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印心石 | 上頁 下頁 | |
四七 | |
|
|
「是,是!我不能再累好朋友了。」 「累朋友還在其次;最要緊的,你不可讓嫂夫人失望。她所指望的就是你有金榜題名的一天;到了這一天,如果她的日子依然如昔,除了多一個『官太太』的頭銜以外,什麼都沒有改變,你想,她心裡是什麼滋味?」 聽這一說,陶澍滿心不安,連連答說:「不錯,不錯!我應該想到這一層。」 「你不但應該想到這一層;還應該想到有人會疑心你,不肯接眷的原因,並非力所未逮;而是一旦春風得意別營金屋,置糟糠之妻于不顧——」 「啊,啊!」陶澍真如芒刺在背了。「我一定接,而且馬上要接!」 「請稍安毋躁。」朱士彥看他從善如流,越發要替他盡心策畫,「做京官,舉京債是免不了的。好得嫂夫人賢慧,又能刻苦;即令『長安居』亦非『大不易』,四、五年以後,得一次考差,如果不是派到過於貧瘠的省分,差滿回京,必可了清憤務。至於目前,雲汀,我可以幫你的忙。」 「不,不!朱大哥!」陶澍答說:「我知道你的家累重,境況也不見得佳。」 「不錯!不過我比你便宜點的是『探花』二字。」 原來朱家在寶應是大族,宗祠有很大一筆祭產;中舉、中進士、榮宗耀祖,由祭產中撥款相贈。中了鼎甲,更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贈款甚豐。 除此以外,宗族鄉黨,另有饋贈;朱士彥估計等朝考過後,探花照例授職備修,拜了老師,請假回鄉,總有三、五千銀子的收入。而且鼎甲往往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就會派考差,不是外省鄉試的主考,就是順天鄉試的同考,決不會落空。所以他做京官,不但不必舉京債,而且會很寬裕。 至於他幫陶澍的忙,當然是錢上幫忙,但非直接出自私囊,而是替他找些名正言順的「外快」。有錢而好排場的人家,很看重鼎甲的銜頭,紅白喜事都以能請到三鼎甲來襄助為榮,喜慶壽誕,請來「支賓」;若是喪事,便是「題主」——喪家立木主時,「神位」的「位」字中,缺著「立」字上的一點;到得「成主」時,請人用孝子手指上刺出來的血,和墨補加「立」宇上的一點,稱為「題主」,或稱「點主」。 題主當然要請文官;官大在其次,最要緊的是請到鼎甲,要三個人,一主二襄,都能請到狀元,自然是難得的盛舉;或者「主題」請狀元,另請榜眼、探花各一作「襄題」,也就很名貴了。不過,所請的鼎甲,要不曾做過刑部尚書或者按察使的;因為名字出現在他們的那支筆下,決無好事。 朱士彥自從中了探花,已為人請去做過「襄題」,得了四十兩銀子一個紅包。這自然是無法能讓他人享受的「特權」;但有些「外快」卻可以情讓給陶澍。 「我現在手裡有三篇壽序、一篇墓志銘要做,都是琉璃廠書坊來求的;不是看重我的文章,是為了探花這個銜頭。你分兩篇去做;潤筆自然歸你。」朱士彥又說,「其中有一家是貴同宗;做九十歲,指明要四六,你把陶家的典故搬些上去,一定做得典裔堂皇。此公少有微行,殊難自白;你如果能替他開脫兩句,我叫他家送你一吊銀子。」 一吊就是一千;有一千兩銀子,賃房子、置傢俱、接眷的盤纏,全都有了。陶澍頓時愁懷大寬;深深致謝以後,帶去一本「陶公事略」,預備連夜動起手來。 「日子還早,不忙。」朱士彥特加忠告,「無論如何,你要過朝考這一關;我們以後才有朝夕相聚的日子。」 這意思是,陶澍如果不能入翰林,甚至還不是分部而是外放,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聚首?雖然盤算下來,一名庶起士決不至於落空,但感于良朋盛意,還是聽從勸告,暫且撊置應酬文字,好好用了一番功。 朝考考一篇論、一道奏疏、一首五言八韻的試帖詩。論是論如何澄清吏治;奏疏題目是兵燹以後如何撫緝流亡、休養生息。這都是陶澍平時在留心的時務,稍為整理整理思緒,即可下筆;從從容容寫完了,仔點一遍,有一處筆誤,隨即從卷袋中,取出一套琉璃廠買來的工具,仔細挖補好了,自覺天衣無縫,便放心大膽地去交了卷。 到得第三天便有人來報喜,陶澍果然點了庶起士。這一下,心思踏實了,將那本「陶公事略」仔細看完,開始動筆;花了整整一天,方始脫稿。是一篇如朱士彥所要求的典裔堂皇的四六。送去以後,朱士彥亦頗滿意;先墊了二百兩銀子,讓陶澍可以早早去找房子。 找房子並不難。外省京官,大都住在宣武門外,所謂「宣南朝士」;逢會試之年,也是前科庶起士教習期滿,舉行「散館」試的時候,一等自然「留館」,如果是二甲,授職編修;三甲授職檢討。二等就不一定能再當翰林;三等則大都外放,離京空出來的房子,便可輾轉相介,有時甚至連傢俱都是現成的,不必另置。 陶澍的京寓,就是由一個同鄉介紹的;原來的房客放了「學政」,不回鄉直接上任,傢俱及動用什物自然不必帶去,半賣半送讓了給陶澍。其時那筆潤筆已經送到;接眷的錢是有了,能去接秋菱的人卻成了難題。 「只有這樣!」朱士彥聽他談起,為他籌畫,「我請假回籍,秋天回來。令友汪君不是說要先到揚州,再回徽州?不如托他將嫂夫人護送到揚州,我去接了來,跟內人作伴,一起進京。年兄以為如何?」 順理成章的事,如何不好?不過,這一陣子他想念秋菱想得很厲害;看來漫漫長夏,還要忍受相思之苦。 他不但想念秋菱,也想到巧筠;可是此念一動,立即內疚神明,覺得這是辜負了妻子。因而極力排斥這個念頭,可是巧筠的發光眼波,不時閃現,使得他非常煩惱;只有儘量去想到岳母——唯有想到應該報岳母之恩這一念;內心激動時,才能讓他遠逐巧筠的影子。 他在想,岳母為他受了許多委屈,一定要讓別人心悅誠服地佩服她擇婿的眼光,才能補報得了所受的委屈。但是,生前的孝順奉養,畢竟有限;要使得她百年以後,猶能風光,才是最好的報答。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