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高陽 > 大野龍蛇 | 上頁 下頁
一四四


  曹寅在日,恤老憐貧,總還不忘敦睦族誼,及至曹頫帶著曹震、曹雪芹回旗,正在倒楣的時候,族人就很少理他們;以後曹頫、曹震叔侄,得平郡王的照拂,家道重興,那班族人不免又生妒心,而曹頫、曹震雖未必存心報復,但想起初回京時到處遭遇的白眼,自不免耿耿於心,加以本來氣味不投,無可與言,所以除了慶吊以外,平時幾乎斷了往來。這種情形,在曹雪芹懵然不覺,而馬夫人跟秋澄、錦兒談起來,卻常有孤立不安之感。

  「太太跟我說過好幾回,咱們曹家的族人,都等著看咱們的笑話,所以太太常替震二爺擔心,唯恐他當差出錯;那時候牆倒眾人推,你看吧!」秋澄歎口氣,沒有再說下去。

  「唉!」曹雪芹聽得有些煩了,「咱們不提這些了;找點甚麼有趣的事談吧!」

  秋澄心想,如今全家最感興趣的事,便是她的婚姻;當然,她自己不能提出來談,想了一下問道:「那麼古藤書屋怎麼樣?」

  「有閒錢當然可以買下來。」曹雪芹說:「既然你們都同意我絕意進取,我也得為自己打算打算,看能不能著書立說?」

  「著甚麼書、立甚麼說?」

  曹雪芹一下子被問住了,他只是偶爾有這麼一個念頭,並沒有認真去考慮過,此刻想一想,學無專長,居然要「著書立說」,未免大言不慚;因此,便覺得秋澄這一問,帶著譏諷的意味。

  「我想,」他解嘲地說:「大概是著閒書、立小說罷!」說著,自己倒先笑了。

  「不管著甚麼書,若說一個人耍靜下來用用功,古藤書屋倒是好地方。看你錦兒姊的意思,似乎想買下來送你。」

  「這一層我也想過。倒不光是為了讀書,或者寫點兒甚麼比較方便;頂好的還是宜於會客。」

  原來曹雪芹也好交遊,認為友朋間劇談快飲,論文證史,是人生一大樂事;如果見解相同,莫逆於心,更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

  但他交遊的圈子卻很狹,因為除非入仕以後,自有許多同僚可以擇交之外,這多少年交往的,大都是世交及咸安宮官學的同窗;漢人與旗人一直有隔閡,他無法深交、多交。如果有了古藤書屋,作為會客之地,呼朋引伴,與漢人的交遊情形,就會大不相同。

  「再想想也有難處,朋友來了,總得講待客之道,這又非帶了杏香去不可,可是太太又歸誰伺候呢?以前還能託付給你;往後辦不到了。所以,我把那條心冷了下去。」

  「這也不妨。」秋澄說道:「將來如果住得近,我可以順便替你照料。」

  「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事。不過,你也未見得能抽得出多少工夫。」

  「你也未見得要我抽出多少工夫!朋友來吃飯喝酒,到底不是天天有的事。」

  「是,是。」曹雪芹又說:「如果有朋友要來吃飯喝酒,我得先問問你有沒有工夫;在你閑的時候再約他們來。」

  「就是這話。」

  「那好!」曹雪芹很起勁地說:「如今首要之計,是看看能不能先替你找到合適的房子。把你先安頓了,再琢磨古藤書屋。」

  「那末,」秋澄終於說了:「從明天起,你就上緊替我找房子吧!」

  「也不光是房子,甚麼都得上緊了,」曹雪芹說:「早早辦了你的事,我才能跟震二哥到揚州去幫忙。」

  秋澄笑一笑不作聲;然後問說:「祝老七的房子,有沒有靠近海波寺街的?」

  「那得看單子才知道。」曹雪芹問:「如果沒有呢?」

  「那就另找,不必非祝老七的房子不可。」秋澄停了一下又說:「這一點,我還能作主。」

  「好!有你這句話就好辦了;反正四哥一定會依你。」

  「四哥」是誰?秋澄剛有此疑問,旋即省悟,自然是指仲四。「四哥,四哥」,她默默地將這稱呼念了兩遍,覺得親切異常,彷佛曹雪芹真是她的同胞手足似地。

  * * *

  第二天吃了早飯,曹雪芹閒步出了宣武門,到琉璃廠在來青閣閑坐;因為那裡的掌櫃老劉,對那一帶的情形非常熟悉,人也熱心,想跟他打聽打聽,有沒有甚麼合適的住房。

  「甚麼叫合適?」老劉問說。

  「房子不必太大,要乾淨,要嚴密,還有,要靠近海波寺街。」

  「要乾淨,要嚴密,這話太籠統了。」老劉想了好一會,喊了他的一個小夥計穆二來問:「香爐營六條的王都老爺,不說要退房嗎?」

  「已經退了。」

  「甚麼時候的事?」

  「昨天。」

  「那也許還來得及。」老劉交代穆二,「你趕緊去看一看,賃出去了沒有?如果還沒有主兒,你告訴李胖子,說我馬上去看房。快去,快回。」

  穆二答應一聲,掉頭就走。「怎麼?」曹雪芹問:「看樣子,那房子似乎很不壞?在甚麼地方?」

  「香爐營六條。房子真不壞。」

  「喔,王禦史外放了,所以要退房?」

  「不是。」

  「那好端端地為甚麼要退房?」曹雪芹不由得懷疑,「是不是房子不乾淨?」

  「不是,不是!房子吉利得很。王都老爺一直沒有兒子,從搬進去以後,一連生了兩個白胖小子。」老劉忍不住好笑,「退房是因為出了一個大笑話。香爐營住了兩位王都老爺,都是陝西人,一個年紀大一點兒,咱們就管他們叫大王、小王吧;這大王先是一個人在京住,後來——」

  後來大王娶了個小家碧玉為妾,三年之間,連生兩子。但在原籍的王太太並不知道——大王出身寒素,但頗有志氣;王太太為了幫助丈夫上進,憑一雙巧手,細活粗活都拿得起來,只要能賺錢供家用,讓丈夫得以安心讀書,吃甚麼苦都甘之如飴。

  大王亦不負妻子的期望,十年前聯捷成了進士,分發禮部;只為是個窮京官,一直不敢接眷。四年前考選為禦史,境況漸佳,但因納妾生子之故,更不敢接眷,家書中一直哭窮,王太太也就只好以王寶釧自命,苦守寒窯了。

  不道上年冬天,大王得罪了一個同鄉;此人回到家鄉,便到王太太那裡去告密,王太太怒不可遏,娘家親戚亦頗為她不平,於是大興問罪之師,在親黨中糾集了幾個健婦,由她的一個堂兄張秀才帶領進京。找到香爐營頭條東口,只見坐北朝南一戶人家,門上貼著「王寓」的字條,一打聽,果然是「陝西人王都老爺」。張秀才從未進過京,不知道京師的胡同,同一地名可以有好幾條,既然官稱,籍貫都相符,而且是在胡同東口,便決不錯:「是了!」他說:「這就是妹夫的金屋。」

  於是王太太敲開門來,問應門的僕婦:「這裡姓王?陝西人?」

  「是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