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要把金針度與人 | 上頁 下頁 | |
四 | |
|
|
1.總類 ◇紀昀:《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紀昀(一七二四一一八○五),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河北獻縣人。他是生在官宦之家的小神童,在三十歲前,他「講考據之學,所坐之處,典籍環繞如獺祭」。他的功力,是非常過人的。三十歲後中進士,「以文章與天下相馳驟」,極負盛名。四十五歲時候,因為親家做官虧空,要被抄家,他秘密通知親家準備,事發被譴戍,在新疆住了三年。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開四庫館,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編書抄書陣容。由皇六子永瑢做正總裁,紀購為頭牌編纂官,動用四千三百零三人,編出每部九億八千萬字的《四庫全書》,共編了同樣的七部。 紀購從四十九歲到六十二歲,十三年間,把他一生學問都貫注在《四庫全書》上。其中有八年時間,他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是研究中國圖書的空前絕後名著。為了給這部提要做部名著精華,在提要沒出版前,他先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也是一部名著。 紀昀八十二歲死去,留有《閱微草堂筆記》等書。他的一生「目逾萬卷,胸有千秋」,所以反倒很少寫別的書了。 ◇阮元:《揅經室集》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號芸台,江蘇儀征人。他二十五歲就中了進士,做官時提倡學術,在浙江完成《經籍纂詁》、在江西完成《十三經注疏》、在兩廣完成《皇清經解》。 阮元認為「聖賢之道存於經,經非訓詁不明」,「古今義理之學,必自訓詁始」,這是很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阮元八十六歲時死去,他在提倡學術的影響上,既深且久。在浙江立詁經精舍,有教室五十間之多;在廣東立學海堂,也是有名的學術重鎮。 《四庫全書》在開館編書抄書的時候,曾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叫各省於半年內搜羅書籍集中中央,當時光浙江一省,就送上四千五百二十三部書。阮元比紀昀小四十歲。在紀購死後,他在浙江,又陸續搜集《四庫全書》沒收的書一百七十五部,寫成了《揅經室經進書隸》(也叫《四庫未收書提要》、也叫《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五卷,以補《四庫全書》的不足。 他這部未收書提要,原未分類,後經傅以禮於一八八二年加以重編、補正,成為四庫提要後第一名著。 ◇英廉等:《禁毀書目》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開四庫館,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編書抄書陣容。他動用四千三百零三人,花了八年的時間,編出第一部九億八千萬字的《四庫全書》(文淵閣),後來又編了同樣的六部。(四庫全書)是包含三千四百七十種、七萬九千零一十八卷、三萬六千三百冊的叢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 在編《四庫全書》以前,首先要人民提供藏書做底本,但是人民怕文字獄,都不敢提供。經乾隆皇帝保證,『書中即有忌諱字面,並無妨礙」。千方百計,勸誘人民提供藏書。可是一旦提供出來,乾隆皇帝就露出真面目,就一邊發揚文化,一邊摧殘文化了。一七七六年乾隆皇帝下諭:「明季諸人書集,詞意抵觸本朝者,自當在銷毀之列」;一七七八年又下諭:「如有收藏明末國初悖謬之書,急宜及早交出。」隨著就展開一波又一波的禁書運動。估計全毀書目在二千四百五十種以上,抽毀書目在四百種以上。這些書目今天都不全了,但從殘餘之中,還可看到一片殺氣,足令我們猛省。 這部《禁毀書目》,就是統治者統一思想迷夢的一部清冊,後代的中國人,別忘了祖宗做的孽!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 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字香濤、香岩、孝達,號壺公、無競居士,河北南皮人。他是清朝進士,任督撫大官三十多年,在兩湖最久,曾經創辦京漢鐵道、萍鄉煤礦、漢陽鐵廠等,很有成績。光緒未年,他做到軍機大臣。七十三歲死去。 張之洞是清末名臣,他感於世變日亟,不能不努力以求突破,他設立學校、提倡實業、鼓吹放小腳,都是他求新求變的一面。他在義和團鬧事的時候,甚至違抗清廷殺外國人的亂命。與兩江總督劉坤一等成立「東南互保」,更表現出他的頭腦,要比當時許多封疆大吏高明多了。 雖然這樣,張之洞仍舊為格局所限,在《勸學篇》裡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謬說,成為文化思想上的一種反動主流,流弊直到今天,還沒停止。 張之洞為告訴初學者「應讀何書」和「書以何本為善」,特由繆荃孫幫忙,寫了《書目答問》。這書有刻本頗多。 一九三一年,范希曾把《書目答問》補正(包括補正原書的錯誤和遺漏),是為南京國學圖書館鉛印本,最為實用。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