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小鳳仙 | 上頁 下頁


  宋育仁覺得這張支票,好比一張預約的保證書。袁世凱不做皇帝便罷,做了皇帝,自己必有「大用」之日,因而欣然收下,摒當動身。

  動身那天,江朝宗特派他的秘書奚以莊護送到車站,明為送行,實為監視,京漢路的火車一開,便算了卻這一公案。只是外界不明真相,以為宋育仁真的是因為鼓吹復辟謬說,被遞解回籍;一個個嚇得噤若寒蟬。當然,騙不過去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之一就是宋育仁的老師王湘綺。

  ***

  在袁世凱的心目中,負士林重望的只有三個人:嚴幾道,章太炎、王湘綺。章太炎被騙到北京,不肯向袁,已遭軟禁。王湘綺則出於他的得意弟子、又為至親的楊度舉薦,袁世凱寫了自稱「世侄」的親筆信,禮聘到京,充任國史館館長,本來對他抱著極高的期望,誰知一到京就讓袁世凱啼笑皆非,不能不「敬鬼神而遠之」。

  此老不為禮俗世法所拘,悼亡以後,一直以僕婦為妻妾,最後一個是周媽,既老且醜,而情好彌篤。受聘入京,攜帶周媽同行,路過武漢,督軍段芝貴設宴歡迎,他居然帶著周媽赴席。到京那天,袁世凱在居仁堂歡宴,依然少不了周媽陪伴。車進新華門,他忽然問周媽:「我眼睛花了,認不清,這座門上三個什麼字?好像是『新莽門』?」

  這是有意誤「華」作「莽」。當時有陪從打了「小報告」,袁世凱頗覺刺心——王湘綺將他逼迫清廷,比做王莽的篡位。

  到了居仁堂坐定寒暄,王湘綺手指袁世凱,回頭向周媽說道:「喏,喏,這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袁四少爺,現在做大總統了!」

  這番老氣橫秋的樣子,近乎狎侮。袁世凱無可奈何,心裡卻是涼透了,知道要想叫此人歌功頌德是不可能的事。

  由於袁世凱的冷淡,王湘綺這個國史館長幹得就不是滋味了。館長的經費每月八千元,都由周媽經手;兩個月未發,周媽便在枕邊訴苦。王湘綺親筆寫了一通公文諮財政部,說要經費像討債,「殊傷雅道」,他亦不願屢屢索討,「相應諮請貴部查照,既不能逐月照發,請即轉呈大總統,將國史館取消可也。」

  財政部接到這樣一通既似負氣、又似兒戲的公文,當然不便跟他計較,更不能真的貿然呈請取消國史館,只有先發一個月經費,以為敷衍。

  王湘綺、楊度師弟,平生志業,本在跳出儒家正統以外的「帝王之學」,當袁世凱接納楊度的獻議,卑詞厚幣敦聘出山時,此老一則動了遊興,再則也要看看袁世凱究竟能不能成氣候?在京半年,所見所聞,莫不是袁世凱在玩弄權術,不免大失所望。

  將袁世凱比做王莽,是就辛亥年而言。眼前的袁世凱,照王湘綺的看法,應該是曹操,因而他在日記函劄中,以「陳思」作為袁寒雲的代名——以袁二擬之為陳思王曹植,自然是以袁世凱比做曹操。論才論勢,袁不及曹,而曹操終其身不敢稱帝,袁卻已有猴急的模樣。就這一點看,便非人君之度。

  復辟的流言一興,在對付宋育仁這件事上,王湘綺看透了袁世凱的本心:表面一套,暗底下又是一套,公然示天下以偽,這那裡是創業之主的作為?袁世凱一定要稱帝,而稱帝必敗,自己一生不做清朝官,也說過「雖上西山,不必采薇」的戲言,諷刺過李經羲、趙爾巽這班「貳臣」,結果蹚在「袁皇帝」這遭混水裡,豈不為天下人所笑。此老等宋育仁一走,也動了歸志。

  走要走得瀟灑,才能使人有這個感覺:王湘綺如天馬行空,不可羈勒。這一次來就國史館長,無非遊戲人間。乘興而來,興盡而歸,如此而已。

  於是,靈機一動,他又在周媽身上找到了題目。周媽是國史館的「主婦」;八千元一月的經費,由她一手支配,節儉的經費,在東安市場大辦首飾衣服,此外還有許多「作威作福」的「劣跡」,因此,報上天天登她的新聞。王湘綺看了也不氣反覺有趣,自以為是千古官場的創舉。

  他找的這個題目,也是千古的創舉。用「慰亭老侄總統」這個稱呼,上書自劾——略有當年「翰林四諫」之一的寶廷,由福建學政任滿回京覆命,納江山船妓為妾,自劾無狀的意思,而更為詭譎,自道不能約束周媽是「帷薄不修」,應該解職。

  信送了出去,不等有何下文,王湘綺就攜著周媽飄然出京。臨走的時候跟官員半真半假地說:「你們可以議朝儀了!」

  ***

  朝儀已有人在議,而且也見諸行動了。

  冬至之前數天,由新華門到天壇的大路上,廣征民夫,鋪黃沙、灑清水,仿佛整治「蹕道」,是為了「蝦蟆祭天」。

  「蝦蟆祭天」這句謠傳,不知意何所指,但流行已久,直到袁世凱在冬至前三天發表明令,方始明白。命令中首先是駁斥民國不該祭天之說:「鼎革以來,群言聚訟,輒謂尊天為帝制所從出,祭祀非民國所宜存,告朔餼羊,並亡其體,是泥天下為公之旨,而忘上帝臨汝之誠。」然後以「天視民視,天聽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這四句振振之詞,將「天」與「民」綰合在一起,作為民國亦必須祭天的理由,說是「冬季令節應舉行祀天典禮,本大總統屆期敬率百官代表國民,親自行禮」,各地方則由行政長官代表地方人民致祭。

  原來「蝦蟆」是指袁世凱。他本來的外號,是章太炎所題,出於他為了挖苦黎元洪進京,被幽居瀛台而改的一首杜詩:「雲移鷺尾開軍帽,日繞猴頭識聖顏」,叫做「猴頭」。袁猿同音,由猿而轉為猴,又有沐猴而冠的意思在內,所以這個猴頭的外號,流傳頗廣。但市井小民卻不能欣賞這兩個字之中轉彎抹角的趣味,看袁世凱矮胖身材,說他像蝦蟆,倒也不錯,於是這第二個外號,很快地也叫開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