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假官真做 | 上頁 下頁
四七


  漢武帝始建年號,六年一改元。因獲白麟而稱為「元狩」。接著又于汾水得寶鼎,因而以「元鼎」為年號。元狩、元鼎年間,為中國國力空前強大的時期,但經濟的發展,與文治武功並不相稱,除了開邊殖民以外,營造宮室,整治黃河,把文、景二帝的蓄積,用之如泥沙。於是不僅國庫的收支,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整個社會的經濟情況,也落入令人可憂的境地,富者愈富而貧者愈貧,僅在關東地區,貧民便有七十二萬人之多,而此猶是地方官的奏報,實際人數當還不止此。

  放任的自由經濟,至此已完全不能適應國策的需要,經濟制度的徹底改革,終於在武帝突破舊觀念的果敢決定之下,見諸事實。從此,臨邛卓家,再不能享有鐵冶事業的特權,漸致衰落。武帝的經濟制度改革,出於專家的設計及執行,效果優越。這些專家,都是商人出身,其中最有名的是桑弘羊,鐵礦國有化,就是他的傑作。

  史書稱桑弘羊為「興利之臣」,而在他被大用以前,武帝已用各種方法,來減輕衛青每年以數萬人遠擊匈奴所加諸財政方面的沉重壓力。例如「人物者補官,出貨者除罪」,官職爵位可以購買,徒刑可用錢來贖免或減輕。但戔戔之數,無濟於事。武帝本希望富翁、大賈,有所捐輸,結果亦大失所望,富商大賈無不隱匿財產,於是而有所謂「入羊為郎」的故事產生。

  「入羊為郎」是「漢書」的作者班固挖苦蔔式的話。近代表揚蔔式,稱他為「愛國商人」可是看「漢書」的記載,此人是不是當得起這個榮譽的頭銜,不無疑問。他是河南洛陽附近的人,以畜牧為生,不曾讀書而好名。由畜牧發了財,把他所置的產業,都送給了他年紀很輕的弟弟,自己趕了百把頭羊進山,再去收養,養得多了再置田產。而他的這個弟弟,因為缺乏長兄的教導,錢又來得容易,信手揮霍,成了敗家子。蔔式也就一次一次分產業給他。

  當元朔年間,朝廷連年用兵,國庫支細之時,卜式上書武帝,願以財產的一半,捐獻軍用。那時捐獻都是有所希求的,所以武帝派一個使者去問他:「你是不是要做官?」

  「我從小牧羊,不知官怎麼做?」他說:「我不想做官。」

  「那末,是不是你有什麼冤屈,想要申訴?」

  「沒有!我生來與世無爭。本地人有窮的,我借錢給他。有做錯了事的,我暗地裡勸他。我住什麼地方,什麼地方的人跟我好,沒有冤家,哪來的冤屈?」

  「那末,」使者只好這樣問了,「你到底要幹什麼呢?」

  「我什麼都不要。只請你把我的一點點愚見,代奏天子。」蔔式發表了他的「國事意見」:「現在天子誅殺匈奴,我以為賢者宜死節,有錢的人要捐獻。這樣匈奴才可以消滅。」

  使者回到長安,據實回奏。武帝對蔔式很嘉許,想表揚他一番,跟丞相公孫弘商量。公孫弘表示反對,他認為蔔式這個人行事不合人情,很可能心懷不軌,最好不要理他。武帝接納了他的建議,就把這件事擱置了下來。

  到元狩二年,霍去病打了個大勝仗,匈奴中的一個「王國」,在甘肅的「渾邪王」,率四萬人投降。漢朝就其地置河西兩郡,把關東的貧民移置到那裡去開墾,可是官庫官倉,錢米甚少,不夠分配。蔔式聽到這個消息,又捐了「二十萬錢,約相當於二十斤黃金,也就等於兩家的「中人之產」。

  等移民的工作告一段落,地方官奏報當地富戶捐助的名單,其中有蔔式的名字。武帝還記得他,特加賞賜——這個賞賜是古往今來所從不曾有過的。

  那時服兵役要派赴邊疆作守衛,不願去的可以出代金,規定為三百錢,這有個名目,叫做「過更」。武帝賞賜蔔式的,就是每年四百個名額的兵役代金。這也就是說,每年他可以坐收十二萬錢。蔔式把這四百個名額,又轉送了當地的政府。奏報到京,武帝認為富豪紛紛隱匿財產,卜式的行為,難能可貴,是個忠厚長者,便格外看重他了。

  武帝決定獎勵蔔式,以為激勵。於是召他到京,要他為郎官,賜爵「左庶長」——這是漢朝特有的制度,專門封賜老百姓的爵位,稱為「民爵」,左庶長是第十級,又踢田十頃,同時把他的事蹟,佈告天下,「咸使聞之」。這一下,卜式名成利就,身份大不相同了。

  蔔式曾經說過不願做官的話,此時不便自食其言,所以面奏武帝,不願為郎。武帝最善於因材器使,便說:「我有羊在『上林』,你去養吧」!」上林是御苑,在長安西面,為秦始皇所辟。到武帝時,大加擴充,周圍三百里,十二宮、卅六苑;內中有百卉異草,珍禽奇獸,如白鹿之類,但也養著家畜,以供食用,所以有羊。

  蔔式這才答應下來,以郎官的職位,幹牧羊的本行。他布衣草鞋,親自下手,一年多以後,把羊養得很肥,而且多了許多小羊。武帝偶爾巡行到那裡,一看甚為高興,不免贊許一番。

  這時卜式才露出本意,他說:「不獨牧羊,牧民也是如此:老百姓的生活要有規律,愛搗亂的把他剔出去,不要讓他妨害大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