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醉蓬萊 | 上頁 下頁 | |
九 | |
|
|
高士奇之能獲得皇帝的信任,關鍵是在他出賣了索額圖。由於索額圖的身份特殊,而皇帝又是極重感情的人,對他的跋扈,心以為非,而難以處置;同時只看到他的跋扈,卻不知他真正的劣跡何在?這些都從高士奇身上獲得了滿足。 高士奇日侍天顏,且又工於揣摩,深知皇帝禦下,甯施雨露,慎于雷霆,對索額圖是想有個人分他的權,而且屬意於力贊撤藩的明珠;同時發現皇帝重視徐乾學,是因為他負士林重望,翰林言官,多為所用。籠絡了徐乾學,便是籠絡了整個士林,而徐乾學又恰好在明珠門館。因此高士奇通過祖澤深的引薦,複又拜了徐乾學為老師。 康熙十八年,三藩之亂已經平定,三月初一特舉博學鴻詞,偃武修文,期開盛世。不道這年七月二十八日發生了一次從明成祖建都燕京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地震,震中在渤海灣,以致引起海嘯,海水倒灌,逆穿地脈,近畿之地,整個通州「蕩盡如曠野」;京師德勝、安定、西直三門,城樓倒塌;漕米所達的崇文門外三裡河,河道不存,不但「萬姓房屋傾」,而且「帝子官民露地宿」。 遇到這種史所罔聞的災變,應視之為上天示警,而且是非常嚴重的天怒,君臣皆應修省。左都禦史魏象樞率同副都禦史施維翰勝奏:「地道,臣也。臣失職,地為之不寧,請罪臣以回天變。」 這魏象樞字環極,山西蔚州人,是清兵入關以後,首次開科取士的順治三年的翰林,文字不怎麼樣,但卻是言行不貳、正心誠意的真道學。翰林故事,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逢到第一個「丁日」祭孔時,如果官職未到陪祀的地位,應該前一日到國子監旁的文廟去瞻拜,此事久成具文,而魏象樞奉行唯謹。有一回傾盆大雨,沒有一個人到,只有魏象樞衣履盡濕,仍然盡禮而去。 其時國子監祭酒是後來當到文華殿大學士的山東益都馮溥,看在眼裡,敬重其人,因此當順治朝魏象樞因不願涉及黨爭,歸田十餘年後,複經馮溥特薦,於康熙十一年起用為貴州道禦史,建言常為皇帝嘉納。一歲三遷,扶搖直上,康熙十七年,授為左都禦史,第二年遷刑部尚書,這是「調優」,但魏象樞不願,他說:「臣忝司風紀,職多未盡,敢援漢臣汲黯自請為郎故事,留禦史台,為朝廷整肅綱紀。」皇帝欣然嘉許。大地震後看到他的奏摺,即時召見。 「修省應自我始。」皇帝在太和殿前露宿的黃幄中說,「朝政缺失,你直言無隱。」 於是魏象樞講大臣受贓徇私;會推任官,不問操守;以及平三藩之亂時,將帥暴虐橫行,百姓的房子隨便燒,財物隨便搶,婦女隨便擄掠;外吏不言民生疾苦,贓訟任意積壓,以及諸王貝勒除本人貪暴以外,還縱容家人多行不法,以致上幹天和。說到激動之處,君臣對泣,黃幄外面的侍衛,只聽得一片欷歔,相顧驚疑。 魏象樞的直言極諫中,對索額圖有無情的揭露。皇帝印證高士奇平時的報告,所言多實。所以第二天召集王公大臣,嚴飭改過自新時,許多話是為索額圖而發。自此以後,重用明珠。索額圖內心不安,終於在第二年託病自請解任,改授為內大臣,魏象樞固然益為皇帝所尊重,高士奇亦從此更見信任。 但明珠用事後,貪黷較之索額圖有過之無不及。皇帝又命高士奇去打聽,亦聽到了很多劣跡。但高士奇與徐乾學同樣亦在結黨營私,而且有時與明珠處於對立的地位。尤其是上荊南道祖澤深與湖廣巡撫張汧互訐一案,暗中的勾心鬥角,快要在表面暴露了。 這張汧與魏象樞同年同鄉,但賢愚不肖,大不相同。他是走了明珠的路子,得由福建藩司升調湖北巡撫。其時上荊南道祖澤深,駐紮沙市,兼管荊州關關稅及三峽水利,是個肥缺;自恃內有高士奇、徐乾學為奧援,不大買巡撫的賬,因而結成怨家。但祖澤深並不害怕,因為他亦握有張汧許多貪黷的證據。 祖澤深不怕,張汧卻怕,決定先下手為強。有一天他設宴請湖廣總督徐國相,看戲喝酒,歡聚整日。黃昏戲散,看徐國相興盡要告辭了,他還有私話要說,急急命伶人散去,屏絕左右,向徐國相細訴祖澤深的劣跡,決定具折參劾,如果朝廷有旨查詢,請徐國相全力支持。 哪知隔「箱」有耳——有個小旦病了,躺在大衣箱中,張汧催伶人散去時,來不及抬他出去,便暫且將箱蓋合上,回頭再說,此時將張汧的話聽得清清楚楚。偏偏這個小旦,與祖澤深有餘桃斷袖之好,所以等他的同伴將衣箱抬回戲班後,他連夜奔告祖澤深。於是祖澤深先發制人,專折檢舉張汧,派人兼程進京遞折,同時有信給高士奇,托他跟徐乾學大力斡旋。徐高二人商量以後,找個機會,面奏張汧貪黷。皇帝有了先入之言,等到半日以後,張汧的奏摺遞到時,效用便大打折扣了。 本來督撫參司道,一般來說,總占上風。朝廷常是照督撫所請,先將被參的司道解職,聽候查辦。而奉旨查辦的,往往是鄰近的督撫。這回成了撫道互訐之局,皇帝特派刑部右侍郎色楞額至武昌查辦。據吳子彥說,色楞額處事還是相當公平的。但祖澤深到底是何意見,徐乾學必須跟高士奇見了面,才能知道。 高士奇這天留宿在徐乾學的碧山堂,把杯密談,直到二更,照祖澤深的要求,商定了雙管齊下的步驟。第二天上午,徐乾學到了都察院,將蘇拉喚了來交代:「你去看看陝西道陳老爺上衙門了沒有?如果來了,說我有請。」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