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石破天驚 | 上頁 下頁


  「我五中如焚,不知如何措手?子鶴,你說該怎麼辦?」王沆說著又放聲長號。

  「千萬請節哀,這不是哭的時候。」

  陳孚恩把他拉入書房,關上房門;先讀王鼎的遺疏,果不其然,是痛斥穆彰阿、力薦林則徐。

  「唉!」陳孚恩做出萬分扼腕的神情,閉眼搖頭,好久才很吃力地說:「老中堂出此下策,真正不值!也真是太傻了。不但害了自己,怕還要害了子孫。」

  這句話正說在王沆哀痛的地方;王鼎為官清廉,他自己又是個窮翰林。老父在日,倒有許多機會可以外放一個好缺,無奈王鼎不許;如今失去倚恃,又是母老家貧,後顧茫茫,真成不了之局。因此,淚眼汪汪地看著陳孚恩,大有求援的意思。

  「你總也聽說了,皇上對林少穆深惡痛絕,老中堂偏偏為此屍諫,豈不是自討沒趣!」陳孚恩又說:「這道遺疏上去,尊公恤典,一定不可得了。既是逆耳之言,又是有傷國體的大臣自縊;皇上心裡是何想法,你總也可以體味得到。」

  這一說,王沆的眼淚就更加滾滾而下——不是哭老父之死,是哭家運太壞。

  「這還不去說它。世兄,皇上的性情你知道的,容易遷怒,尊公的一筆帳記在你頭上,一定終身廢棄。你不可不三思而行!」

  「那,那怎麼辦呢?」王沆著急地說:「我五中昏瞀,恨不得追隨老人家,一起去了吧!」

  「千萬不可如此!」陳孚恩說:「虧得我趕早一步,事情還可挽回。如今只可報個暴疾,遺疏也不必如此措詞。皇上雖對尊公不滿,但也十分念舊,一定可以邀得優典。」

  主意倒是個好主意,但又覺得父親死得冤枉,這樣做,似乎不妥。就這義利之辨不甚分明的時候,陳孚恩特地派人去請的「張老爺」到了。

  此人名叫張芾,道光十五年的庶起士,這年會試的大主考是穆彰阿;十分欣賞這個門生,張芾亦由於老師的提拔,等庶起士三年教習期滿,留館授職為翰林院編修,派在「南書房行走」,成為天子近臣。是有名的所謂「穆門十子」之一。

  道光十五年的殿試,王鼎奉派為「讀卷大臣」,所以張芾也算是他的門生,同時也是陝西同鄉。以此雙重淵源,平日也常在王家走動,跟王沆的交情很厚。

  「子鶴給你打算得不錯。」張芾這樣說道:「皇上親裁大政,和戰皆出自廟算,與穆相何干?老師實在也錯怪了他。穆相常跟我提到你,說是有心親近,只礙著老師對他有成見,不敢有所表示。如今你是跟他結怨,還是讓他有個照顧故人之後的機會?都在你自己了。」

  王沆考慮了又考慮,畢竟以一己的功名利祿為重,接受了勸告;於是由陳孚恩更改遺疏,以王鼎暴疾不救,奉達御前。

  皇帝大為震悼,卻也有些疑心。只是大小朝官,都畏忌穆彰阿的勢力,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說破實情。王鼎的恤典,由於穆彰阿的建議,相當優厚,晉賜太保,入祀賢良祠,賞給西藏喇嘛念過經的「陀羅經被」,並賜銀治喪;派郡王帶領侍衛十員賜奠;賜謐「文恪」;王鼎的三個孫子,到成年後,由吏部帶領引見,「候朕施恩。」

  然而王沆並不能飛黃騰達,他的同年,他父親的門生,他的陝甘同鄉,因為他不能「成父之志」,都看不起他,而王沆自己,「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愧悔不已,惟有辭官回裡,鬱鬱以終。

  飛黃騰達的是陳孚恩和張芾,很快地都升了官。

  * * *

  就在王鼎自縊的那一天,伊裡布奉旨署理乍浦副都統。

  乍浦是浙江一個很重要的海口,照定制,派杭州將軍的副手鎮守,官銜就稱為「乍浦副都統」;四月初七,英國兵艦開到乍浦海面,兩天以後乍浦淪陷,副都統長喜重傷而死,派「七品頂戴」的伊裡佈署理,但是他的任務不是去收復乍浦,而是向英國「陸路提督」郭恩「請和」。

  由此開始,變成一方面作戰,一方面求和。英國兵艦陷吳淞、陷寶山、陷上海;而清朝的官員是伊裡布請和、兩江總督牛鑒請和、欽差大臣耆英請和;英軍則以耆英和伊裡布「無權不能作主」為藉口,在軍事上加強攻勢,攻佔鎮江,直迫江寧。到了這個地步,皇帝雖覺「氣忿之至」,而終於不能不聽從穆彰阿的勸告,「俯順夷情」了。

  於是由伊裡布的家人張禧作為媒介,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耆英、伊裡布和牛鑒在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上,與英國「全權使臣」濮鼎查簽訂了一紙「萬年和約」;也就是所謂「南京條約」。這個條約並未經過交涉,完全照英國所提的條款定議,一共十三條:規定割讓香港,國交平等,英國有權與中國商定關稅「則例」,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賠償兵費墨西哥銀洋一千二百萬元;償還廣州「商欠」三百萬元;賠償被焚鴉片原價六百萬元,而靖逆將軍奕山上年在廣州所付出的「贖城費」六百萬元,則成英國在南京條約以外的額外收入。

  和議一成,英軍撤退。鑲黃旗「紅帶子」伊裡布調任廣州將軍,特授為欽差大臣,辦理廣東善後事宜;正藍旗宗室耆英,接任兩江總督;而一起共事的兩江總督牛鑒,則以「貽誤封強」的罪名被革職查辦。

  * * *

  有了中英南京條約在,各國循例要求訂約通商,拒絕不可,接受不甘,道光皇帝就在這焦憂憤懣之中崩逝了。

  嗣位的是二十歲的皇四子,年號咸豐。在他即位後的第九個月,洪秀全、楊秀清在廣西金田起義,大破廣西、雲南、貴州的清軍,聲勢浩大;兩個月以後,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咸豐元年三月,任命蒙古籍的旗人,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率領大軍赴湖北、廣東一帶主持征伐,他帶了極多的隨員,極多的軍餉,皇帝並且賞給康熙朝留下來的一把有名的「遏必隆刀」,壯他的行色。但是強弩之末、暮氣沉沉的八旗及綠營兵,擋不住新硎初發的義師,太平軍由金田進據永安,站住了腳;自此北上,從桂林入湖南,出洞庭、占岳州、下武昌、破安慶,在咸豐三年二月初十,轟塌了江寧儀鳳門城牆,第二天大隊分路入城,太平天國正式建都,改名「天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