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簡媜 >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 上頁 下頁
二六


  ▼幾歲才算老

  幾歲才算老?儒家經典《禮記》對老年人口做了分類與界定,舉其要:「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年滿七十歲可以自稱「老夫」。惜乎,沒講女性可以自稱什麼?以理類推,大概是「老孃」。

  這份統計資料頗有趣,但不知老祖宗所據為何?由「強」「壯」而判,應是根據體能來篩選的。我合理推測,兩千多年前,曾舉辦一場大規模的鐵人三項比賽,項目包括:扛沙包路跑、耐餓力(飢餓三十始祖版)、耐凍力,以此「體能基測」成績客觀地界定三十歲以後的年齡稱謂及影響後世深遠的年齡階級意識。

  我的推測是有根據的,《王制》篇:「五十異糧,六十宿肉,七十貳膳,八十常珍,九十飲食不離寢,膳飲從於遊可也……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雖得人不暖矣。」

  換個角度看,這段話就是「全國體能基測中心」呈給天子的報告書:五十歲,可以吃精緻的糧食。六十歲,家中要有供他獨享的常備肉品(想必是肉鬆、乾肉或燉肉)。七十歲,需有另一份膳食以補充營養(諸如「完膳」或亞培高單位小罐頭)。八十歲,可以時常食用山珍海味。九十歲,要在他房裡設小吧檯,置冰箱、微波爐或小瓦斯爐(切記不可用炭,以免有弒親之嫌)……以上內容是針對耐餓力,「五十始衰」以下則是關於耐凍力之整體評估;八十歲,要人抱著他才能暖。九十歲,即使叫胖乎乎的火旺嫂成天給他抱抱,也不能讓一臺冰箱變成烤箱。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承其分法,稱七十歲為老。但往下各代的「老年線」出現分歧:晉朝以六十六歲為老,隋以六十歲,唐以五十五歲,宋以六十歲。

  唐朝把五十五歲以上劃成老人引起我的強烈好奇。我猜測,可能是整個帝國充斥著萬馬奔騰般躁動不安的雄性荷爾蒙,且六十歲以上的人都因某次H1N1大流行而被抬去「種」了,正巧,帝國要推行「敬老尊賢」運動以端正縱慾過度的民風,在欠缺老年人口的窘境下,不得不把老年線提早到五十五歲。

  或是,其實事情很簡單,到了唐朝,鐵人賽新增酒測與胡人舞蹈項目,無法笙歌達旦且十杯就躺平的人悉數被淘汰,一查,竟都過了五十五歲。我猜,喝酒比賽冠軍應是李白先生,他不僅千杯不醉而且喝酒的氣魄驚人,有詩為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被老闆罵的鳥氣,需兩瓶威士忌才能消,消萬古愁得喝多少啊?典當寶馬與皮衣哪裡夠?怕不當得只剩一條內褲才怪!毫無異議,李白被授予「青春永駐」勳章,尊為「帝寶」(帝國之寶)。

  中醫的說法最讓人不悅。《黃帝內經·靈樞》:「五十歲,肝氣始弱,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百歲,五藏皆虛,神氣皆去。」

  若照中醫髒象學說,把五十歲劃成老人,必會引起暴動。雖然,不乏有些肝氣嚴重衰弱、只想在家坐搖椅領月退俸的五十歲之輩支持此法,但也不可忽視多數跨過五十門檻、因更年期荷爾蒙變化莫測,以致產生強烈「年齡自尊心」的人,他們最恨別人在他面前說「老」——小護士敢說:「杯杯,你哪裡不舒服?」或賣菜姑娘:「阿姨,要買什麼?」必然招來橫禍。即使是我,雖然覬覦「博愛座」甚久,卻也不希望悠遊卡發出畢畢畢三聲敬老音。

  然而,近年來,拜詐騙集團積極拓展業務之賜,有個不幸的現象充斥於金融界。我去郵局匯款到阿嬤戶頭,行員問我:「你認識這個人嗎?」我怔了一下,從來沒人問我認不認識「簡林阿蔥」,以致我的反應頗符合初期痴呆,「認識。」「她是誰?」「我阿嬤。」她居然往下問:「這錢做什麼用?」我的心中起了星星小火苗,但很快自行吹熄,原本想答「還賭債啦」,算了,據實以告「生活費」。問完,還要我在一張單子上簽名,表示自行負責。單上一行字:「預防詐騙,善意提醒五十歲以上長者……」真想問設計這張單子的人,為什麼是五十歲?但我畢竟是有風度的人,即刻簽名,不想為難明明比我還老的行員。但心中有個幸災樂禍的聲音對自己說:「你完蛋了,在他們眼中,你已經呆得很明顯嘍!」

  還好,「老人福利法」第一章第二條:「本法所稱老人,指年滿六十五歲以上之人。」

  既如此,如何稱呼五十至六十五歲的人,但憑各人的自我感覺了:青春民粹主義分子,概稱之為「後中年期」(絕對不可出現「老」字),務實派細分為「後中年期」「後後中年期」及「前老年期」。我一向不喜歡囉唆,統稱為「漸老期」或暱稱「生命中不可抗拒的野狗攻擊期」。因為,不管你怎麼自欺欺人,漸老這處境就像被三條野狗追咬。而且,第一條總是最兇猛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