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四十八


  ◇司馬遷:《史記》

  司馬遷(前一四五~約前七八),字子長,陝西韓城人。

  司馬遷是中國第一部正史的作者,也是中國最早的文學大家。他父親是漢朝的史官,他繼承了這一行業。在他四十六歲的時候,發生了李陵投降匈奴事件。漢武帝問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說了真話,替李陵開脫,因而觸怒了漢武帝,被判死刑。當時死刑可以用兩種方法代替;一種是拿錢來贖,一種是割生殖器。司馬遷沒有錢,為了完成他父親和他自己著作《史記》的宏願,就忍受割生殖器的處罰。三年以後,他被赦出獄,仍舊被漢武帝用做秘書(中書令),隱忍苟活,終於在五十五歲那年,完成了《史記》。

  《史記》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現在傳下來的,有一點殘缺。

  司馬遷是偉大的史學家,在《史記》的字裡行間,他不但隨處寫出了歷史,也隨處寫出了正義。

  古代的史家被:「倡優畜之」,但卻不乏直筆;後代的史家不乏被禮遇,但是直筆卻在哪兒?-歷史變了?還是時代變了,關心世道的人,請嘆息而看此書。

  ◇班固:《漢書》

  班固(三二~九二),字孟堅,陝西咸陽人。從小聰明好學,十六歲進大學。他的父親班彪是名學者,著《史記後傳》,沒完就死了。班固繼承父志,並私撰《漢書》。五年以後,被人告發,下獄。他的弟弟班超為他奔走,被放出來,還封了蘭台令史的官,負責修國史,續作《漢書》,努力了二十年。後來跟大將軍竇憲征匈奴勝利,在燕然山勒石記功,由他撰文記盛。不久竇憲以謀反被殺,班固被牽連,二度下獄,終於以六十之年,死在牢裡。

  班固死後,《漢書》遺稿經漢和帝叫班固妹妹班昭〔曹大家〕續成,書中八表成于班昭之手、在天文志上,馬續也幫了忙。

  《漢書》是記劉邦到王莽之間二百三十九年的事。分十二本紀、七十列傳、八表、十志,共有一百篇、八十多萬字,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因為它的成就,跟《史記》輝映,所以古書中,常常見到「史漢」、「班、馬」、「遷、固」等合稱。

  在文采上,《漢書)雖不如《史記》,但在詳贍上,《漢書》卻比《史記》嚴密。《漢書》的完成,前後經過班家兩代三人的努力,總計有三四十年以上。

  ◇陳壽:《三國志》

  陳壽(二三三~二九七),字承柞,四川南充人。他是《三國志》的作者,《三國志》是二十五史中最簡潔的一部。《晉書》中記陳壽:

  仕蜀為觀閣令史,……及蜀平,……撰魏吳蜀《三國志》,凡六十五篇,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時著《魏書》,見壽所作,便壞己書而罷。張華深善之,謂壽曰:「當以《晉書》相付耳。」其為時所重如此。……病卒,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曰:「……

  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功戒,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體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於是詔下河南尹洛陽令,就家寫其書。一般人讀四史,因為後漢在三國之前,總以為範曄的《後漢書》也在陳壽的《三國志》之前,這是錯的。事實上,范曄在陳壽死了一百年後才出生,範曄寫《後漢書》,其中外夷傳還是取材于陳壽的著作。故上接司馬遷、班固的第一史學家,自是陳壽。

  《三國志》的優點是行文雅潔、斟酌功深。它雖以魏為正統,但仍三國並列,並無尊卑之分,並沒像《晉書》那樣,另以「載記」降級處理;它的缺點是有了回護之處,這也許是格於現狀的苦衷吧!

  ◇司馬光:《資治通鑒》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世稱涑水先生。山西夏縣人。

  司馬光二十歲時候,就中了宋朝的進士,後來一直做官。宋哲宗時做到宰相,可是只做了八個月,就累死了,活了六十八歲。

  司馬光在思想上比較保守,王安石變法時候,他是帶頭反對的人,堅決不擔任朝廷中重要職位,轉任地方官。此後十五年問,他絕口不談政治,專心著書。

  《資治通鑒》是宋神宗定的名字,是司馬光花了十九年的工夫,參考了正史以外三百二十二種歷史書,完成的一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編年史。由劉攽、劉恕、范祖禹等助編,內容精審,文字細緻,司馬光說他「畢生精力,盡萃於此」,可見他精神的一貫。大功告成以後,司馬光說只有他的朋友王勝之看過一遍。別的人看了一頁,就愛困了。雖然如此,這部兩百九十四卷的大書,還是中國的名著。

  司馬光為人但白真誠,他說他一生沒做過不可告人的事。他上朝以前,執著上朝的手版,凝神端坐,必恭必敬,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想到國家大事,怎麼可以不恭敬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