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乾隆韻事 | 上頁 下頁
三九


  胤禎所說的中心喜樂,出自真誠,覺得古人所謂「人樂有賢父兄」,並不我欺。可是,他們父子之間的這番對話,傳到皇子親貴之間,卻被誤解了,以為皇帝的意思是,三五年之後,就會禪位於皇十四子,所以胤禎喜不可言。

  這些誤解,有些人不過私下以作為談助而已,但在胤禎的同母胞兄雍親王胤禛聽來,卻很不是味道。秘密地在打算,應該如何改變他父親的決定,或者如何在適當的時機,偽造一個父親的決定。

  § 九

  京城的勝地在西北,得力於玉泉山的泉水,順著山勢下流,成為一條小河,名為玉河。由西直門、德勝門南流入城,經三海再流出城直到通州。如果沒有這條玉河,就不會有西苑的太液池、後門的什剎海,更不會有海澱附近的許多離宮別苑。

  離宮最大的一座,名為暢春園,本是前明武清侯李偉的別墅。李偉在前明萬曆年間,貴盛無比。這座暢春園原名為「清華園」,方圓十餘裡,有密如蛛網的河道。亭臺樓閣,因勢起造,一舟所至,處處可通。裡面奇花異卉,四時不斷,各種牡丹、芍藥,以上千論萬計。湖邊假山,山上飛橋,遙望真如仙境。

  這座水木清華,當時有「京國第一名園」之稱的清華園,經過李闖的流寇糟蹋,除了湖中還有系著放生銀牌、幾尺長的金鯉魚以外,荒涼不堪。直到三藩之亂平定後,皇帝方命一個江蘇青浦籍的畫家葉洮,設計修復了一部分,作為避喧聽政之地,命名為「暢春園」,特置總管大臣,管理一切。

  在暢春園之北,有一座雍親王胤禛的賜園,名為「圓明園」。因為清華園的廢址,規模甚大,所以凡是已封王的皇子,環繞著暢春園,都有賜園。圓明園在暢春園之北,更得地理之勝。北面有座大湖,名為後湖;東面有個極大的池塘,雍親王命名為「福海」,中有一個方形的小島,便叫做「蓬島」,所築的高臺,自然就是「瑤台」了。

  園中第一勝處,名為「鏤月開雲」。春來前植牡丹,後列古松,中間是一座楠木廳。春花秋月,無時不宜。

  自從圓明園落成以來,胤禛每年總要奉迎皇帝臨幸,賞花飲酒,樂敘天倫。這年——康熙六十一年的三月十五,也就是皇帝萬壽的前三天,胤禛在鏤月開雲為皇帝預祝壽辰,兼賞牡丹。

  這一天還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在馬廄中降生的弘曆,將謁見祖父。發生在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的那個「笑話」,日久已為人淡忘,宮中亦從沒有人在皇帝面前提起過他有這樣一個孫子。皇帝的孫子有五六十,沒有見過,或者在繈褓中見過一次,面貌名字記不起的,也多的是。何況是德妃叮囑,故意不提,所以皇帝亦幾乎忘記了有這樣一個出身微賤的孫子。

  但是,雍親王胤禛與撫養弘曆的鈕祜祿格格,都覺得應該讓皇帝知道有這樣一個孫子。在他們看,皇帝所有的孫子中,若說要選一個第一名,非弘曆莫屬。

  弘曆長得儀貌堂堂——長隆臉,挺直的一條鼻子,天圓地方,兩耳貼肉,一雙眼睛澄澈如水。當然,個子決不會小,但可以斷定長大成人,只是魁梧,決不會是臃腫的胖子。

  外表如此,智慧、膽氣,更覺可貴。他在六歲就啟蒙了,老師名叫福敏,出身滿洲八大貴族的富察氏,隸屬鑲白旗。乾隆三十六年的庶起士,散館卻很不得意,以知都候補。胤禛覺得他的耐性很好,宜於為蒙童授讀,所以延為王府的西席,教三個學生,一個是比弘曆大七歲的弘時,一個是比弘曆小三個月的弘晝。弘時是大學生了,不能相比,但與同年的弘晝相較,弘曆可是聰明得太多了。

  這樣一個兒子,自然是值得驕傲的,可是祖父如何,卻很難說。因為當初那件「醜聞」曾鬧出極大風波,皇帝的惡感是否早已消失,實在難說得很。萬一見了面記起舊事,說一兩句責備的話,豈非求榮反辱。

  終於,胤禛作了一個決定。原因有二:

  第一是弘曆自己常常向父母問說,何以不能見一見做皇帝的祖父?他的父母常要很費勁地編造一些理由,而這些理由不但已無法編造,並且也快要騙不過弘曆了。

  第二是胤禛為他自己,覺得很值得冒一冒險。如果皇帝一見鍾愛,對於他以後謀大事,將有很重要的關係。

  於是由德妃進言,問皇帝還記得有這樣一個孫子否?

  「記得啊!」皇帝問道,「不是叫弘晝嗎?」

  「可見得皇上記不得?」德妃笑道,「弘晝是弟弟,他叫弘曆。今年都是十二歲。」

  「十二歲了,好快!」皇帝問道,「長得怎麼樣?」

  這表示皇帝不但已不念「舊惡」,而且對這個孫子頗為關懷。雍親王胤禛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自己預期中的大作用,已有實現的可能;懼的是擔心弘曆到時候會失常態,禮節疏失,應對錯誤,讓皇帝大失所望。

  因此,在皇帝臨幸的前一天,胤禛特為關照鈕祜祿格格,對弘曆找來有所叮囑。

  「寶寶!」這是弘曆的小名,鈕祜祿氏問道,「明天是你第一次見皇上,你心裡是不是害怕?」

  「皇上不是我的爺爺嗎?」

  「是啊!」

  「天下哪有孫兒見了爺爺怕的?」

  鈕祜祿格格啞口無言,反被他逗得笑了。「你在我面前說話,沒規沒矩的不要緊。」她正色告誡,「見了爺爺,可決不准你這麼說話!」

  「娘放心好了!爺爺既是皇上,孫兒也就是臣子,自然要守臣子的規矩。」

  十二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確是可以放心。反倒是弘曆另有顧慮。

  「弟弟是不是跟我一起見爺爺?」

  「當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