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石破天驚 | 上頁 下頁 | |
八 | |
|
|
滿漿實貼的告示,還沒有幹透,炮聲響了,那是十一月十三日一早;冬日夜長,六點鐘還是「寅卯不通光」的時候,砰然巨震,把廣州的百姓從夢中驚醒,只見炮火接二連三劃空而過,震得家家戶戶的門窗,軋軋作響。於是全城鼎沸,奔相走告;一片混沌之中,終於有了較實在的消息,珠海炮臺被占,炮轟總督衙門,接著是南關起火,烈焰騰空,西北風卷起了一片驚心動魄的火海。 「果然過不了十五這一關!」 葉名琛還想扶一次乩,乞求呂祖指點何方吉利,好作趨避;但炮火實在太緊,一個忠心耿耿的老家人胡福,硬拖著他出了督署的後花園的便門,倉皇避到粵華書院;連葉老太爺的安危都顧不到了。 * * * 總算也打了一仗,負責訓練團勇的千總鄧安邦,率領甫行成軍的粵勇一千人;跟入城的英軍很廝殺了一陣,死傷亦頗相當。但「白蠟杆子」到底敵不過洋槍;到了第二天中午,穆克德訥在觀音山上豎起了白旗。 等英法聯軍進了城,葉名琛才發覺事態嚴重,督撫是地方官,守土有責,必不可易的守則是「與城共存亡」;即令能夠逃出城去,不為敵軍所俘,也一定被朝廷拿問,腦袋不保。因此他派了「武巡捕」藍鑌,手持令箭出城,懸賞一萬兩銀子,調集「潮勇」圍攻觀音山——山上的英法聯軍,居高臨下,又得火器之利,潮勇的仰攻,毫無用處;但亦不退,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 被英法聯軍找出來維持治安的柏貴,跟地方士紳商議,認為停戰是上策;但這要葉名琛下令,而他自己又不便去面稟,於是由「十三行」的首腦伍崇曜到粵華書院去見葉名琛陳情。 「斷不許進城!」葉名琛翻來覆去是這一句答覆;再說下去,就搖頭不答了! 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穆克德訥和柏貴只好自作主張了。一面在城上豎起白旗,開西、北兩城門,讓願意出城的百姓逃難;一面議和。洋人則是一面佔領廣州城,一面表示只要跟葉總督葉名琛算帳,跟中國商民不相為仇。 議和議不成功,因為洋人已瞭解中國的政情,連兩江總督這樣的大官兒,都不夠資格當議和的代表,伍崇曜是見了官要磕頭的商人,憑何身份來談議和的條件?所以到了英國軍艦上,愛爾琴根本不見,只是領事巴夏禮、翻譯官威妥瑪出面接待,和無可議,卻一再叮囑:無論如何要把葉總督請出來! 葉總督不但不出面,而且悄悄挪了地方;挪到副都統衙門的花園裡,以一座八角亭作為「行轅」。 這才真的成了僵局,誰都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打破這個曖昧不明的局勢?英法聯軍雖然佔領了廣州城,亦頗有騎虎難下的窘態;城內要防廣州百姓暗襲,城外一百多個鄉村,在佛山組成了一個「團練局」,這樣僵持下去,會釀成難以分解的死戰,不是英法聯軍以武力迫修條約的本意。於是愛爾琴邀約葛羅,召集雙方武官,訂定了一個秘密的行動計畫。 * * * 十一月二十一,英國軍隊開入兩廣總督衙門和廣東藩司衙門,搜刮財物,開藩庫搬走了二十萬兩現銀。同時打開了南海縣的監獄,釋放犯人;利用此輩分路去探訪葉名琛的蹤跡——這一著很有效,葉名琛藏匿的地方,終於讓敵人知道了。 於是,第二天下午,愛爾琴派人把穆克德訥和柏貴請到觀音山,說有緊要公事商量,一到就被軟禁;同時立刻派出軍隊,由嚮導引路,直撲副都統衙門,搜到八角亭,只見葉名琛衣冠整肅,正襟危坐,手裡捏著一卷書,「正氣凜然」地問道:「你們要幹什麼?」 「請總督大人議事!」威妥瑪用中國話說。 「無可與議!」 葉名琛的話還不曾完,英軍已不由分說,將他擁出八角亭,塞入八抬大轎,前後保護,直登觀音山,與穆克德訥與柏貴,軟禁在一起。 洋人與穆、柏二人並無嫌隙,目標是葉名琛;但此二人如果不是同時被劫持,則總督被執,將軍、巡撫以職責所在,須出死力相救,勢必引起嚴重衝突。現在目的已達,要防的是廣州百姓來救他們的父母官;所以在深知中國民情的巴夏禮和威妥瑪的極力主張之下,薄暮時分,將葉名琛送上小舢板,即刻駛向虎門,轉入英國兵艦。 一入敵艦,便成俘虜;辱己事小,辱國事大,那名懂洋務的文案委員,當他踏出小舢板時,咳嗽一聲,指指水面,暗示他是到了赴水殉節的時候了。 「千古艱難唯一死!」葉名琛瞠然相視,終於上了英國軍艦。 被釋放的穆克德訥和柏貴,一半憤慨,一半也為了卸責,連銜上疏,狠狠地參了葉名琛一本;朝廷降旨:「兩廣總督欽差大臣葉名琛,剛愎自用,辦理乖謬,著即革職。」遺缺由葉名琛的同年,以陰險出名的黃宗漢充任。 * * * 咸豐八年正月初三,葉名琛由虎門被移到了香港,四天以後,從香港出發,經星加坡到了印度的孟加拉。英國人讓他帶去的是武巡捕藍鑌、兩名聽差、一名薙頭匠、一名廚子,還有大批食物。 在孟加拉,先被安置在炮臺上;以後移到一處教堂後面的樓房,樓名「鎮海」;他的身分是什麼?沒有一個人弄得清楚,像賓客也像俘虜。而他自稱是「海上蘇武」。 「我聽說洋人要送我到英國。」葉名琛跟他的隨從說:「他們的國王應該明理;我要見他們國王,請問他既然立約和好,何以無故開釁?誰是誰非,說個明白;折服他們的國王,保全我大清的國體。」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