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海外故事 > 日本留學一千天 | 上頁 下頁


  日本人的「陣營感」(或者說「團體感」)是很強的。一個人一旦參加到某個社會團體之中——成千上萬的大工廠,大企業也好,幾十人,上百人的公司也好,乃至不過幾個人,十幾個人的小單位——都會立刻深化進去,視「單位」與「自我」為一體,與抱成一團。所謂「離心」,「內訌」和「散沙」的狀況是不多見的。

  味道園也一樣。甭管你是張三李四,也甭管你來自何方,一旦你參加進來,面對著所有賓客,所有其他的店鋪,「我們」就成了一個陣營。不論幹什麼,大家都齊心協力地膘成一股勁兒。你幫助我,我配合你,你呼我應,正象貼在我們更衣室裡的一個口號所寫的:「讓我們大家時刻注意:互相呼應,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團結一致搞好工作。」

  經常,我剛給客人開完菜單回來,別的夥伴早已幫我把客人需要的茶水,酒杯,小碟子準備好擺在託盤上了;客人吃完走了,我去收拾桌子;剛把髒碗,髒盤摞成一摞兒,一個夥伴路過立刻把它們全捎走了;我正擦著桌子,又一個夥伴過來幫我把用過的烤爐拿走,換來一個乾淨的。於是,我也很快地學會了——只要自己的手一空下來立刻去助其他夥伴一臂之力。

  然而,僅僅在動作上的配合不夠,還必須在聲音上互相呼應。當誰一喊道:「歡迎光臨!」或「謝謝!」時,其他所有人都要馬上高聲配合道:「歡迎您光臨」,「謝謝」,就象一聲領唱引出的齊聲合唱。同樣,當廚房外邊的人把開好的功能表或收拾回來的髒碗盤送到廚房視窗時,一定要高聲對裡面招呼道:「勞駕,拜託你們了!」裡面的人一定會齊聲回答:「是。」……這種一乎百應,有唱有和的工作配合是當作一項嚴肅的原則來看待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很不習慣參加這種「大合唱」。由於日語尚不熟練,同樣的一句話我和別人一起張嘴,結果我總比人家慢好幾拍,窘得我夠傖。結果就不愛張嘴了。別的夥伴發現了,小聲笑著問我:「你為什麼不開口呀?」

  「我說不好。」我覺得自己是有理的。

  店長發現了,繃著臉問我:「為什麼不對客人說謝謝?」

  天——呀!他居然這麼想。我愣了。

  「要知道,東京到處地飯館。客人們如果認為味道園的服務不好,完全可以從此不上這個門,上別的店去吃。那樣的話,咱們每人的工資從哪兒來?味道園又靠什麼來支撐?所以,客人們來吃飯,我們一定得熱情地表示歡迎和感謝。讓他們從心裡覺得滿意,願意再來我們味道園。你以為你一個人不吭聲不要緊,可是你不抬頭不開口的樣子會給客人什麼感覺?他們會因此而產生什麼想法?反之,如果客人一進門或吃完一起身,咱們就都一個不落地齊刷刷地對他們打招呼,那又會給客人什麼感覺?他們因此又會怎麼想?你考慮考慮。」

  店長的話我雖然聽了個囫圇吞棗,卻真覺得長了見識。於是我明白了:在這裡「個人」與「單位」是怎樣一種戚與共的關係,而努力取得「最佳服務效果」又為什麼如此重要。由此,我也就多少理解了為什麼這裡的同事們工作能如此密切配合,而又互相謙讓。

  說到互相謙讓,我很慚愧——直到現在我也還是沒有學到家。不知是因為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不同,還是因為我這個人任性慣了,反正,凡是在我看來理所當然而無可非議的行為,在這些日本人做來,就一定會向對方表示歉意。比如,我正在水龍頭下淘米,一個夥伴急於要接一點水。那麼他肯定先欠欠身子說一句:「對不起,我接一下水可以嗎?」等接完水,必定還要再說一句:「對不起,我失禮了。」如果換了我,我肯定不會說什麼失禮不失禮,這一切難道不是應該的嗎!何必非要扯到「失禮」去呢?可是他們卻不。不論工作緊張到何種程度,也不管自己手頭有多麼急需,都一定要在事先和事後向對方道歉:「對不起,我拿一下那個盤子。失禮了!」

  「對不起,開一下冰箱可以嗎?失禮了!謝謝!」

  「對不起,從這兒過一下可以嗎?啊,失禮失禮!」

  「對不起,先讓我拿一下行嗎?謝謝,失禮了。」

  反過來,凡是要請別人做事的時候,無論多麼理所當然,也必定要說一句:「勞駕拜託」或者「麻煩你了」。

  「一號桌的菜,(請送去)勞駕了!」

  「這只玻璃杯(請洗一洗)麻煩你了!」

  「二號桌子(還沒來得及擦)拜託你了!」

  包括店長開口閉口也同樣是「對不起,勞駕拜託」之類。

  起先,我認為這些「口頭禪」似的東西,只不過是一種表面形式。可是漸漸地我發現並非如此。在他們這些人的認識中:接水也好,拿盤子也好,雖然都是為了工作,但由於「我」的這個動作妨礙了別人正幹著的事,這就是失禮。同樣,儘管是由於自己太忙才請求別人作什麼,但畢竟是「我」麻煩了人家,這就要表示歉意。

  我這個「老外」直到現在也還習慣不了開口閉口「失禮」「勞駕」之類的客套,可是說實在的,在這種友善的合作氣氛中工作心情的確是輕鬆舒暢。試想:你正開著水龍頭在洗東西,忽然一個人一句話也不說就端上來一個盆,把水嘩嘩嘩接到他那裡,然後又二話沒有就一扭身走了。這麼做,任憑多麼天經地義,相比起來也不如向對方打打招呼要好得多。

  不光如此,這裡還特別注重所謂的「工作情緒」問題。記得初來時,就因為這個,我還特別受過一次店長的「教訓」。他批評我工作時情緒不高昂——上班來,向同事問好時,聲音不宏亮,連頭也不抬起來;在整個工作過程中,臉上笑容很少,也從不用目光與別的同事交流情緒。

  簡直吹毛求疵!——我心裡說。我賣力氣幹活不就得了嘛!可店長卻不能這麼直接反駁,所以我拐了一個彎:

  「可是,我跟客人打交道時,總是笑容滿面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