的任命,漢密爾頓擔任了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此時,他34歲。

  事實上,那時的美國,幾乎沒有別人像漢密爾頓那樣,對美國的經濟前途有清晰的圖景和信心。

  要說,漢密爾頓還是科班出身,他在17歲的時候,就進入紐約的國王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財政。他深受18世紀蘇格蘭啟蒙時期經濟學家的影響,特別是大衛·休謨。休謨指出過相對落後的蘇格蘭農業經濟融入英格蘭經濟的可能性。英格蘭的經濟,包括以龐大的國債集資,由國有銀行發行紙幣,控制紙幣流通和利息。休謨認為,債券能夠提供大筆資金,如果讓工商業家能夠有機會利用這種資金,就能促進投資和貿易,使得產品更便宜更豐富,還能促使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使全社會得益。

  漢密爾頓認為,美國的狀態很像落後的農業的蘇格蘭。休謨的思想給這樣的農業國家指出了一條富強的道路,那就是發展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工業經濟,而不是固守在土地上的農業經濟。

  說來叫人不相信,當時的美國政府沒什麼收入。漢密爾頓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讓國家政府有收入。聯邦的收入主要靠徵收進口稅。他上任以後,立即向全國各地的商家和錢莊發出調查,搜集資料。他要把進出口貿易搞清楚,由此計算出國家徵稅的數量,提出法案讓國會批准,因為憲法規定,只有國會眾議院有權立法徵稅。

  可是,休謨也警告過,這種以信用為基礎的經濟,是有危險的:借債籌資的辦法需要有稅收來保證償還利息的能力,貧富差距會擴大,外債會導致對外國的倚賴,會產生一群玩弄市場的股票持有人。但是漢密爾頓傾向於更多地看到這種新經濟的正面效應。作為財政部長,他認為這種經濟體系的前途是好的。「國債」是漢密爾頓所設想的新經濟的主要支柱,他要鼓勵投資,刺激人們冒險和發財的欲望。

  為此,第一步,他必須恢復在戰爭中被毀壞了的美國的信用。

  你已經知道,戰爭期間各地發行的債券非常複雜,內債外債都還沒有償還。債券貶值,被抵押買賣。如獨立戰爭結束時,大陸議會發的債券,已跌到面值的2%。

  歐洲大銀行已經不肯再和落後的美國來往,因為美國已經沒有信用。美國如果孤立在歐洲市場之外,一切經濟構想都不能實現。因此,必須盡一切努力恢復信用。漢密爾頓提出,由聯邦政府擔下以前為獨立戰爭籌款而發行的一切內外債務。各種債券的持有人,都可以向聯邦政府換成聯邦債券。聯邦政府承諾按照原有面值償還本息。同時,決定發行聯邦政府紙幣,就是逐漸統一貨幣,促進商貿,發行新的債券籌措資金,鼓勵投資,以此恢復美國的信用。

  1790年1月9日,漢密爾頓分別向國會提交了關於重建美國公共信用的報告。他的方案卻遭到以麥迪森為首的佛吉尼亞人的反對。

  麥迪森在制憲會議上曾堅決主張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府,他在家鄉遭到另一個著名政治家派屈克·亨利的反對。麥迪森被選為弗吉尼亞州在國會的眾議員,卻沒有被選為地位更重要的參議員。可是憑著他的能力,他在眾議院自然成為一個領袖人物。而根據憲法,聯邦政府有關財政的法令必須通過眾議院。也就是漢密爾頓的方案必須得到眾議院批准,而麥迪森卻領頭堅決反對。

  麥迪森的反對,是出於對「公正」的考慮。獨立戰爭期間發行的債券,長期來州政府無力兌現,民眾卻急於脫手。這就出現了一些做金融投機的人,低價收購貶值的債券。尤其是參加獨立戰爭的老兵們,他們打仗的時候,拿的軍餉就是債券,現在卻大部分到了投機者手裡。現在由聯邦政府出面,用進口稅收入,來按照原始票面價值償還本息,麥迪森認為,這對那些被迫將債券脫手的原始持有者來說,是不公平的。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境遇很差,卻因已經賣掉了債券,失去原本理應屬於他們的可憐的財產。另一方面,反對派對發行新的債券,負債經營,也不能接受。

  同時,麥迪森的反對,也隱含著農業社會觀念和對工業化社會的不適應。在農業經濟下,作為農莊主的佛吉尼亞政治家們,看不到工業高潮的必將來到,這是不會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他們不理解以信用、負債經營為基礎的城市工業經濟;他們也不能理解,對於新的經濟體系所產生的問題,如貧富差距擴大、投機和股市操縱等等,只是從道德的角度進行批判,並試圖阻擋時代的變化,並不是一條出路。

  你看,即便是都出於公心,政治分歧也必然在第一分鐘就形成了。政治家必然不斷地分化。而大眾參與的政治運作,完全不同于精英之間的商討,自會顯露它自己的規律,也會呈現它不理想的一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