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 |
五 | |
|
|
◇胡應麟:《少室山房全集》 胡應麟(一五五一~一六○二),字元瑞,號少室山人,又號石羊生、明瑞,浙江蘭溪人。他小時候就喜歡歌詩。二十六歲中舉人。三十八歲已寫了十八部書、一百五十卷。他從十五歲起,到五十二歲死去,除了花部分時間照料親人、應考科舉、小事遊歷外,都集中於著述。 胡應麟在讀書風氣不高的晚明時代,是朱彝尊所說的「讀書種子」。晚明讀書風氣不高,一方面是「束書不觀」高談「實踐」的性理派;一方面是不讀漢朝以後的書的復古派,相激相蕩之下,學問是不扎實的。胡應麟在這種風氣裡挺身而出,主張又精又博的學問,是很難得的。他呼籲:「凡著述貴博而尤貴精,淺聞吵見,易兔空疏;誇多炫靡,類失鹵莽。博也而精。精也而博,世難其人。」他自己也身體力行,「不敢以鴻碩自居,不致以空疏自廢。」他寫《四部正訛》一書,上承宋濂的《諸子辨》,擴大檢討重要的古書,為古書辨偽,就是功力極深的一部著作。古書辨偽工作早發于劉知幾、柳宗元,由胡應麟、姚際恒接了力,最後光輝後照,直到今天,他們的功勞,我們應該長記。 ◇姚際恒:《庸言錄》 姚際恒(一六四七~一七一○後),字立方、善夫,號首源,安徽徽州人。他是清朝康熙、雍正時代的一位學者,一位倒媚的學者,他「一生坎坷」,雖然「手著幾等於身」,但是他的名字。卻著存若亡、半明半顯。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沒有好評,紀昀說: 際恒生於國朝初,多從諸耆宿遊,故往往剽其緒論。 其說經也,如辟「圖」「書」之偽則本之黃宗義,辟《古文尚書)之偽則本之閻若璩,辟《周禮》之偽則本之萬斯同,論小學之為書數則本之毛奇齡,而持論彌加恣肆。至祖歐陽修、趙汝梅之說,以《周易》十翼為偽書,則尤橫矣。其論學也,謂周、張、程、朱皆出於禪,亦本同時顏元之論。 至謂程、朱之學不息,孔孟之道不著,則益悍矣。……(雜家類存目六《庸言錄》) 這是很不公道的。姚際恒就在這種「別黑白而定一尊」的局面下,給擠出局了。直到清末張之洞出來,把姚際恒的《古今偽書考》視為「簡便易看,為讀諸子之門徑」,他才死後走運,被人肯定起來了。 ◇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陳夢雷(?~一七四一),字省齋,福建福州人。他是清朝進士,「讀書五十載」「涉獵萬餘卷」,這種淵博,被皇家王爺看中,叫他編了全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這書是根據中國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編成的,花了四年半(一七○一~一七○六),共有一萬卷、六彙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一十六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冊,一億四千四百萬字,分裝五百七十六函。 陳夢雷可說是苦命的人,他在三藩之亂時,正趕上回家探視,被靖甫王耿精忠脅迫造反,不幹就殺他爸爸,他沒辦法,只好合作;不料造反失敗,又被他的好朋友李光地出賣——不肯證明他的清白;又被誤會成「行賊偽命」的陳昉,所以罪上加罪,被發配到東北做奴隸。過了十六年後,趕上康熙皇帝東巡,把他召回來,叫他陪皇帝的第三個兒子誠親王讀書,在優遊的歲月裡,他「目營手檢,無間晨夕」,終於編出了這部體大思精的名著。 康熙皇帝死後,苦命的陳夢雷又開始苦命了。他的靠山皇三子失勢,繼位的是皇四子——雍正皇帝,自然對哥哥的親信們大加整肅,陳夢雷首當其衝,又被「發遣邊外」,這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他死在乾隆六年,活了八十多歲。 ◇永瑢等:《四庫全書》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開四庫館,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編書抄書陣容。他動用四千三百零三人,花了八年的時間,編出第一部九億八千萬字的《四庫全書》(文淵閣).後來又編了同樣的六部。(四庫全書》是包含三千四百七十種、七萬九千零一十八卷、三萬六千三百冊的叢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 為了編四庫全書,數不清的人付出了血汗的代價,文字獄接二連三,文字麻煩也此起彼落,甚至總纂官之一陸錫熊,為了到東北校書,凍死在關外;總校官陸費墀,為了「書有偽謬」,被下吏奪職,還要死後抄家,賠裝訂費。——給皇上辦事,事豈好辦哉? 《四庫全書》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但因為只有七部,流傳不廣。所以只見其大,不得其用。中國知識份子用的,還是其他的叢書。張之洞《書目答問》說:「叢書最便學者,為其一部之中,可該群籍,搜殘存佚,為功尤巨。多讀古書,非買叢書不可。」叢書的重要,由此可見。從版本上看,《四庫全書》並非佳構;但從卷佚上看,它卻是天下第一。 ◇劉勰:《文心雕龍》 劉勰(?~四七三),字彥和,山東莒縣人,是梁朝人。他「家貧不婚娶」,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晚年並捨身出家,改名慧地。。他這部《文心雕龍》,引論古今丈體及其作法,又和唐朝劉知幾的《史通》、清朝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並稱中國文史批評三大名著。 《文心雕龍》凡五十篇,可以分為三部分:前五篇,矚於通論;次二十一篇,屬於文體論;未二十四篇,屬於修辭學。這部書全出以駢儷文,但用不善說理的駢儷文寫出這種作品,真非易事。 《文心雕龍》寫成以後,大家並沒重視。劉勰乃去找《四聲譜》的作者沈約,請沈約推薦,可是無法見到。乃等在沈約家門口,裝作賣書的,引起沈約的注意。最後終蒙加以揄揚,才變成名著。 《文心雕龍》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精密的批評的書,它「體大《體統》、《紕繆》、《弛張》三篇已亡佚外,尚存四十九篇。計關於研究法者共三十四篇,編纂法者共十三篇,此外尚有自敘一篇,為全書旨趣所在。而慮周」,全書重點有兩個:一個是反對不切實用的浮靡文風;一個是主張實用的「摛文必在緯軍國」的落實文風。劉勰把全部的書都當成文學書來看,所以本書的立論,也就極為廣泛了。一般人把它看成文學的書,是不對的。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