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歷史在你我身邊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穿越顛倒歲月的女孩 徐小棣的書《顛倒歲月》原本是寫給自己的。寫多了,她用白紙印出來,裝訂一下,加上湖藍色封面,就是她的「書」,就像她的文字風格,語言樸實,雲淡風輕,一點虛的沒有。我最初讀的就是這麼一本「書」。沒想到的是,一打開就合不上了,一路看到天黑掌燈、看到最後一頁。好看。 小棣有靈氣,寫著幾十年前的場景,就能變回那個孩子那個少女,能把讀者領到現場,指點給我們看的都是細節。讀她的故事我有點難為情,她寫回憶文字對自己很較真。如果說她對人性的複雜深有剖析,那是起於事無巨細她總先拿自己開刀。讀到這些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會問自己,假如這事擱我身上,我會這麼揪住自己不放嗎?長大後的小棣寫回憶,就是會揪住成長中的自己,大大小小事情,她都沒有放過。萬分犯難的是,倒楣的小棣成長在一個黑白顛倒的非常年代,她的生活路程、她的心路歷程,都是一路驚險、跌跌撞撞走來。 生活原本就是複雜的。小棣的父親英俊聰明,母親美麗溫柔,可以想見,年輕時代很容易相互吸引、走到一起。可是家庭背景和少年經歷的截然不同、後來進入的工作領域的不同,加上修養性格的差異,小棣上著小學時,家裡就常常「烽火連三月」。最後父母離異,「文革」驟然開始,家庭變故和社會倒置幾乎接連發生。小棣每分鐘都生活在荒誕版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裡。她的父親有「革命」資歷,又在情報部門供職。隨了父親,可以得到亂世最重要的安全,甚至能有一點神氣,隨了「出身不好」的母親,就是處境危險的黑崽子。她在難以抵擋的社會壓力、難以拒斥的社會誘惑,以及對母親的本能憐憫中被兩相撕扯,最後,小棣還是留在母親身邊。小棣沒有強調她的善良,而是強調在鼓勵絕情、鼓勵惡的顛倒歲月,一個小孩要保留那一點點天真善良是何等不易。孩子們經常會依照社會給出的指示,奉惡為善。她告訴大家,自己也未能倖免,她在社會對孩子的顛倒教育和鼓勵下,也做過傷害過自己父親和恩師的事情。 小棣有著那個時代認為是「對立」的社會關係,這使她有了一些其他孩子難以同時具有的經歷。她和母親曾在「好人家」的四合院借居,見識過「舊社會」殘留的上層文化人;風暴將臨,她和母親搬入大雜院,又體驗了社會底層的百態人生。1966年的紅八月裡,她獨自借居在僅有母女二人的親戚家裡,只離開一天,那位昨天還是活生生的母親,就已經死在紅衛兵的皮帶棍棒下,被扔上卡車拉走,小棣帶去的毛巾被,差點被紅衛兵的封條封在屋裡。她心裡揣著可能招致大禍臨頭的「母親出身不好」的秘密,萬分小心地調整自己、應對世界,保護自己和母親;同時又因為她所在的寄宿制學校,可以近距離接觸一群高幹的孩子們,和她們玩在一起。她的四周旋轉著截然不同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風格。最後,母親很懸很險地生活下來,她有著紅色光環的父親反倒入獄,被自己人關了七年。她按照當時學校領導者的指示,去動員同學下鄉、「拔釘子」,自己後來卻在農場心靈孤寂的生活中,差點兒自殺身亡。生產建設兵團的生活是小棣的另一半回憶,在那裡,所謂的知青生活雖然變得相對簡單,但是,它只不過是一種無盡頭的勞役,扼殺了正常年輕人的全部色彩和希望。那時,任何可能的表達,都被納入「文革」中連續上演十年的假大空語言框架,令人無處逃離。小棣讓我們看到,這種文化扼殺的利刃直入每一片田野、每一個個人。難怪直至今日,幾十年後的公眾語言和風格,仍然難以徹底擺脫「文革」語言的長久醃制。不僅是虛假語言,最後為了逃離,知青們紛紛造假,假電報、假診斷書、假證件,這是當時全社會公開的秘密,更有社會上越來越多在政治上醒悟的人,也必須以假話保護自己。終於,出於種種原因,全民殊途同歸,都生活在各種類型的謊言中,而且沒有心理負擔,只因在顛倒的歲月裡,小民被逼上了絕路。 小棣會講故事,她的故事好看。而在小棣引人入勝地講述非常年代的故事時,她注重的不僅是情節。也許只是天生敏感,似在無意間,她習慣性地探究人的心理反應,結果她以獨特的角度讓人理解到,那個時代的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對人的性情、心理作了怎樣的內在修正和扭曲。她隨著自己的成長,記錄了從兒童到青年,整整一代人被塑造的細緻過程。這種教育留下的印記,有些是永恆的。時代塑造了幾代非常的中國人。小棣故事的這個特點,使她的書有了記錄民間歷史之外的特別意義。也許大家不會想到,我們要理解今天的中國社會,它的種種獨特表現、它的思路、它發生的事件、它上中下各層的反應,都離不開去瞭解和理解那一代人,他們是封閉環境中、封閉教育下、「文革」顛倒年代的產物。今天,他們是父親、母親和教師,他們還可能是為數不少的官員甚至高層官員,他們是今天整個中國的後中年和老年人。他們對今天的中國仍然具有一定的塑造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