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 |
七 | |
|
|
2.哲學類 ◇李耳:《老子》 春秋時候(前五七○左右),一位「名耳,字聃,姓李氏」的哲人,被稱為老子。 英國哲學家羅素到中國來的時候,有人向他介紹「老子」,並翻譯了幾段給他聽,他聽了大為驚歎,幾乎不相信中國古代思想家竟有這樣的奇妙言論! 《老子》言論的奇妙,有思想史常識的人,都一致同意。但是《老子》一書,行文大古奧,造句大離奇。其中許多高深的哲理,都蘊藏在這種古奧與離奇之內,想要對哲理登堂人室,必得先通過這一關不可,這下子就難倒許多人,使許多人望而卻步,不得其門而入。 歷來想打破這一關的人很多,有的從文字學入手、有的從訓詁學入手、有的從校勘學入手、有的從文法學入手、有的從箋注入手、有的從義理入手。……各類解老、喻老、說老之書,歷朝各代都有。但真能適合現代人讀,且用新方法加以闡述者,倒不多見。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到一九七四年初,中國大陸出土了帛書《老子》兩種,提供了極好的幫助。它們證明了過去的許多校勘學、訓詁學,都錯了,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孔丘:《論語》 孔丘(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字仲尼,山東曲阜人。他被尊為孔子。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丘言行的一部書,也附帶記錄他的弟子的言行。它的成書,不在一時,也不成於一人。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是「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而來的;趙翼《陔余叢考》說:「語者,聖人之遺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先秦古書中引孔丘的話,引就引了,但不提《論語》。《論語》兩字的出現,是以後的事。崔述《洙泗考信錄》列舉《論語》累積成書的證據,是可信的。 《論語》傳到西漢時候,已經有三種本子,就是「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後來前兩種失傳了,「魯論語」也殘缺了。最早的《論語》本子,已經如此,後代本子的失出失入,當然更不消說了。 《論語》既然不過是孔丘的語錄、孔門師徒的談話錄,所以它的形諸文字,就不可只就字面上拘泥,而該想到談話當時的情況。當然那種情況我們不能深知,記錄也容易有錯誤,所以我們讀《論語》、研究《論語》,應該帶著閒適的心情去看它的真與偽、它的一致與矛盾,而不該抱著嚴重的讀經態度,去想「道貫」它。 ◇列禦寇:《列子》 列禦寇,被稱為列子,是春秋後期人,比孔子晚七八十年。比莊子早一百年。他住在鄭國,鄭國宰相子陽曾送他吃的,他不要,後來子陽為人所殺。他好像是跟當道不合作的。 《漢書》藝文志中有《列子》八篇,但是現在傳下來的《列子》八卷,卻不是《漢書》藝文志著錄的,而是魏晉的人偽造的。當然偽造的時候,也會根據一些流傳下來的古代材料,所以它的內容,就是一部「大鍋炒」。在它裡面,有先秦各家的思想、有秦漢時代的名物,甚至還有一點佛書故事,很是駁雜,但它的主調還是老莊思路。它在《楊朱篇》中所表現出來的楊朱思想,甚至比《孟子》中的「為我」、比《呂氏春秋》中的「貴己」、比《淮南子》中的「全生保真」還激烈,已經超出《莊子》盜蹠篇之上,所以《列子》在瞭解中國思想,尤其是魏晉思想上,有它重要的地位。 《列子》被歸入道家,道教把它統戰成自己的經典。唐朝時候,尊稱為《沖虛真經》;宋朝時候,又加尊稱為《沖虛至德真經》,其實《列子》只是《列子》,它不該是道教的宣傳品。 ◇莊周:《莊子》 莊周(約前三六九~?)被稱為莊子。 《莊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說有五十二篇,如今所存,只有三十三篇。中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 《莊子》哲學的特色是它的「出世主義」。這種出世,雖與世俗處,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一派超然物外的狀態。 在人生哲學方面,《莊子》中的意見是「達觀主義」。對人生一切壽夭、生死、禍福、是非、善惡、得失、貧富,一概達觀、一概歸到命定。而這種達觀的獲得,則倚靠超出「形骸乏外」的「出世主義」。這種主義,使人雖在人世,卻如同不在人世一樣,這樣放大眼光,可達到「萬物與我為一」的效果。所謂·,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未,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這種物我一致的極致,就是《莊子》思想的極致。就文體而言,《莊子》的文字極為優美波譎,是古文中的珍品。 ◇荀況:《荀子》 荀況(約前三一五~約前二三六)被稱為荀卿、荀子。 荀況是戰國晚期的大思想家,他生在趙國,住在齊國與楚國,做的是祭酒和蘭陵縣(山東庫縣)的縣太爺,後來終老在那地方,活了八九十歲。 荀況有兩個有名的學生——韓非和李斯;一部有名的書——《荀子》。這書共有三十二篇,它最早是漢朝劉向整理出來的,取名《孫卿書);再由唐朝楊倞重新整理,定名《荀子》。書雖然體大思精,可是一直很倒楣,在孟軻做為孔丘接班人的標準下,和荀況自己的兩位不討人喜歡的接班人的影晌下,它一直被冷落。結果只看到思想粗糙的《孟子》一路風光,思想精湛的《荀子》卻沒取得應有的重視。這對荀況是非常不公平的。 兩千年後,我們重新檢定荀況的地位,發現他真不愧是給先秦百家齊放思想集大成的人。他寫《非十二子篇》,從社會賢達陳仲、史鰍,到墨家的墨翟、宋鈃,到法家的慎到、田駢,到名家的惠施、鄧析,到儒家的子思、孟軻,他都一個個點名批判。此公的氣魄,於此可見。至於他在《天論》中的進步見解,那種戡天、參天的氣魄,更是空前絕後的。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