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二十九


  ◇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

  吳其浚(約一七九五前~約一八四八後),字淪齋,河南固始人。他是清仁宗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一甲一名的進士。清宣宗道光年間,先後督湖北、江西學政。《清史稿》說他在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偕侍郎磷魁赴湖北按事,總督周天爵嫉惡嚴,用候補知縣楚鎬充督署讞員,制非刑副供,囚多死,為言官論劾,大冶知縣孔廣義列狀訐之,訊鞫皆實,複得楚鏞榷鹽稅貪酷,及天爵子光嶽援引外委韓雲邦為巡捕事,天爵論褫職戍伊犁,革光岳舉人,鏞荷校,期滿發烏魯木齊充苦役,巡撫伍長華以下降黜有差。命其浚署湖廣總督,尋授湖南巡撫。後來他又參與剿平「逆匪鐘人傑」等禍亂,又調任雲南巡撫、雲貴總督。後又調福建、山西,「時稱其清勤」。在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退休。

  《植物名實圖考》是他退休兩年後(一八四八)出版的,它是李時珍《本草綱目》後,以植物學的專科取捨,編成的一部名著。全書共收植物一七一四種,記載每一種的形色、性味、用途和產地,「為本草特開生面」,「而思以愈民之瘼」。吳其浚一生做官,宦跡半天下,卻有如此成就,他真是有心人了。

  ◇佚名:《相馬經》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二、三號漢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最難得的是,其中有十二萬字以上的帛書(因為那時紙還沒發明,只寫在帛上,故叫帛書)。帛書中有一部失傳已久的《相馬經》,這是中國動物學、畜牧學的重要文獻。

  《相馬經》在帛書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錯字與殘缺有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補,有三百字無法處理),因為這部古書缺少相當的今本可以查對,所以一些內容,我們無法完全瞭解了。

  春秋戰國時代,由於已從車戰演變到騎兵,馬的身價,也就愈來愈高。傳說中的相馬專家是伯樂,事實上,這種專家是很多的。《呂氏春秋》(觀表篇)就提到十個相馬家:《史記》(日者列傳)也提到「以相馬立名天下」的人氏,這些都可證明古人對相馬的重視。

  這部《相馬經》竟用來給死人陪葬,它在當時,必然是流行的一部名著。讀了這部書,我們不得不驚訝:古人對馬,原來是這樣不馬虎!

  ◇吳大澄:《古玉圖考》

  吳大澄(一八三五~一九○二),本名大淳,為了避清穆宗(同治)的諱,改名叫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又別號白雲山樵,別號愙齋,別號白雲病叟。而他的齋名,那就更囉嗦了,他一共有二十九個齋名,其中最短的一個叫「鄭龕」,最長的一個叫「五十八壁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他這一套,充分代表了中國舊文人那些毛病與習氣。他是江蘇吳縣人。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裡說吳大澄是「清客材也,……浮躁嗜進」(光緒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王闓運《湘綺樓日記》裡說「其人書癡,非吾意中人」(光緒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葉昌熾《緣督廬日記》裡說「怖其河漢無極」(光緒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二日),都說明了他是一個好吹大牛的大名士。

  他本是一個翰林,訓詁辭章是拿手,金石篆籀是專家,可是實在不能帶兵,結果落得統治者對他「著即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為了他在朝鮮一役吃了敗仗,還「居心狡詐,言大而誇,遇事粉飾,聲名惡劣」(《東華續錄》光緒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上諭)。《新民叢報》(二十三《文苑》)有一自《渡遼將軍歌》,是黃遵憲寫的,頗挖苦吳大澄和他的嗜古癖。

  吳大澄六十八歲死去。死前鬧窮,以售書畫、古銅器維生,著有《古玉圖考》、《古籀輔補》、《權衡度量考》、《恒軒古金錄》、《愙齋詩文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