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十四


  ◇戴震:《戴氏遺書》

  戴震(一七二四~一七七七),字東原,安徽休寧人。是清朝乾隆時候舉人,做過四庫館的纂修,賜同進士出身。

  戴震是清朝的大學者,在思想方面的主要著作是《原善》、《孟子字義疏證》、《緒言》(《緒言》和《孟子字義疏證》有很多重複,該是後者的初稿)。其他在聲韻方面、曆算方面、地理方面、經學方面,他都有淵博的論述,給中國的考證學,樹立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後來的王念孫、王引之、段玉裁,都是這一學風的傳人。

  戴震主張純粹用客觀的方法研究古書,由聲音文學以求訓佑、由訓詁以求義理,從實事求是、從細心做學問求真,他說:「知十而皆非真,不若知一之為真知也。」他認為宋儒的學問是不行的,他們只會「空言說理」、「輕憑臆解」、「譏訓估之學,輕語言文字,是猶渡江河而棄舟揖,欲登高而無階梯也。」

  要渡江有船、登高有梯,沒有捷徑,還得從實學硬功夫做起。

  戴震在思想方面,反對不近人情的理學,認為儒者「以理殺人」和酷吏「以法殺人」並無二致。這種思想,是前無古人的新思想,最值得我們敬佩。

  ◇焦循:《焦氏叢書》

  焦循(一七六三~一八二○),字裡堂,江蘇甘泉人。是清朝乾隆時候舉人,後來閉戶家居,研究經學、數學、天文學,很有成績。他在雕苑樓裡著書,足不進城者十多年,他的專心,由此可見。

  焦循的思想中,有一些開明的成分。例如他對性的問題,認為大家都「每以精深言之」,結果說過頭了。其實「性無他,食色而已。飲食男女,人與物同之」。又如他對訂婚,反對有強制性,因為一般習慣都從幼年訂婚,一方有了死亡疾病,他方就要守節或起糾紛,這是不妥的,也是不合古禮的(當然,焦循像一般中國知識份子一樣,也有矛盾的一面,他一方面寫《貞女辨下》來「為議貞女者危之」,一方面寫《李貞女詩》來歌頌守望門寡的女性)。又如他對異端的態度,主張包容,反對「執己之一端,不能容人」。他說:「人異於己,亦必己異於人,互有是非,則相觀而各歸於善,是以我之善觀彼以摩彼之不善,亦以彼之善觀我以摩我之不善也。故任昉撰《王儉集序》雲:『攻乎異端,歸之正義。』義者,宜也。歸之于宜,何異之有!」這都是很開明的態度。

  ◇嚴複:《侯官嚴氏叢刻》

  嚴複(一八五三~一九二一),字又陵,也字幾道,福建福州人。他少年時候,學的是中國老東西。十四歲考入福建馬江學堂學海軍,二十二歲在英國留學四年,二十六歲做天津水師學堂總教習(教務長)。四十一歲中日甲午戰敗,他感於中國之弱,根本在思想學術上就不行,於是發憤譯介西方思潮,並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辟韓》等文章,為西化與維新打下理論基礎。

  一八九六年,嚴複譯赫脊黎《天演論》,影響晚情思潮極大,又譯亞當·斯密的《原富》(一八九八~一九○○);約翰·穆勒的《自繇論),後改名《群己權界論》(一八九九);斯賓塞的《群學肄言》(一八九八~一九○二);《穆勒名學》(一九○○~一九二○);孟德斯鳩的《法意》(一九○○-一九○五);甄克斯的《社會通詮)(一九○二);耶芳斯的《名學淺說)(一九○八)等。他的翻譯,事實上是把原作改寫或借題發揮,摻入己見,別具一格。

  嚴複後來任編輯局總纂。辛亥革命後,任北京大學校長。袁世凱稱帝,強挽他支持,成了「籌安六君子」,他沒有勇於否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嚴複是中國近代化變局中的先知,但是時代走得比他快,結果他落後了,反倒成為保守派,這真是個人與時代的一幅諺

  ◇康有為:《萬木草堂叢書》

  康有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字更生,號長素,廣東南海人,是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思想家。他年輕時受廖平影響,努力研究《公羊傳》,以何休注為基礎,專求微言大義,進而有所發明,自成一家。

  康有為最重要的著作有三:第一、《新學偽經考》(一八九一),認為劉歆要幫助王莽篡漢,用孔子語氣偽造了經書,湮滅了孔子的微言大義。這書使人知道舊的學說全不可信。第二、《孔子改制考》(一八九六),認為經書是孔子假古人的言論而按自己的想法寫成的,理想化了古代政治之後,再托古改制。這書使人知道孔子乃是一位維新派,是改良主義者。第三、《大同書)(一八九三),認為社會依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而演進,以「春秋」的三世說,說明「禮運」的小康即升平世,大同即太平世。目前只是據亂世,應先走改革路線以至小康,最後再到大同。

  康有為了生參與兩次政變,一次是戊戌政變(一八九八),一次是丁巳復辟(一九一七),都是政治上的失敗者。他的晚年,顯得落伍而落寞,以辦《不忍》雜誌和寫毛筆字度過。他對書法極有功力,著有《廣藝舟雙楫》傳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