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小鳳仙 | 上頁 下頁
一三八


  這六個條件,在段系看來,第一個就答應不下。因為民國三年的約法,是袁世凱稱帝以前,一切行政的依據。現在所恢復的民國政府,是帝制以前的民國政府,不是依據舊約法所產生的民國政府。如果否定了新的約法,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本身就先失去了立場。

  好在梁啟超表示贊成段祺瑞組織臨時內閣,總算差強人意,猶有談判的餘地。只是懲辦帝制禍首這一條,梁啟超特別堅持,卻是件很傷腦筋的事。

  ***

  懲辦帝制禍首的要求,是在蔡鍔起義時,發給袁世凱的哀的美敦書中,就已提出來的。一共十三個人,「六君子」加上段芝貴、朱啟鈐、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袁乃寬、顧鼇。這十三個人早就被賜以「十三太保」的「雅號」,而為護國軍要求「明正典刑,以謝天下」。

  事過境遷,如今名單中又不止這十三個人了,而有些人又證明根本不能發生作用,甚至是被拖落水的,如嚴複就是。

  榜上有名的,一小部分如楊度、嚴複,畢竟還有修養,所以內心惶恐,而表面泰然。大部分人則惶惶不可終日,想盡辦法,活動脫罪。無奈西南方面受了梁啟超的影響,堅持非嚴辦不可。京中頗有幸災樂禍的人,推波助瀾,以致膽子最小的幾個,早就檢點行囊,準備著隨時開溜。

  幸好,徐世昌說了一句話:「項城遺骨未寒,就辦帝制禍首,豈不讓他泉下不安?至少也要等靈柩離了京再說。」

  這兩句話,為情理所許,因而帝制禍首得以暫時安心,都希望袁世凱的出殯之期,越遲越好。無奈這是辦不到的事,下葬盡可從容,出殯移靈卻不可緩,因為有口棺材擺在居仁堂,黎大總統就無法進駐了。

  ***

  袁世凱一死,袁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電報回彰德,將他的「壽材」掛專車運進京。這口棺木,大有來歷,袁世凱放歸洹上時,一次去逛陳州府城西北數裡的伏羲廟,廟旁就是乾隆十年重修的伏羲陵寢,稱為「古太昊陵」。

  太昊陵上,黛色蒼蒼,松柏成林。有一株合抱不交,古色,叩之作金石聲的千年老柏,為袁世凱看中了,想拿它來作為壽材。這在當時原是絕對不許的事,直到奉詔複起,勢力恢復,才得如願。

  柏木棺材是運到了,用何衣飾入殮,又成問題。三名治喪委員,無甚意見。袁氏家屬則因為黎元洪所下的命令中有「務極優隆,用副國家崇德報功之意」,所以雖因帝制取消,不便再用龍袍,卻堅持要用民國三年冬至,袁世凱穿過的祭天禮服入殮。這套禮服,有平天冠,有平水紋的紫緞裙,穿戴起來,便是「大行皇帝」的模樣。

  入殮以後,停靈居仁堂,亦完全照前清「大喪」的儀制,和尚跟喇嘛分班念經,早晚奠酒上祭,由治喪委員輪班照料。這樣到了六月二十三開吊大祭,儀式中西合參,由曹汝霖一手訂定。吊客一律臂纏黑紗,黎大總統亦是如此,靈前除了挽幛、挽聯以外,還有各國公使所送的花圈。

  吊客中最令人注目的,自然是「起病六君子」,尤其是楊度,他的一副挽聯亦最令人注目。

  這副挽聯寫的是「共和誤中國,中國誤共和,千載而還,再平此獄。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原可作,三複斯言。」

  到這時候還談「君憲」,未免不識時務,有個會說中國話的洋記者便向他採訪:「楊先生,你的政治主張,仍舊跟以前一樣嗎?」

  「是的。政治運動雖然失敗,政治主張絕無變更。」

  「這是說,你依舊主張君主制度?」

  「我必須糾正你的說法。」楊度答道,「不是君主,是『君主立憲』制度。我的政治主張是『君憲救國』,這四個字,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減。」

  「楊先生,請問『共和誤中國』是怎麼個意思?」

  「十年前在日本,孫中山、黃克強兩位先生主張共和,我寫文章反對。我認為共和是病象,君主是藥石。中國人民諱病忌醫,實在是國家的大不幸。」

  「現在君主制度失敗,貴國恢復共和。楊先生,你有什麼感想?」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應該負責。」楊度神態傲然,似乎以他能一手掀起國體問題的大風波而得意,「我既不願諉過,更不肯逃避。報上說我『竄』了,你看我竄了沒有?」

  「既在貴國各方面懲辦帝制禍首。楊先生在這方面有什麼意見?」

  「『禍首』這兩個字,我不能接受。不過我願意接受法庭的審判。」楊度又說,「其實,政見不同,亦是共和國民應有的權利。」

  「楊先生不是反對共和嗎?」

  一向辯才無礙的楊度一愣,不防侃侃而談,談出一個漏洞。好在他善於詭辯,「反對共和是一回事,」他說,「既是共和政體,應該享受共和國民的權利又是一回事。在法庭未褫奪我的公權以前,我理當享有中華民國公民的權利。不是嗎?」

  「是的,是的。」

  「謝謝你!」楊度微笑著走了開去。

  他倒是有始有終,這天一直不離靈堂,到晚還輪班陪靈,直到第二天出殯,送出新華門。黎元洪和全體閣員、清室代表、各國公使,由此開始,加入執紼的行列。

  出殯行列極長,也極新奇。最前面是一員騎馬的軍官,手執國旗開道,接下來是禁軍步兵和員警,洋鼓洋號加上清音十番的樂隊,騎兵護送,為袁世凱生前乘坐的禮轎,以及一匹鞍轡極其講究的白馬,自是袁世凱活著時候的坐騎,項下的紅纓易為素纓,算是為主服孝。

  馬後跟著三十二名和尚、三十二名喇嘛,緊接著便是靈柩,即所謂「大杠」,起先是三十二人抬,出了新華門,道路寬廣,加到八十個人,與天子大喪無異。這八十名舁夫,一律綠衣綠袴。如果照神話流傳,袁世凱是癩蛤蟆轉世,那就是青蛙抬蛤蟆了。

  行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袁世凱生前所著的禮服與戎裝,以及各國贈送的助章,亦都陳設在龍亭中,招搖過市。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