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再生香 | 上頁 下頁
一一


  李自成得力在已先俘虜了吳襄夫婦及吳三桂的胞弟吳三輔,便脅迫吳襄寫信招降,發銀四萬犒軍,別遣一將率兩萬人代吳守關。情勢至此,別無選擇,只有從父之命。領兵入關時,不斷有探馬報來,有一個說:「府上讓闖王抄了家了。」

  「不要緊,我一到京,自會發還。」

  另一探馬報來:「老太爺讓闖王關起來了。」

  「不要緊,我一到京,自然會釋放。」

  又一探馬報導:「姨太太讓闖王接去了。」

  吳三桂既驚且怒,拔劍砍桌,大聲吼道:「好你個李闖,你這樣子還想我投降?呸!」

  同時他也怨他父親,不該將陳圓圓留在京中,因此借題發揮,寫了一封看起來「大義凜然」的信給吳襄,說是「側聞聖主晏駕,不勝眥裂,猶意吾父奮椎一擊,誓不俱生,不則刎頸以殉國難,何乃隱忍偷生,訓以非義?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得為孝子乎?兒與父訣,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旁以誘三桂,不顧也。」

  送出了這封信,吳三桂徹夜彷徨,反復籌思,終於作了一個決定,將帳下心腹副將楊珅、遊擊郭雲龍找了來,秘密計議。

  「清兵現在到那裡了?」

  原來在李自成東犯時,範文程即上書攝政王多爾袞,認為「中原荼苦已極,黔首無依,思擇令主以圖樂業」;說「明之受病,已不可治,大河以北,定屬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不得,患得而不為我有耳!我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力主進兵入關,只要「嚴申紀律,秋毫勿犯」,河北「可傳檄以定」。及至向洪承疇徵詢意見,他更提出剿滅流寇的一套詳細辦法。多爾袞決定出兵建此不世的功業。

  正在調兵遣將,籌運糧草時,崇禎殉國的噩耗,傳至瀋陽。這樣,更須克日發兵了;但後顧之憂,不可不防。

  這後顧之憂,便是怕豪格勾結濟爾哈朗,廢帝篡位;因而採取非常手段,買通豪格的親信,鑲白旗都統何洛會,首告豪格謀反。多爾袞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逮捕了豪格及他旗下的大將楊善等,豪格削爵,廢為庶人;楊善等處死。然後在四月初一,由順治皇帝授多爾袞「奉命大將軍」印信,准用御用旗纛,便宜行事。多爾袞率英親王阿濟格、豫親王多鐸,以及投降的定南王孔有德等,浩浩蕩蕩自盛京出發;兵過遼河,忽然得報,吳三桂遣使求見。

  這兩名使者,便是楊珅與郭雲龍,帶來吳三桂的一封信說,與李自成不共戴天之仇,決意整軍向西,剿滅流寇,為帝復仇,要求多爾袞發兵相助。

  多爾袞怎麼樣也想不到有此天賜良機;但亦不無疑慮。當即將本在蓋州溫泉養病,剛剛接到軍中的範文程請了來,密密商議。

  「機會是好的,不過要防他使詐。」多爾袞說:「吳三桂全家大小都在李自成手裡,會不會是李自成以此要脅吳三桂,引誘我們深入,另有埋伏?」

  「不是說吳三桂跟他父親絕了父子之情了嗎?」

  「那是他派來的人這麼說,誰知道是真是假?」

  範文程通前徹後想了好一會說:「真假很快可以見分曉。吳三桂如果真的起兵為崇禎帝復仇,那是義師,老百姓本來就恨極了流寇,一定簞食壺漿,處處支持;這對李自成很不利,所以他必得先下手為強,如果讓吳三桂兵到近畿,風聲所播,群起勤王,李自成就非垮不可了。王爺以為如何?」

  「不錯,不錯,」多爾袞連連點頭,「我明白了,只看李自成是不是派兵東向迎敵?如果是,吳三桂就是真的跟李自成不共戴天;否則就得防備了。」

  「正是如此。王爺不妨緩緩行去,以觀動靜。」

  「那麼怎麼答覆吳三桂呢?」

  「當然是嘉許;但亦不妨示以真意,而且要他投降,許以王位。」

  「好!就煩你大筆,來寫回信。」

  範文程所寫的回信,要言不煩,說是「我國」一向跟明朝修好;「今則不復出此,惟底定中原,與民休息而已。」明示要取朱明的天下。

  接下來便是慰撫吳三桂,嘉許他「思報主恩」的「忠臣之義」;特別聲明「勿因向守遼東,與我為敵,尚複懷疑」,用春秋「管仲射桓公中鉤」,齊桓公不記舊嫌,「用為仲父,以成霸業」的故事說:「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國仇可報,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吳三桂原來是「平西伯」,將來會晉封為「平西王」,而且不光是一個榮銜,還會讓他在西陲開府居藩。

  多爾袞親自將這封回信面交楊珅、郭雲龍,同時交代,只要吳三桂決定歸順,清軍就會兼程入關。然後按照正常的行軍途程逐步向西。

  四天以後到達錦西,郭雲龍帶來了吳三桂第二次的書信,表示投降的誠意以外,說李自成已起兵東來,催促清軍盡速前進。同時得到諜報,證實了吳三桂信中的話,李自成已親率所部二十余萬,直撲山海關來了。

  於是多爾袞下令,星夜行軍,過寧遠,渡六股河,一夜工夫走了一百五十裡,到達距山海關九十裡的沙河,遣使通報吳三桂,繼續行軍,行到距山海關十裡之處,吳三桂遞來急報,李自成已派降將唐通「出邊」,估計是從一片石出兵,奇襲清軍後路。

  一片石的正式名稱叫做一片石關。長城自居庸關迤邐東來,一過灤河,便是密密麻麻的關口,過義院關、董家口關,數到第十二個口子,便是一片石關,長城由此轉南直下,經五個關口而抵達襟山阻海的山海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