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醉蓬萊 | 上頁 下頁


  又「春睡」唱腔:「低蹴半彎淩波」。淩波見《洛神賦》,但「半彎」只能形容纏足。吳梅村《偶見》,其一雲:「新更梳裹簇雙蛾,窣地長衣襪錦靴。總把珍珠渾裝卻,奈他明鏡淚痕多。」其二雲:「惜解雙纏只為君,豐趺羞澀出羅裙。可憐鴉色新盤髻,抹作巫山兩道雲。」第一首詠小宛易旗裝,第二首上兩句詠小宛放足。「半彎」亦是微露消息。又第五出「禊遊」,醜拾得「一隻鳳鞋套兒」,下去:「啐,一個腳指頭也著不下」。則此「鳳鞋套兒」乃是弓鞋,非唐人所有,可參。洪升久在容齋門館,習聞順治朝宮中豔屑(容齋千首詩中,詠董小宛冒辟疆之詩甚多),因作「春睡」一出,如此推論,或非穿鑿。

  四、第十五出「進果」則確有諷刺之意,原本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意;在長生殿中,則為諷刺「進鮮」,別見《荔枝與鰣魚》一文。

  五、曾永義博士在《長生殿研究》中說:昉思對於長生殿下半部的處理,由於所可憑藉的現實材料不多,根本沒有選擇和剪裁的餘地,而就傳奇的體例來說,上下兩部又是要對稱的;因之,他只得致力於人天空幻的渲染,表現在劇本的便也只有明皇與貴妃間的懷念,與昉思所寄意的麥秀黍離之悲。……在佈局上來說,後半部較前半部是鬆懈多了。

  按:長生殿共五十出,一分為二,則上半部馬嵬驛「埋玉」為止。下半部照白居易的原作,只是寫玄宗在蜀道,在南內對楊玉環的懷念,以及「臨邛道士鴻都客」見楊玉環於海上仙山,情節甚簡,尤其是唐玄宗,就戲而言,已不夠主角的分量。但亦正因為如此,洪升得以大加發揮,將順治與董小宛之間生死不離的愛情,很巧妙地移植在內。曾博士所說的「人天空幻的渲染」,事實上是有所本的。

  吳梅村《清涼山贊佛詩》第一首:

  張宴奏絲桐,新月穿宮槐。
  攜手忽太息,樂極生微哀。
  千秋終寂寞,此日誰追陪。
  陛下壽萬年,妾命如塵埃。
  願共南山槨,長奉西宮杯。

  此言董小宛希望將來能祔葬。那麼順治許了她沒有呢?許了的。梅村《古意》六首,其五雲:

  銀海居然妒女津,南山仍錮慎夫人。
  君王自有他生約,此生惟應禮玉真。

  這首詩詠廢後博爾濟吉特氏。後既被廢,以靜妃的封號,退居掖庭。順治崩後,廢後殉帝,希冀因此一殉,而得復位合葬,但未能如願。慎夫人為漢文帝寵姬,此處即指小宛。「君王自有他生約」,即指「願共南山槨」。順治於康熙二年葬孝陵,祔葬者一為康熙生母佟佳氏,一即追冊為端敬皇后的董小宛。錢牧齋於康熙二年冬天,作《病榻治寒雜詠》內有《和老杜明妃一首》,第二聯雲:「舊曲風淒邀笛步,新愁月冷拂雲堆」,以順治孝陵比擬昭君青塚,意謂漢家女兒嫁作胡婦。

  順治禦制《端敬皇后形狀》雲:

  當後生王時,免身甚艱,朕因念夫婦之誼,即同老友,何必接夕,乃稱好合?且朕夙耽清靜,每喜獨處小室,自茲遂異床席。

  所言之「王」為小宛所生之子,未名而殤,追封榮親王;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可知在是年初,亦即小宛封賢妃約一年半以後,即已「異床席」。在小宛固有色衰愛弛之懼,但順治生未同衾,而死願同穴,則愛小宛者非色可知。這樣的愛情,實在很偉大,洪升所謂「念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值得歌頌。此可能便是莊親王請洪升寫長生殿,而洪升欣然許諾的由來。

  在梅村《贊佛詩》第一首中,寫小宛見幸的經過雲:

  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
  漢帝坐法宮,一見光徘徊。
  結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釵。

  「王母」謂孝莊太后,「雙成」切董姓,亦見小宛為長陪侍女的身份;漢帝則以漢元帝擬順治,「光徘徊」,典出《後漢書》,昭君「顧景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而驚豔以後定情,恰有盒釵之賜;結合同穴之誓,則其人其事,便與長恨歌中所敘相仿佛了。

  但洪升認為唐玄宗在「馬嵬之變,已違夙誓」,因為他生不能保護楊玉環,還談什麼「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可是不存在於明皇、玉環之間的,卻存在于順治與小宛之間,因而後半部做了若干與史實不符的改寫,最明顯的兩點:

  第一是:《新唐書》楊貴妃傳:「帝至蜀道,過其所,使祭言,且詔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以國忠負上速亂,為天下殺之,今葬妃恐反仄自疑。』帝乃止,密遣中使者具棺槨它葬焉。」但洪升的長生殿,不但特寫第四十三出「改葬」,而且「墓已啟開,卻是空穴」,暗示如皋冒家彭梅庵所葬小宛,亦只是一個衣冠塚。

  不獨如此,最露骨的是第三十二出「哭像」唱腔:「寡人呵,與你同穴葬,做一株塚邊連理,化一對墓頂鴛鴦。」第四十出「見月」賓白:「我想妃子既歿,朕此一身雖生猶死,倘得死後重逢。可不強如獨活?」一再強調「君王自有他生約」,殊非偶然。董小宛歿于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世祖忘痛過情,準備逃禪,且已由玉林琇弟子䒢溪森①為之削髮。玉林琇至京,欲殺䒢溪森,世祖乃允留發,見陳垣所作考證。于此可知,唐玄宗在「見月」中所說的話,實為當時世祖心境的實錄。【①䒢溪森,亦作茆溪森、茆溪行森。或雲:行森(1614~1677),字慈翁,號茆溪,俗姓黎,惠州博羅人。明末刑部侍郎黎紹爵之子。】

  第二是,唐玄宗自蜀回京,先居南內,後居西內,肅宗上元元年四月崩,已在楊玉環死後第五年。順治則于小宛死後第五個月,因出痘而崩。洪升將時間縮短,變成「廣寒聽曲之時,即遊仙上升之日」,最後一出「重圓」,暗寓順治賓天,與小宛重圓於天上之意。故尾聲雲:「舊霓裳,新翻弄,唱與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萬古無窮。」與第一出「傳概」滿江紅結句:「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相呼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