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簡媜 >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 上頁 下頁 |
六〇 |
|
▼鎏銀第二階段 七十五歲左右進入鎏銀歲月第二階段,大多數人在此時迎接命中註定的流星雨——病,一一來襲,嚴峻的極限考驗自此開始。 絢爛的霞彩漸被野風吹散,銀齡者的體能下滑方式不是以階計,是驟降一層樓。銀齡老舟搖到七十五號碼頭邊上,野風怒號、惡浪喧騰,舟中人豈能不溼? 當然有例外,且是令人瞪大眼睛現出驚嚇表情的例外。 瑞士有一位六十六歲女士(在我們這兒,這歲數的叫法是奶奶或阿嬤,書面文字稱為:老婦、老嫗或是我最討厭的老媼,我強烈建議改稱為老夫人),竟然不畏年事已高,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高齡產婦。但是,瑞士嬤輸給印度嬤,世界上最高齡產婦是印度老婦人,七十歲時產下雙胞胎。不過,報道上沒說這兩對雙胞胎健康否?若六七十歲工廠出品的小寶寶跟二三十歲工廠出產的一樣活蹦亂跳,那麼天下女性都應自捶肚子以表敬意。若孩子的健康堪憂,要這紀錄做什麼? 另一個銀齡濤浪裡的衝浪高手是一百一十六歲的馬來西亞老……老(該怎稱呼?)……「老祖媽」,絕大多數女性的一百一十六歲指的是冥誕,而且當「顯妣」很多年了,門前小樹苗已長成兩人合抱。更別提那動作快的,已輪迴兩次又剛出生了。這位好厲害的老祖媽正等待第七春緣分到來,她有過六次婚姻,育有四名子女、十九名孫子及四十七名曾孫。想必那六個前夫都墓木已拱。 人必須為自己負起完全的責任,亦即是預先規劃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面對老病死課題。我們年幼時不得不依靠父母成長,但老來,不宜抱持依靠兒女的心態。今之社會,他們已無法像舊時代重土安遷、父母在不遠游,恰好相反,像一顆種子被野鳥帶到天涯海角落地生根。舊時子女多,總有一兩個在身邊,於今多的是單根獨苗,跑到地球另一端成家立業。是以,老病歲月僅能靠自己打點。嬰兒潮世代是最同情父母的一代,也是最不想麻煩子女的一代。新舊社會結構活生生地在他們這一代身上拆解、重組,老來,也得靠自己搭起帳篷,在尚未準備好迎接老者的社會露營。 理想的第二階段老年生活要有「四有」:「有錢」、「有空間」、「有人」、「有事」。 每月有一筆十萬元退休金可以領到老死,定存兩千萬,股票珠寶不計。住在自己的房子,生活機能健全、離大型教學醫院只有兩百米的無障礙電梯大廈,中庭花園草木扶疏,管理員親切和善。離地鐵、公園、河堤甚近。身邊有個二十四小時本地阿嫂伺候起居,出門有車有司機,還有個不必上班、可信賴的年輕人聽候差遣。老伴走了,但有個紅粉知己(或銀粉知己)像畫眉鳥繞在身邊,陪著一起出國旅遊。兒女事業有成,孫輩頭角崢嶸。老朋友正好一桌十個,酒品人品牌品俱佳。小狗汪汪一隻,靠在腳邊,小貓喵喵也一隻,抱在懷裡。每週上太極拳一次,看錶演聽戲一次,與女友近郊小遊一次,與老友牌聚兼祭五臟廟一次,與兒女餐聚一次,做禮拜(或誦佛經)一次。知名的江浙小館是乾女兒開的,每月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一次,兒子、媳婦都是醫生。 每天既充實又快樂,且奉勸每個人都要像他一樣快樂。他忽略了一點,有時候,快樂好比是嬌滴滴的名貴蘭花,不是每戶人家的屋簷下都長得出來的。 不理想的第二階段銀齡生活只有四個字:貧病交迫。有了這四字,等著領「晚景淒涼」證書了。每月僅敬老金三千元,兒女遠在天邊(或膝下空虛),獨居在五十年老公寓五樓,下樓買便當猶如出國一般工程浩大,罹患重病無人陪同就醫,最後由相關單位安排至贍養院。 在理想與不理想之間,存在著老年陸塊,每個人領到哪個住址、安居何處,端看壯年期以降是否做好規劃使倉廩富足。老年,是人生中最不浪漫的一個階段,且是最孤軍奮鬥的一段路。壯碩健康的身體可以為一切難關尋得出路,但老病的肉體本身就是沒有出路的難關,旁人能提供的協助極為有限,即使子女也不可能全天候褓抱提攜,替父母擔下衰老、病苦。若壯年時以一句「沒打算活那麼久」或抱持「時到時擔當,沒米煮番薯湯」逃避了儲備老本——經濟老本與精神老本——的責任,一旦遷入老人國,在窮山惡水處落籍,成為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又能怨誰?從何怨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