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 |
四十一 | |
|
|
◇王維:《王右丞集》 王維(七○一~七六一),字摩諸,山西永濟人。他生的時候,佛教已極盛行,他深受影響,例如他的名與字連在一起,就是「維摩詰」,正好是釋迦牟尼時代大居士維摩詰的名字。 王維「九歲知屬辭」,是神童。二十一歲中進士。他少年得志,但在中年以後,出了一件事,在安史之亂時,他曾被俘,雖然裝病,但仍受到安祿山的禮遇,軟禁在廟裡,做了「偽官」。那時他五十四歲,寫《凝碧池詩》表示悲憤。亂平後,在制裁陷賊官吏的時候,他憑這首詩,獲得減刑,最後還官拜尚書右丞(內閣書記長)。雖然這樣,在精神上,他仍然以「沒於逆賊,不能殺身,負國偷生」為憾,一直難以釋懷。 晚年的王維,寄情禪悅與山水,他買下宋之間的別墅,整天焚香、飯僧、彈琴、賦詩。他的妻子早逝,他一連過了三十年的單身生活。六十一歲時候,在寫了幾封訣別信後,從容死去,他被稱為「詩佛」。 王維除了寫詩外,也常作畫,蘇軾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以寫自然最出色,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有名的田園詩人。 ◇李白:《李太白集》 李白(七○一~七六二),字大自,號青蓮居士,甘肅天水人。出身富商之家,五歲移居四川。從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是個「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的神重。二十六歲離家遠遊,五湖四海,見聞頗多。四十二歲後,覓到唐玄宗,得到「翰林供奉」(起草文書)的差使,以寫詩得到賞識。後來,在安史之亂中,跟錯了永王璘,五十六歲那年,以涉嫌叛亂,判死刑。經過朋友奔走,改為流放邊區,中途遇赦。後來想從軍報國,因病未能如願,「天奪壯士心」,于六十二歲死去。 李白的一生,大體和唐玄宗時代同期,從他一生中第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到最後一首《臨路歌》,寫詩寫了四十年。李白的詩,氣魄博大、感情充沛、天才橫溢。杜甫稱讚說: 「落筆驚風雨,詩成位鬼神」,當然是說得玄了,不過詩寫得前無古人,的確不假。 李白的詩中,有許多「一醉累月輕王侯」的反抗,他說「安能摧眉析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可見在他的內心深處,是要沖決網羅的。他寫「田家秋作苦,鄰女夜春寒」等詩,代中國人民發出他們的苦難之聲、風雨之聲,也都是這一反抗的延續。 ◇杜甫:《杜少陵集》 杜甫(七一二~七七○),字子美,因住地被稱為少陵、杜陵,因官職被稱為拾遺、工部,河南鞏縣人。他出身唐朝官宦之家,七歲就能寫詩。二十歲離家雲遊,三十五歲到京城做小官,四十四歲碰到安史之亂,饑餓中飽嘗流離之苦,吃過草根樹皮。晚年帶著家小,投靠親戚,定居在四川成都。五十八歲死去,傳說餓死在破廟裡。 杜甫年輕時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想要得君行道。結果流離失道,遂用他那如有神的筆觸,寫盡了中國人民的苦難。 杜甫四十歲後作《兵車行》寫統治者的窮兵;《麗人行》寫統治者的驕奢;《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寫他活活餓死的小兒子;《北征》寫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前出塞》、《後出塞》、《二歎》(夏日歎、夏夜歎)寫政治的腐化、人民的痛苦,都是千古絕作。 杜甫的遺詩現存一千四百五十六首。論者以他的詩「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淚」,真是不虛。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後遷居下邽,變成了陝西渭南人。 白居易出身貧賤,「少年時家適在貧賤中」。但十六歲時就以寫詩出名,二十九歲中進士,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四十四歲被貶一次,又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做到七十二歲,才得退休。 白居易認為詩不是「嘲風雪、弄花草」的,詩該「救濟人病,稗補時闕」的。他曾編《諷諭集》,收詩一百七十二首,批評時政,他要求統治者「欲開壅蔽達人情,先向歌詩求諷刺」,結果詩一發表,「權豪貴近者相目色變,執政柄者扼腕,握軍要者切齒。」 白居易是唐朝創作最豐富的詩人,寫詩三千首。他限定詩要能「老嫗能解」(老太太都能聽得懂),他的詩,當時流傳各地,很受歡迎。有的妓女甚至以會背《長恨歌》而增加身價。他「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見到有題他詩的、背他詩的各階層人士。白居易的受人歡迎,由此可見。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