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燕妮 > 紐約意識 | 上頁 下頁
珍稀館藏


  早領教過從中國的圖書館中借書來讀有如與其商借館藏珍稀文物。

  從前在國內時,印象中的北京就只有一個北京圖書館是平常人的閱覽去處。一說北京其實也還是有其他各區一級圖書館的,但拜當年中國資訊、廣告業一類的不發達所累,對此,大多數人竟是一概不知。記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我一批人等考大學時,每天清晨北京圖書館的大門前都會是排滿孜孜不倦向學者的。那時的北京圖書館還位於北海旁邊的舊址,學氣旺盛的時候,排隊的人幾乎就可以夠得著北海的一片汪洋。

  北京圖書館當年一絲不苟的借閱規章結我在未來生活中對圖書館功能及形象的認知帶來莫大誤導。當年北京圖書館對如我一類高中學生的僅有恩寵就是准入閱覽室閱覽。至於借書,我則早在連閱覽資格都不具時就深知是件絕對高深的特權,這種煞有介事的莊重使我於這之後多年的生活中在「圖書館」三個字面前沒完沒了地自慚形穢。後來到了美國,我竟花了不到5分鐘時間就辦下了自己的圖書借閱卡,直到書卡寄到,我還覺得恍然如夢。

  美國的圖書館毫不誇張地說其實是民眾的生活必須,有人要出遠門,臨走前會到圖書館去惜一份全美地圖隨身帶著,以備不時之需;有閱讀習慣的老年人,每天都會到圖書館中翻看當天的報紙;甚至於不少家庭主婦也多會去圖書館翻找食譜及家居佈置手冊,調理家居生活。美國的不少中小學乃至大學的作業中而且根本就是有著相當數量要求學生去圖書館查書完成的作業。也正因此,每天下午三點學校放學後,圖書館中無一例外地會有大批學童喧鬧而來,賓至如歸。

  美國的都市人無分長幼都是有一張可以通用的圖書卡的,圖書館往往設在居民宅區幾條街之內。比如紐約皇后區的公立圖書館系統內就有著62個分館,區內各館電腦連網作業,持有皇后區圖書館借書卡的民眾可以在區內的任何圖書館憑卡借書及還書,不受拘束。圖書卡的持卡人每次可惜出25本書籍,歸還期限可長達3周,即使是忘了還書,每天每本書的罰款也只有一兩毛錢,於美國工資而言這完全是一種無關痛癢的責備。

  美國圖書館中國書的出借量幾乎就是評估該館「型號」的唯一標準,出借量大的圖書館容易轉成高一檔館級,在經費及人力的調配上也享受絕對的優先。

  由於工作關係,在紐約時常有採訪圖書館類新聞的事宜,每到採訪完畢,館內一些熱心的工作人員總要笑著逼我多借幾本書回去。這種於借書之上的主動與當年北京的圖書館給我的一派威儀截然相反,鬧得我倒時時陷入一種時空錯亂的感激涕零之中。

  聽說北京城中普通人現下去北京圖書館借書仍是件難事,而且,大學三年級以下的學生乾脆就沒有了閱覽權。館中中文圖書證得經由各單位進行名額分配,外文圖書證的持有人必須是具高級職稱或高級級別者。非但如此,圖書館內還規定了多種新型的收費制度,比如說閱讀國外大學資訊材料每閱一本每天要交3元錢;使用一張按館內規定必填的閱覽室索書單也要按張收費; 到存包處存放超過20元的「貴重物品」者,須交納所存物品市價0.2%的費用;甚至於閱書者如果需要多一次或幾次前往存包處從自己的書包中取自己的物品也需另外交費等等,這就讓人間之心痛了。

  給人的感覺是,這裡的圖書館像已進入一種就是要和前往讀書者彆扭到底的走火入魔之中,一番刁難下來,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

  如果是在蠻夷之邦有人和讀書這件事較勁,倒還讓人不知如何下嘴評點。但在泱泱以無學為恥的中國,圖書館諸賢如果在向學人讀書這件事上還想刮一層油下來,那則不好向祖宗交待了。

  聽說北京圖書館也是有其難言之隱的,一說是在世界圖書館界也是排名第五的該館內,員工的辦公費每月才僅一元,連買枝鋼筆都得幾個人湊一下。但說到底,政府經費的支使不力或真就是入不敷出,問題癥結還在於決策人自己的全盤鋪展及開發思維。如果整天殫精竭慮向挨得著邊的人都只管收錢,一付氣急敗壞的姿態,開的就是店鋪了。

  況且現下的讀書人又能有幾個錢。

  因此,對有關現下北京圖書館的新作派當真不敢亂聽,怕猛地聽進了心痛事,心裡一直就這麼「硌硬」著自己又排解不開。

  放過讀書人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