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如彗星劃過夜空 | 上頁 下頁 |
二三 |
|
§難以調解的矛盾 盧兄: 謝謝你來信說喜歡羅德島的故事。你說對費城會議上代表們對「民眾」的討論很有興趣。是的,這個討論幾乎貫穿會議始終。 讀著費城會議的辯論記錄,你會發現,他們很自覺地在構築世界上第一個大共和國,民眾的長遠利益,是最基本的出發點。讀著他們的辯論,常常可以看到大段大段的、完全站在民眾立場上的精彩「民主言論」。例如,在討論立法機構「議會」的時候,有著典型國家主義觀點的詹姆斯·威爾遜一邊堅持要有一個強勢政府,一邊表示,這個政府的權力「直接來自一切權力的最終法源――人民」。他說,「政府不但應該擁有一般人民授予的權力,而且應該擁有一般人民的想法和願望。國家的立法機構就應該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佛吉尼亞的喬治·梅森說,在現有的邦聯體制下,大陸議會代表的是各州,而不是人民。未來共和國的體制完全不一樣,它代表的是人民,因此,應該由人民選舉產生。「一個真正的共和政府,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代表們必須和他們的選民看法一致,以人民的想法為想法,以人民的願望為願望。……天下沒有一種政府是絕對完美無缺的,若要成立一個共和政府,選舉多少會有一些弊病,這是無法避免的」。 麥迪森表示,立法機構裡至少有一院,稱為下議院或眾議院,應該是人民直接選出來的,「這是自由政府體制裡最明顯不過的道理」。 這些話,在今天,我們已經聽到千千萬萬個人在重複。可是,看著費城會議代表的言論,感覺卻非常不一樣。 當然,人人都會注意到兩百多年的時間差距,可是,即使在那個時代,歐洲學者們也已經多次闡述過類似的思想。讓我感覺特別的,是他們辯論的氛圍。他們在表達的時候,立足點不是在證明自己的思維能力、顯示自己立場的正確,而是在一個非常實際的社會管理問題面前,試圖理清思路,現實感很強。那不是誇誇其談,他們談的是一個馬上就要投入運作、必須具有操作性的「實體」。這是他們發言的背景。 因此,他們為每一條規則爭得不可開交,他們是在強烈意識到「民智尚未完全開啟」、「暴民政治可能形成」的前提之下,發表的「民主言論」。又是在清醒評論政府和民眾雙重危險性的前提下,堅持共和原則的。費城會議的言論氛圍沒有一點虛飾的成分,在發言維護民眾利益的時候,在強烈批評過激民主的時候,他們都是自然的。讀來的感覺,那是一個敬業的、也十分職業化的工作狀態。 所以,一方面,他們堅持那個時代政治家的概念,共和國的國會是主權所有者,是權力中心。他們同意國會兩院裡至少有一院直接由選民選舉產生,相信「人是理性的動物」,相信「社會人」有這樣的能力,管理好自己。這時,美國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那麼落後的鄉土。在最早開發的麻塞諸塞州,有些地方選州議員,還在用玉米粒、黃豆計數。約翰·亞當斯卻說過,這有什麼關係,民眾要是願意,用死鱈魚計數也沒關係。 可是另一方面,他們非常清楚,大量底層民眾還在認為,「自由」就是可以無法無天了。 同一個約翰·亞當斯,1775年也曾在費城開會,那是13州商定獨立的大事,當時自由是他們心中的大旗。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一個熟人,那人顯然已經得到北美殖民地要宣佈獨立的消息,激動地感激著亞當斯,對起義倍加讚賞,他說,你們可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從今往後,我們就可以再也不要什麼法院了!這是很典型的民眾對自由的理解,令原來興致勃勃的亞當斯,如同被澆了一瓢冷水,情緒大受打擊。 因此,那時的政治精英們也設想了和民眾拉開距離的方式。和眾議院平衡的另一頭,就是國會的另一院參議院。 這是一個大國。雖然美國有過州的共和實踐,可是,在他們之前,還不曾有過在美國這樣幅員遼闊,人口分散的大國裡實現共和制度的先例。麥迪森曾得出自己的結論:幅員廣袤的大國,也許更適合共和體制。他認為,正因為大,正因為遼闊,正因為分散,就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利益,這些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利益互相制約,正是一個好的共和國政府存在的條件。參議院對眾議院的平衡,也部分來自不同利益平衡的思路。 對於議會的設想,也有人提出基本維持「大陸議會」的現狀。 在後來的6月15日,新澤西州的威廉·派特森曾在大會上長篇發言,提出一個整體新方案,就是「新澤西方案」。這個方案描繪的構想是這樣的:權力主要在國家立法機構,立法機構由一院構成,實行一州一票的原則。這和現有的大陸議會相同。不同的是,成立一個由立法機構選出的行政委員會。各州州長的多數有權免除行政委員會的成員。由行政委員會任命一個最高法院,專事彈劾聯邦政府官員,審理涉外案件和涉及賦稅的爭議。 對於議會,這是一個一院制方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