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高陽 > 蘇州格格 | 上頁 下頁
四六


  此人單名岐,字麓村,別號松泉老人,原是朝鮮人,不知以何因緣,入于康熙朝權相明珠門下,相傳他領了明府的本錢,在揚州經營鹽業,由於明珠的勢力,所以他的行鹽,無往不利,不數年便致巨富。精于鑒賞,收藏極富,著有一部《墨緣匯觀錄》,所著錄的古人名跡,大多為他的家藏。不幸雍正之初,捲入隆科多、年羹堯「謀反大逆」案的漩渦中,因而抄家,數十年辛苦搜求的希世奇珍,大多歸入內府了。

  「安麓村行鹽致富,自是事實,不過他的起家實由於手裡有窩單之故……」

  原來清沿明制,綱鹽額引,俱照萬曆年間「會計錄」的原額,天啟、崇禎以後的各項加派,一律蠲免,所以認窩的爭先恐後;及至三藩之亂,一方面烽火處處,商旅裹足,鹽無行銷之地;另一方面,又以軍餉所需不斷加價,於是鹽商大困,尤以兩淮為甚,積引甚多,戶部無奈,只有註銷。

  那知三藩亂平,百姓安居樂業;流離道路,淪落他鄉的亦都紛紛回鄉,各理舊業,不數年物阜民豐,食鹽暢銷,對於以前被註銷了的鹽引,情願先呈課銀,請求補發。安麓村就是趁此混亂之際,仗明珠之勢,弄到了一大批窩單。

  當時的鹽商雖然都發了財,但起居服禦,格於定制,不敢逾越,更不敢招搖,就像京城中六部書辦發大財的比比皆是,但儘管關起大門來享用可比王侯,但表面上都很樸素謹飭,沒有一個敢得意忘形的。但自安麓村致富後,由於他的靠山很硬,根本不理這一套,揚州鹽商、河員的奢侈之風,就是他帶起來的。

  「不過像安麓村那樣風雅的鹽商,為數不多。鹽商買字畫,真假好壞鑒別不出來,只要有名人題跋就好;骨董認為價錢貴而有缺損的,才是上品。不過鹽商蓋園子確是講究,圍牆基腳用石塊迭成,拿江米熬成稠漿黏合,這是明太祖造南京城的辦法,可曆千年不壞。」金縣令又說:「揚州鹽商最大的一座園子,名叫容園,業主姓張。容園的廳堂,有三十八座之多,規模可想而知。」

  「修一座園子,花費再多,總還是看得見的!」方員外說:「養一座園子的日常費用,可真是一個無底洞。譬如容園三十八座廳堂,得用多少人?」

  「是啊!日常的用度,即令微細之物,積起來亦成巨數。相傳有人薦一個人給鹽商,請予錄用;一問起來,此人既未讀過書,亦沒有甚麼本事,於是找了總管來問,說有甚麼職司可以安插他?總管答說:有個司燭的,昨天急病去世,沒有補人,就讓他暫時承乏好了。此人以為這個職司,輕而易舉,不以為意。第二天上工以後,午後主人傳話要宴客,司燭的要遍點燭火,太陽尚未下山開始,到天黑還未點齊,於是有人告訴他,燭火根本不能熄滅,快要點完時,另換一枝新的上去。粗如兒臂的紅燭,一晝夜要點四枝,一個園子裡的燭臺,上百計算,試問光是這筆費用,就是多少?」

  「那末,」寶興問說:「鹽商之間,有沒有彼此鬥富這回事?」

  「怎麼沒有?不過不是像石崇鬥富那樣,我砸碎你一株珊瑚樹,拿出更大的一株來賠;而是文文氣氣,爭奇誇巧,各擅勝場。譬如——」

  金縣令舉了幾個例子,譬如有人喜歡人物漂亮,自司閽至灶下婢,都是清清秀秀,年紀輕的;而有人則反是,盡用奇醜者。有人好大,一把銅溺壺高三尺許;有人好新,無一日不制衣履;但亦有人認為著舊衣服才舒服,新制的單夾衣服,找愛乾淨的人,穿到半新舊時才著用。

  「總之,揚州鹽商錢太多了,最好新奇,門下養了許多食客,其中就有專門為他動腦筋怎麼花錢買新奇的。」

  曾在清江浦住過的方員外接口說道:「奢靡之風,亦不盡由於鹽商,河工、漕運都是闊衙門;不過河、漕官員大都是外鄉人,撈飽了滿載而歸,不如鹽商在本地還做些事,如淮陰侯韓信封地的清江浦,是河督駐節之處,又為運口;更是淮北鹽商薈集之地,河漕鹽三途,並集一隅,繁華不遜揚州。有一處地方,名為河下,淮北鹽商,大多住在這裡,有一條數百丈的石路,漂亮極了,平整的青石板下,開一條極寬的陰溝,石板上遍鑿蓮花,夏天暴雨,積水在片刻之間,宣洩得乾乾淨淨。此外鹽商花錢修橋補路、設置善堂,造福地方之舉,不一而足。所以,現在談整頓鹽務,都以為首要之舉,在裁陋規,節浮費,鄙意似未可一概而論,如普濟堂、育嬰堂、義學、書院的津貼,不宜裁減。據我所知,陋規在淮南、淮北不盡相同,不妨請金大老爺指教。」

  「是,兩淮的陋規不同,淮北最大的陋規在『五壩十杠』,五壩在淮安府西面三十裡的『新城』地方,城東北有仁義二壩,稱為東二壩;西北有禮智信三壩,稱為西三壩,綱鹽由鹽場運到船上,要過五壩,每一個壩都要花錢,不在話下。」

  過壩要人抬,過了壩又換一批人抬,但並非這一壩直接抬到下一壩,抬到半路換一批人,易言之,過一個壩要兩批人抬,此所以「五壩」而有「十杠」。

  「綱鹽出場,尚未上船,已開銷了十五筆的陋規;過完五壩,大包改成小包,名為『改捆』,又要花一筆錢,而且雪花樣的鹽,倒來倒去一折騰,摻入泥沙,反不如私鹽來得潔白,所以就老百姓來說,即令官鹽售價與私鹽一樣,亦寧願食私。」

  「真是非改革不可了。」寶興問道:「這一來,淮北綱鹽會賣到甚麼價錢?」

  「鹽在鹽場買,每斤不到製錢十文,層層需索以後,每斤要賣到五、六十文不等,每引要合到十幾兩銀子,私鹽最多亦不過綱鹽的一半價錢。」

  「淮北如此,淮南呢?」

  「淮南的陋規,花樣就多了,先說公費,又分兩種,一種是總商的公費,額定每年七十萬,不過一定要浮昌的,無論如何要超過一百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