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簡媜 >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 上頁 下頁 |
一四二 |
|
▼3.誰應該 如果你認為你不應該生病,請問誰應該「負責」生病? 如果你認為七十五歲「還」不應該生病,請問幾歲生病才是「適當」的?「八十五歲。」有個聲音這麼說,聽起來頗合理。但是,我們從沒聽過八十五歲的人認為自己應該生病了,他們搖搖頭,指向九十五歲。而九十五歲的人,想再多活幾年,有位老爺爺告訴子女他要拼一百歲,整數。 這就是了,不管幾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不應該被病魔纏住而斷送性命,病魔應該從最年長的開始清查;若照這個遊戲規則,九五的鬆一口氣,八五的露出笑容,七五的可以去樹下納涼。 問題是,遊戲規則不是人定的。不獨人的壽夭不照長幼順序、不抽號碼牌先到先辦,任何物種生命皆如此。這是自然定律、生命通則,而每一個人——帝王將相或販夫走卒——無不受這亙古洶湧、驚濤駭浪奔騰而下的生命長河管轄;我們若不受制,就不會在這世上,我們既在世上,就受制於律法。奔流之中,那飛迸的水花——無數水滴猶如無數生命——對沛然莫之能御的怒江而言,不須一顧,亦無損其浩蕩,然自每一水滴視之,其唯一能體會的真實是自我存在,浩瀚長河過於浩瀚反倒成為虛幻了。而事實恰好相反,真實的是亙古奔騰的生命流域,虛幻的是瞬間生滅的個我。 若曾在片刻之間,這渺小如芥子如微塵的個我暫時放下「我」的概念而任憑意識神遊於億萬千百年以來的時空流轉之中,這偶開的天眼見識了自然定律、生命通則亦無私地管轄千古以降之帝王、英雄、文豪,以病為鉤為廷杖,令其殞落,則回顧自身,思之再三,七十五歲(或往上八十、八十五,往下七十、六十五)罹病災,有何冤屈? 能夠參天地之化育,以人身經歷這一趟行旅,是奇蹟。能夠跨越六十五老年線,從容地完成人生夢想、家庭任務,更是無上恩典。「使我能有一次奢靡的死亡」,寫下這麼氣派的句子的詩人濟慈卻在二十六歲病死。亞歷山大大帝三十三歲逝,莫扎特貧病交迫,死於三十五歲。徐志摩墜機,三十五歲逝。梵·高一生抑鬱,遺言:「悲傷會永遠留存」,三十七歲自殺,親弟弟西奧悲傷過度,次年亦逝,葬於兄旁。他們沒有機會跨過三十、四十年線,生命短暫卻永遠絢爛。與之相較,六十五歲之後才需面對疾厄的現代人,還能喊不夠嗎?況且,數不盡命運乖舛的老者,遭逢不幸,仍需扛負家庭重擔,照顧癱病的子女、無依的雛孫,老邁貧病卻不能歇息,與之相較,已完成任務卸下重軛的人,還能捶胸頓足地喊不公平嗎?還能抗拒、號叫、抱怨、發怒像一個在地上耍賴打滾、不值得半點尊敬的小孩嗎? 你不應該生病,誰應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