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 |
三十六 | |
|
|
◇袁宏道:《袁中郎集》 袁宏道(一五六八~一六一○),湖北公安人。《明史》說他「年十六為諸生,即結社城南,為之長。閑為詩歌古文,有聲裡中。舉萬曆二十年進士。歸家,下帷讀書,詩文主妙悟。選吳縣知縣,聽斷敏決,公庭鮮事。與士大夫談說詩文,以風雅自命。已而解官去。起授順天教授,曆國子助教,、部主事,謝病歸。久之,起故宮。尋以清望擢吏部驗封主事,改文選。尋移考功員外郎,立歲終考察群吏法……。遂為定制。遷稽勳郎中,後謝病歸,數月卒。」 中國近代文壇上有三個「幽靈」雖死猶生,他們的作品常常傳誦人口,並且常常被賦予新的意義。他們的名字是-袁宏道、龔定盦和蘇曼殊。龔定盦的精神是反抗與奔放,蘇曼殊的精神是感傷與超脫,袁宏道的精神則是靜觀世相、發為清新雋永的幽默文學,直觸性靈深處。 袁宏道的偉大與不朽就在這裡,他是中國知識份子中風華絕代的一個。他最有個性,他痛恨「依憑古人之式樣,取潤聖賢之余沫」的腐儒,所以他謙沖又驕做的寫道:「甯今寧俗,不肯拾人一字!」這是何等決絕、何等氣派! 袁宏道的哥哥宗道、弟弟中道,都有才氣,時稱三袁。他們都反對當時摹仿秦漢的偽古文,而提倡清新的文體。這種文體,被稱為公安體。 ◇呂留良:《呂晚村先生文集》 呂留良(一六二九~一六八三),字莊生,又名光輪,字用晦,號晚村,浙江崇德人。他是一個遺腹子,八歲就能作文章,十二歲就組織征書社。十六歲時候,明思宗殉國,明朝完了。十七歲到十九歲,他連年逃難。後來從事選文、賣文、家教維生。三十八歲時候,他避不應試,被革去秀才。後來他的排滿思想日漸濃厚,以行醫和編書做主要工作。四十五歲以後,他的夷夏之防的立論,愈來愈明確,他打著朱熹的旗號,宣傳民族思想。他在南京開設書坊,出售自己編刻的書籍。五十二歲時候,清朝政府徵聘天下隱士,他只好剃光頭髮穿上憎衣,力持不合作主義。再過三年,他就死了。 在他死後四十六年,發生了一場大文字獄。湖南人曾靜以叛亂被捕,供詞中提到他受了呂留良評選時文的影響,於是清廷追究死人,把呂留良「戮屍肖示」,家屬殺的殺、發做奴隸的發做奴隸,他的學生也一樣待遇。這一場大文字獄鬧了七個省,前後將近四十年,死人無算。當然呂留良的書也被毀被禁,如今流傳下來的,只是風毛麟角了。 ◇劉獻廷:《廣陽雜記》 劉獻廷(一六四八-一六九五),字繼莊,別號廣陽子,北京人。他上了清初,在亂肚中,全力研究學術、考察山川、訪問遺老忐士,生平「志在利濟天下後世,造就人才,而身家非所計」。 劉獻廷在史地與音韻方面,功力尤深。《清史稿》說他: 其學主經世,自象蚌、律曆、音韻、險塞、財賦、軍政,以逮歧黃、釋老之書,無所不究習。與梁溪顧培、衡山王夫之、南昌彭士望為師友,而複往來昆山徐乾學之門。 議論不隨人後、萬斯同引參《明史》館事,顧祖禹、黃儀亦引參《一統志》事。獻廷謂:「諸公考古有餘,實用則未也。」 虧來他到了湖南,正欲結合同志,著書立說,竟突然死去,年僅四十八歲。 劉獻廷除了博學外,思想明通、氣象開廓,也是清朝少見的。他死後,王源寫《劉處士墓表》,說:「生死無關於天下,不足為天下士;既為天下士,不能與古人爭雄長,亦不足為千古之士。若處士者,其生其死,固世運消長所關,而上下千百年中不數見之人也。」檢查劉獻廷的一生,正中如此。 ◇鄭燮:《鄭板橋集》 鄭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他十七歲中秀才,三十歲前落拓揚州,賣畫度日,「日賣百錢,以代耕稼,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四十歲中舉人,四十四歲中進士。 鄭燮三十歲前,有一個兒子,可是在「天荒食粥竟為常,慚對吾兒淚數行」的窮困下,營養不足兒子死了。他中進士後,做了山東濰縣的「七品官耳」,為了救濟難民,得罪了上司,丟了差使。他在濰縣作《逃荒行》、《還家行》、《思歸行》等詩,表達民間疾苦,都很動人。濰縣人感念他,為他立了生祠(明朝的生詞多是為魏忠賢等壞蛋立的,清朝的生詞就不同了)。 丟官以後,鄭燮住在揚州,繼續賣畫,「一縑一楮,海內爭藏之。」他自訂潤例,幽默的說: 大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凡送禮物食物,不如白銀為妙,蓋公之所贈,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恐賴帳,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他為人的灑脫風趣,可見一斑。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