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敖 > 孫中山研究 | 上頁 下頁 | |
四 | |
|
|
介紹人還有盛宣懷 最近,我的教師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出版了,他對孫中山這段公案,有了新的資料與解釋,他根據大陸資料,提出了一封鄭觀應給盛宣懷的信,信中說: 敝邑有孫逸仙者,少年英俊,晨曩在香港考取英國醫士,留心西學,有志農桑生殖之要術,欲遊歷法國講求養蠶之法;及遊西北各省履勘荒曠之區,招人開墾,免致華工受困于外洋。其志不可謂不高,其說亦頗切近,而非若狂士之大言欺世者比。茲欲北遊津門,上書傅相(李鴻章),一白其胸中之素蘊。弟特敢以尺函為其介(傅其叩謁臺端,尚祈進而教之,則同深紉佩矣。 再肅者:孫逸仙醫士擬自備資斧,先遊泰西各國,學習衣務,藝成爾後返中國,與同志邸資設書院教人;並遊歷新疆、瓊州、臺灣,招人開墾。囑弟懇我公代求傅相,轉請總署給予遊歷泰西各國護照一紙、傅到外國向該國外部發結遊學執照,以利遍行。想我公有心世道,必俯如所請也。 吳相湘說: 盛宣懷接閱鄭觀應信後,曾致函李鴻章,介紹孫先生往見。孫是否見到李,文獻無征。但多數記載肯定孫李沒有晤面。因當時中日為朝鮮東學黨之亂,兩國正調兵遣將前往三韓。李鴻章忙於這軍國大事,自無暇接見孫。 但孫先生在三年以後一論文中指出:「當我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正停留天津;那時曾親眼見多。有許多文武官員自全國各地趕來向當時權傾一時的宰相李鴻章晉見,在蒙允晉見之前,無不需與饋贈巨額紅包給他的僚屬。」 孫先生既正努力革除陋習,當不會納賄求見。 吳相湘說:「孫先生既正努力革除陋習,當不會納賄求見。」以這一理由而不能見李鴻章,是可疑的。因為見李鴻章是大事,孫中山識其大者,當不致因小失大。我看根本的原因還是孫中山當時人微望輕,李鴻章不肯見他而已。 吳相湘的新見解 吳相湘在《補注》裡,提出一個孫中山上李鴻章書的新說法,他說: 孫先生所以如此不憚煩請托,請人作書轉求李鴻章,完全是八十餘年以前,滿清皇朝除選派十五歲左右幼童赴美留學,並另選派福州馬江海軍學堂等校畢業生赴英習海軍以外,根本再沒有其他官費生、自費生赴外國留學(自一八九八年以後,才逐漸有少數人東渡赴日遊學,因不需護照)。自然更沒有如民國以來的留學規程,以及近年的公自費留學生考試,或外國大學給予研究獎學金,甚至出國觀光等都可以申請發給出國護照,經過外國使領館簽證即可啟程。而當時赴歐洲必需護照,尤其美國一八八二年成立禁止華工入境規條後,由國人前往美國非常困難,有時大小商人前往也被視作「苦力」(勞工)不准入境,或被拘留後逐回。孫先生是廣東人熟知這些情形,權衡輕重利害,如其徒耗金錢時間冒險遠行而被虐待侮辱逐回,不如在出國以前盡一切可能設法求取護照,以策安全。 當時自費出國求學既無成例。孫先生這一請求完全是借重李鴻章一言九鼎的重要地位,以及李與香港西醫書院關係能致函總署特准這一「破例」或「創例」。能否成功,並不可預料。並且鄭觀應致盛宣懷書中雖言明孫的學歷以及他自備資斧,並無金錢上請求;但自醫士改習農事,無論如何是一轉變。……故孫先生上李鴻章書是深望李「玉成其志」萬不可少的「敲門磚」。 因此,吳相湘認為刊、中山「上書李鴻章請發出洋護照,,一點上,才是當時實情。這一立論固非無見,但是孫中山若目的只在「請發出洋護照」,似乎不必這麼麻煩的上萬言書,也與鄭觀應給盛宣懷信中所說的「一白其胸中之素蘊」目的不合,他如只志在護照,盛宣懷的八行書直達李府應該就夠了,盛宣懷「介紹孫先生往見」李鴻章,就未免多事了。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