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金色曇花 | 上頁 下頁
一一一


  因為如此,曹錕與徐世昌聽說張作霖預備將當初應曹錕之邀派駐關內,由張景惠指揮的一師之混成旅撤回關外時,不約而同地特派專使,出關挽留。

  徐世昌所派是陸軍總長鮑貴卿,曹錕所派的是他的胞弟,直隸省長曹銳。當然,徐世昌也要防備張、曹兒女親家,說不定會「合而謀我」,所以也派他的胞弟徐世章及秘書長吳笈孫,先後到瀋陽去見張作霖,要求張作霖增兵入關,庶幾大總統用人行政,不必受他人監視。同時提議,由鮑貴卿繼梁士詒組閣,這在表面上是尊重奉系,其實是明知不會被接納的空頭人情,因為鮑貴卿雖是張作霖的小同鄉,但並非嫡系。鮑貴卿當了內閣總理,地位在張作霖之上,這是件無法容忍的事。所以張作霖對這番「好意」,根本不感興趣。

  這樣到了三月底,局勢發生了變化。張作霖加派二十七師入關,顏惠慶一看不妙,抽身為上,好在華盛頓「九國公約」已經簽訂,已派定王正廷為魯案善後事宜督辦,仔肩可卸,便上辭呈,堅決求去。

  接著,農商總長兼署教育總長齊耀珊亦呈請辭職,更是一個不吉之兆,因為此人在內閣中代表奉系,辭成即表示奉系與內閣脫離關係。當然是戰爭即將爆發的徵候。

  徐世昌對處理政潮的手腕,遠比操縱軍人來得高明,特邀周自齊入閣。此人屬於交通系,當然能為奉系所接受。他又籍隸山東單縣,與吳佩孚是大同鄉,則直系以吳佩孚為靈魂之時,自亦不便反對。同時,徐世昌又只准齊耀珊辭兼署的教育總長,仍留農商底缺,表示並未排斥奉系。而周自齊出任閣揆的方式,是以教育總長兼攝國務總理,暗示閣揆人選,仍待各方協商。一舉而有三妙用,是極好的安排,然而無補大局。

  就在周自齊入閣的第二天,四月九日,張作霖電令京奉路局,將西段的車廂,一律開往東段。這是動員的必要措施。因此直系亦加緊部署。河北境內京奉、京漢、津浦三路沿線百姓,只聽得車聲隆隆,徹夜不絕,小康之家又要作逃難的打算了。

  這樣過了十天,雙方擺隊有陣,大致完成。奉軍除原由張景惠指揮的部隊以外,最基本的二十七師、二十八師,由張作霖率領入關,接著是調裝備最精良的張學良、李景林所部,分九批進駐馬廠、通州一帶。當時內戰,都要師出有名,這一次入關的奉軍,稱為「鎮威軍」,鎮是鎮壓,威是示威,表示並不一定要打。鎮威軍的總司令由張作霖自己擔任,司令部設在塘沽與天津之間的軍糧城,以便於控制水陸兩路。

  其實吳佩孚早由洛陽到了保定,特為召開軍事會議。除了他的嫡系部屬以外,馮玉祥亦奉邀參加。他的官銜是第十一師師長代理陝西督軍。十二混成旅改成第二十一、二十二兩個旅,由李鳴鐘、鹿鐘麟分任旅長。馮玉祥由西安帶著二十二旅的一個團長張之江去開會。吳佩孚給他的命令是,十一師出潼關助戰,一部分北上,一部分佈防洛陽、鄭州之間,監視河南督軍趙倜。陝西督軍由省長劉鎮華代理。

  此外,湖北督軍蕭耀南所部及駐岳州的張福來所部,共抽調一個師、三個混成旅,早已秘密北運,進駐琉璃河、涿州、良鄉、清河等處。雙方對敵,都分東、中、西三路。

  到得部署粗定,照例在紙面上先開火,首先由張作霖發表通電,聲明「以武力為統一之後盾」,掃除障礙,至於「統一進行,如何公開會議,如何確定制度,當由全國之耆年碩德,政治名流,共同討論」,自謙「非霖之愚,所能妄參末議。」弦外有音,仍是譏刺吳佩孚以前以一師長,居然亦提出國是主張。

  因此吳佩孚聯絡齊燮元,針鋒相對地質問:「究竟統一誰謀,障礙誰屬?孰以法律事實為標題,孰據土地人民為私有?」表示「其有藉口謀統一而先破統一,托詞去障礙而自為障礙者,惟有盡我天成,扶持正義」,說「彼以武力為後盾。我以公理為前驅。」

  張罵吳、吳罵張,都未提出姓名。及至曹錕發通電,就公然指責,說「奉軍隊伍,無故入關,既無中央明令,又不知會地方長官。」說是「若以武力為統一之後盾,則前此持武力統一主義者,不乏其人。覆轍相尋,可為殷鑒」,自是指段祺瑞而言。

  這一下惱了張作霖,第二次通電,振振有詞地說:奉軍增兵,是應曹錕之邀而來的。而且他在一月間決計撤兵,哪知「甫經動議,大總統飭派曹總長,曹使遣其令弟曹省長,先後東來,諄諄挽留,曹使來電,且有『弟如決計撤兵,兄即辭職』之語,電牘具在可複按也。」因此問道:「謂為『既無中央明令,又不知會地方長官』。然則鮑總長非大總統特派之總長,曹省長非直隸之長官乎?」

  這個通電中,揭露了許多內幕。原來徐世昌、曹錕都願奉軍留在關內!留在關內幹什麼?當然是防備「虎踞洛陽」的吳佩孚。既然如此,曹錕不願跟他的兒女親家張作霖兵戎相見,是很明白的事。

  有此瞭解,調人便好做了。首先是皖系僅存的浙江督軍盧永祥,分電曹張,請訂期在天津面晤。接著,是一批與直奉皆有淵源的「耆年碩德」,包括趙爾巽、張錫鑾、王士珍、孟恩遠、張紹曾,還有剛剛為吳佩孚攆回天津的王占元等人,聯名致電曹張「兩公」說:「比年國家多故,政潮迭起,其間主持國是,共維大局,實兩公之力為多。近以閣題發生,悠悠之口,遂多揣測。又值雙方軍隊有換防調防之舉,杯蛇市虎,益啟驚疑,道路洶洶,幾謂戰禍即在眉睫。」在這一段婉轉的開場白以後,接著以局外調人,洞見真相本意的口吻說:「其實奉軍入關,據聞仲帥原經同意,而帥複有奉直一家,當與曹使商定最後安全辦法之電。兩公和平宗旨,已見一斑。」

  接下來便是約請曹錕、張作霖在天津會議。同時打了電報給吳佩孚,請他按兵不動。靜候調停。張作霖覆電表示,如果曹錕同意天津相會,他自然不會反對。

  其實,當魯仲連熱心奔走之際,雙方已有接觸。奉軍兵分三路,但在戰鬥序列上,卻只分兩路。張作霖本是鎮威上將軍,總司令自非他人所能擔任。副司令是吉林督軍兼省長的孫烈臣,參謀長當然非複起為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的楊宇霆莫屬。

  這一次的調兵遣將,為楊宇霆一手所策劃。奉軍的實力,經過一再擴充,此時已擁有五個師、二十三個混成旅、三個騎兵旅。此時動用了大約一半的兵力,留一半交給黑龍江督軍吳俊升,看守老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