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乾隆韻事 | 上頁 下頁
五一


  「舅舅,」胤禛問說,「不曾看錯一個字?」

  「不曾看錯。」

  「十四阿哥上面,可有一個『第』字?」

  隆科多想了一下,斷然答說:「沒有。」

  「那麼,舅舅請看!」

  胤禛將「傳位十四阿哥胤禎欽此」十個字寫下來,在「十」加一橫,一豎往上一鉤,變成一個「於」字。

  于、於通用,這一下立刻變成「傳位於四阿哥」,真是巧不可偕。然而胤禎之「禎」又怎麼辦?

  隆科多剛想發問,胤禛已經開口了:「『禎』字筆劃少,我這個『禛』字筆劃多。」他說,「以少改多,一點兒不難。」

  說著,又動起筆來,將「貞」上一小畫出頭,最下面再加上一畫,使得「貞」之下的兩撇,變成一個「大」字,「禎」就變成「禛」了。

  「妙極!真妙極了!」隆科多極高興地說。

  還有妙的!胤禛心裡在想,果然所謀得遂,不但奪了胤禎的皇位,還要奪他的名字。禎、禛同音,絲毫無異,一旦做了皇帝,援用避音諱之例,可以命胤禎改名,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避書寫之諱。最簡單的辦法,便是缺筆。皇帝禦名「玄燁」,「玄」字便寫作「□(即「玄」缺最後一點)」。自己胤禛的「禛」字,缺筆便可寫成「禎」字,不是傳位於胤禎嗎?一點不錯。這一下,是連歷史都騙過了。

  當然,他這個想法是不會告訴隆科多的,只是告訴他,如何移花接木。

  「如說假寫一張朱諭,把真的換了出來,是絕對不行的事。萬一皇上要取出來檢點一下,不是要拆穿了?」

  「萬萬不可!」隆科多說,「那可是你不能開玩笑的事!」

  「然則,只有臨時動手腳!」

  「誰來動?」

  「自然是舅舅。」胤禛說道,「這事並不難。多練習幾次就行了。來,來,舅舅試試看。」

  胤禛用朱筆照原樣寫一遍,隆科多便照他的話試。第一遍不理想,第二遍字是改對了,朱色有濃淡。直到第三遍才改得符合要求。

  胤禛看了一遍說:「舅舅你自己看,可是天衣無縫?」

  隆科多自己也很滿意。可是學得再像,改得再好,有何用處?

  幾乎經過整夜的研究,假設了「出大事」——皇帝駕崩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才作了決定。事實上只是說服了隆科多,而且隆科多亦只是勉強應承而已。

  因為到那時候要找到一個將朱諭改過,再宣示于眾的機會很難。第一,這必須是皇帝已死之後,才有機會。如果皇帝在彌留之際,吩咐開讀朱諭,則縱有改動的機會,亦無所施其技。否則,皇帝先就看出來了。

  其次,皇帝「大漸」時,自然諸王侍立,等著送終,而大家心目中所想的一件事是:究竟是不是十四阿哥接位?所以在隆科多開讀朱諭時,必然有人亦步亦趨地跟著,何能有機會加以改動?

  因此「十」字改「於」,「禎」字改「禛」,雖說天從人願,巧不可言,但隆科多認為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唯一可能成功的情況是,皇帝駕崩時,只有自己一個人承受「末命」,然後拿出改過的朱諭示眾,死無對證,沒有人能說它出於偽造。而這一情況,是太不可能出現了。

  ***

  由熱河回京後,皇帝複于十月廿一日駕臨南苑行圍。到十一月初,由於受寒的緣故,聖躬不豫,於是回駕至海澱的暢春園養病。

  這一次的病勢很不好,最主要的是皇帝自己覺得衰老了。過去皇帝從未將生病視作一件嚴重之事,常是一面服藥,一面處理政務,在病榻前召見大臣,而這一次卻大為不同,精神委靡,倦怠的神色,一直浮現在臉上。

  因此,幾件大事,他都命年紀較長的皇子代勞,第一件是批閱奏章,命皇三子誠親王胤祉替代。這等於太子監國,是因為皇長子胤禔、廢太子胤礽,均在幽禁之中,胤祉最長的緣故。

  第二件是冬至南郊大典。皇帝命皇四子雍親王胤禛恭代,這是照例要齋戒的,住在齋所要好幾天不能自由行動。

  當此緊要關頭,忽然有這樣一個差使,胤禛大為焦急,只好假意上奏,說聖躬達和,懇求侍奉左右。

  皇帝不許,在原奏上批示:「郊祀上帝,朕躬不能親任,特命爾恭代齋戒大典,必須誠敬嚴恪,爾為朕虔誠展祀可也。」

  第三件是致祭孝東陵。特派皇五子恒親王胤祺前往。孝東陵在世祖孝陵之東,葬的是皇帝的繼母孝惠章皇后。皇帝天性純孝,雖為繼母,視為親娘,奉養到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方始駕崩,第二年四月下葬,至今不過四年。皇帝是聽說孝東陵的工程微有缺陷,特命胤祺趁冬至掃墓致祭,細加察看。胤祺此行亦很不放心,因為除了皇帝以外,他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亦在病中。

  除此以外,皇帝又派御前侍衛阿達色,是夜馳往西北軍前,立召大將軍胤禎回京。顯然的,皇帝是怕自己一病不起,所以召回胤禎,以備繼位。

  到得十一月初十,御醫悄悄向隆科多報告皇帝的病,已無可救藥,年邁體弱,隨時可能賓天。這些話在隆科多心中,激起了極大的波瀾,與胤禛所商定的密謀,是不是付諸實行,此刻到了必須作最後決定的時候了。

  如果要實行,目前的時機很好。封存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鐵盒,皇帝已命侍衛取了來,就放在禦榻枕邊。侍疾的皇子都曾見過,也都知道,內中所貯,是詔示大命所歸的朱諭。因此,一旦宣諭,無人會覺得突如其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