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如彗星劃過夜空 | 上頁 下頁


  在戰爭年代,華盛頓將軍的高明之處,是他在打了幾個敗仗以後就明白,在北美這塊遠離英國的土地上,對於義軍,定出的目標不可能是「消滅英軍或把他們趕出去」,而是要用自己的軍事存在,向英王表明北美獨立的決心。北美義軍的關鍵是「存在」,只要持久存在,目的就達到了。事實上,北美最終獲得獨立,正是由於這支軍隊存在的堅韌。可是,在華盛頓將軍心中,「槍桿子」只是帶來了追求自由的一個可能。惟有民眾的授權,才是政府權力的合法來源。

  事後,華盛頓將軍代表這些打下美國的軍人,和議會商定,解散軍隊,給復員軍人再發五年軍餉。半年後,巴黎和談達成協議,英國終於承認了美國的獨立。又三個月後,華盛頓將軍向大陸議會交回他作為軍隊指揮的委任狀。那一幕,我已經在幾年前的信中,向你講過了。華盛頓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一個平民的身份。他為此後美國武裝力量在國家中的位置,定下了不可動搖的原則。

  我們見過歷史上的許多領袖,幾乎是本能的嫺熟運用自己的聲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歷史記錄中,這是華盛頓將軍利用自己的威望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他替新生的美國做出的第一個選擇:不要國王的專制,也不要以槍桿子維持的軍政權。

  可是,為什麼不要專制而要民主制度呢?我們再次作一個簡單的定義,民主制度,就是能夠幫助民眾得到自由的一種方式。具體操作中,民主制度是一整套管理國家的運作。所以,「民主」當然不會只是一個簡單定義,它必定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我想我們先從簡單理解開始,漸漸接近它的複雜性。這也是美國民主走過的歷程。

  相對來說,絕對君權,才是千年來自然形成的、比較單純的社會統治方式。當人們開始摒棄絕對君權,試圖對它進行制約,即是所謂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之後,就一直是在面對一個複雜的目標,並且試圖搞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東西:究竟什麼才是他們所要的自由?他們又打算通過什麼樣的機制,才能夠獲得自由?

  我曾經告訴過你,美國在八年獨立戰爭之後,從華盛頓將軍開始的一大批上層軍官、文官和政治家,所謂美國的創建者們,為保障民眾自由,想到的第一個措施是:「散」。軍隊散了,軍官和文官們散了,那些建國者們,都散了。原來的13塊殖民地,現在成為美國的13個州,也在散開,各自自己過日子。

  他們認為,現在好了,各州有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些州原來就充分自治,現在也可以遂自己心願,自治地自由地過下去。所謂聯邦,只是一個「牢固的友好聯盟」。這個說法來自1777年11月15日,那是他們策劃獨立時成立的大陸議會所通過的章程《邦聯條款》(1781年生效)。其實,這個「友好聯盟」的鬆散程度,比今天的聯合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聯合國還有錢有人辦事,美國聯邦差遠了。

  人若是飄散的,就不需要什麼政府。可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人必須紮堆才能生存。沒有管理機構,一紮堆就混亂。所以,就逐漸形成了高於社會的上層管理。可是,最終,管理反過來變成了對民眾的壓迫。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帝制專權令人生厭,民主思想由此產生。而任何政府,它掌握的權力和它的規模有關,政府越大,軍隊就越大,員警就越多;管理越有效,百姓的自由也就面臨越大的威脅。所以,警惕專制的人們,最自然產生的念頭就是對政府的警惕、對政府發展規模的警惕。甚至,產生對政府本身的厭棄。

  所以,作為一個聯邦國家,美國建國者最早的思路,是聯邦小政府、弱政府的思路。這是對自由非常看重的人們很自然產生的想法:政府即使非要不可,也要個小的、弱的。州自治,老百姓自己做地方管理,不要強有力的、淩駕在上的聯邦政府,這就是1783年的美國人理解的自由。

  結果呢?試下來效果並不好。為什麼呢?這封信太長,下次再給你聊下去吧。

  祝好!

  林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