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 |
三十八 | |
|
|
◇佚名:《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那時候的詩,事實上是歌謠。歌謠分隨口唱的「徒歌」,和隨著樂器唱的「樂歌」。當時的音樂家叫樂工,他們搜集這些「徒歌」和「樂歌」,編成唱本。有三百多篇,就叫《詩》或《詩三百》。後來樂譜散失了,只剩下歌詞了。 到了孔子時候,他把詩給道德化了,用來做為教條。例如「衛風」(碩人)中有「巧笑情兮,美目盼兮」,明明是寫漂亮女人的,但孔子卻硬扯在畫畫上面,還引而申之,硬扯在修養上面。孔子主張「思無邪」,這樣一規範,歌謠的本來面目就被曲解了。 自從孔子給這些歌謠定下規範後,後來的人就更變本加厲了。漢朝以後,把它用「經」給供奉住,就叫《詩經》了。從此說詩的,就提出風、雅、頌、賦、比、興所謂「六義」來發揮,本來面目就更遠了。 至於說孔子刪訂這部書的事,也是不確實的。因為孔子八歲的時候,吳季劄就到魯國來聽樂工給他歌詩了。那時的分類名目,都已經定形了,自然不是孔子所能刪訂的了。 ◇屈平等:《楚辭》 屈平(前三四○~約前二七八),字原,湖北秭歸人。他是楚國人。關於他的身世,疑點很多,但他最後憂國懷君,投水而死,卻成了中國人的共識。每年陰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相傳就是他投水的日子,大家用龍舟竟渡來救他,用粽子來祭他,都表示對這位死難人物的懷念。 司馬遷曾去屈平自殺的地方,垂淚想他,為他寫下了《屈原列傳》,是中國最動人的一篇傳記。 屈平的作品,據王逸的《楚辭章句》,有《離騷》、《九歌》(十一篇)、《天問》、《九章調九篇》、《遠遊》、《卜居》、《漁父》等二十五篇,是《楚辭》的精華。《楚辭》是《詩經》以來的一種新詩體,是漢朝劉向把屈平、宋玉等作品編集後定名的。 一般說屈平的作品以怨君為主題,並不儘然。細看以後,可以發現他的主題其實是一種出世主義、一種以楚巫為基調的神仙思想。這種主題本身就含有多情善感的淒涼意味,這是他自殺的人生理論。沒有這種人生理論,他自然可以「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了,自然也就不必以一死來明志了。 ◇佚名:《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最古的五言詩。它是《詩經》《楚辭》以外最突出的古詩,是奠定六朝以後五古的基礎。它是源出自漢朝文人的仿「樂府」,題材雖是民間的,手法卻是文人的。這十九首詩,自然不是一人一時之作。 《古詩十九首》反映了亂世中的許多層面,許多感懷、傷時、思歸、別怨,都是它的基調、這一基礎的表現,雖然是征人思遠、棄婦含愁、達人知命、遊子懷鄉,但它的共鳴,卻是社會的喪亂。因此,《古詩十九首》的時代意義大於個人意義,從它言近旨遠的輕怨薄怒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今無殊、異代同調的悲痛。 漢朝的樂府機關,主要在搜集民間詩歌,用來配樂。配出來的,就是「樂府」,沒配的,就是「古詩」。所以「樂府」和「古詩」,只是有無配樂的分別。《古詩十九首》當年也有它的音樂性,朱乾《樂府正義》就說明「古詩十九首,古樂府也」。後代人面對這一問題。有時簡直難以劃分,其實也無須劃分。《古詩十九首》自然是古代詩樂的精華。蕭統《昭明文選》把它收入,當時就是從眾多古「詩樂府中精選的,它們的優美動人,早就被有識之士看到了。 ◇曹操:《曹操集》 曹操(一五五~二二○),字孟德,安徽亳縣人。他出身於官宦之家,「少機警,有權術,任俠放蕩,不治行業。」這表示他是一個性情中人,性情中的流氓。他從流氓混跡而成英雄人物,自是他過人之處。 當漢朝黃中之亂的時候,曹操加入討伐,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四十歲以後,他把漢獻帝迎接到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呂布、袁紹、袁術等敵手,成為中國北方的強人。 漢朝未年,在未央宮裡王孫殘的時代,政權早就風雨飄搖了,它的命脈能夠延續三十年,實在是曹操之力。曹操這種英雄,在安定中原幾平海內之餘,忍不住自己說:「設使國家無有孤(假若國家沒有我),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複查歷史,當時若沒有這種人,哪裡是三國鼎立,早已是三十國鼎立了。所以這種自許,不是吹牛,而是有自知之明的持平之論。 曹操的抱負是是「外定武功,內興文學」,「以相王之尊,雅愛詞章。「他在文學上,也是有成就的作者,現存二十多首樂府歌辭,蒼涼悲壯,氣概萬千,都是他的傑作。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