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三春爭及初春景 | 上頁 下頁
一〇五


  原來這是一道恤民的上諭,紹興府屬五縣,照田畝多寡派費修堤,地棍衙役,籍此包攬分肥,用少報多;甚至堤岸完好,不必修理,費用仍舊照派不誤。以後浙江總督李衛,核定了一個數目,每畝捐錢二文至五文,百姓負擔雖較以前減輕,但縣衙門的書辦衙役,仍舊有藉端勒索的事情。皇帝認為正項每年不過這和三千多銀子,但百姓的負擔,加了幾倍,公庫所省有限,百姓受惠無窮。但因為紹興跟皇帝有特殊淵源,平郡王怕天下懷疑皇帝偏私,不無顧慮。

  方觀承卻不是這樣看法,「此時就事論事,只有紹興府有此苛政。而況過去也有過類似的恩典,譬如上個月的那到恩諭,直隸運河淤淺,雇工挖深,天津等州縣,每畝派銀一厘以上,不也蠲除了嗎?」

  「嗯,嗯。」平郡王微微頷首,考慮了一回道:「如果要找一處地方陪襯,有那種地方沒有?」

  「類似的情形沒有。不過,皇上如果要加恩黎民,可作之事還多。」

  「你們說說,看能不能找機會跟皇上回奏。」

  方觀承略想一想,以問作答:「王爺聽說過有淡食的地方沒有?」

  「怎麼沒有聽說過?那不是貴州嗎?」

  「不止貴州一處,雲南也是如此。廣西的情形也不見得好。」

  「廣西不是官運官銷嗎?」平郡王詫異地,「我記得孔繁珣曾經有過一個奏摺,說廣西自從動庫銀為鹽本,官運官銷,已無鹽缺貴之虞,何以情形又壞了呢?」

  「王爺說的是雍正三年到雍正五年的情形,那時鹽價每斤減了二厘,雍正五年奏請恢復原價。雖然每斤只有二厘的出入,占占之數,似乎無關宏旨;可是二厘只是部價,一層一層附加上去,就好比俗語說的,『豆腐盤成肉價錢』;豆腐不值錢,肉就不是每一件都吃得起的。」

  平郡王皺一皺眉又問:「雲南呢?」

  「雲南的鹽價,額定每百斤二兩四、五錢,其實呢,官價已經賣到每百斤四兩銀子了。」

  「何以官價要漲?」平郡王說:「尹望山不是喜歡弄錢的人啊!」

  尹望山就是雲貴總督尹繼善;他少年得志,勇於任事,但凡有興作,必得有錢,因而提高鹽價,除了應該解教戶部的鹽課以外,尚有盈餘,可用來舉辦有益地方的事業,「說起來取之於公,用之於公,似無可非議。不過,」方觀承略略提高了聲音,「有錢的人,不在乎區區鹽價;量入為出的佃民,卻是一大負擔。若說為地方公益,就拿修路一項來說,路是走不壞的,路壞多是有錢人的馬蹄車輛碾壞的。王爺請想,這能算公平嗎?」

  「這當然不能算公平。」平郡王又說:「鹽政上,還有什麼應興應革之事?」

  「那可多了,一時也說不完。」

  「你只揀最要緊的說。」

  最緊要的也不止一端,方觀承還在衡量緩急時,從小隨曹寅在揚州鹽員住過好幾年的曹震,卻忍不住開口了。

  「王爺,兩淮兩浙禁私鹽的例子,倒不妨奏請皇上,通飭各省照辦。」

  「喔,——」平郡王說:「兩淮兩浙的例子怎麼樣?「「鹽梟走私,自然要嚴禁;苦哈哈另當別論。」曹震答說:「兩淮兩浙的例子是:六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苦人,或者有殘疾,也是孤苦無依的,報名到縣裡,驗明註冊,憑腰牌准他們到鹽場買鹽四十斤、免稅。每天一次,不許用船裝。」

  「這倒真是惠政。」平郡王問方觀承,「你看呢?」

  「怕要交戶部議奏。」

  「嗯。請你把你跟通聲所談的,有關鹽政上的幾件事,仔細查一查,寫個節略給我。我得便就回奏。皇上最近興利除弊的心很熱;只要辦法妥當,沒有不依的。」

  領受了指示,方觀承先行告退;曹震補上了他的座位,但只是雙股略沾椅子邊,上身倒是挺得筆直,做足了正襟危坐的姿勢。

  「回王爺的話,有個人,王爺或許能中意;這個人叫阿元,是熱河烏都統太太的心腹丫頭。長得很齊整,高挑身材,很富態,一看就是宜男之相。」

  「喔,」平郡王一聽不壞,便既問道:「性情怎麼樣?」

  「性情很爽朗,很平和。」曹震又說:「而且知書識字,烏都統的簽押房,都是她收拾。」

  聽得這話,平郡王大為動心,因為自從入值樞機,不但公事忙得多,而且因為與皇帝從小便在上書房一起念書,切磋詩文的緣故,所以詞臣所擬,有關禮儀的四六文章,譬如恭上皇太后徽號表冊文等等,都發下來叫平郡王看,這要查典故考出處,得帶回府來,細細斟酌。那時如果有個添香的紅袖,噓寒問暖之餘,還可以翻檢經史,這豈非一大樂事。想到這裡,心意已絕;但位高妒多,做事總要謹慎,當下問道:「這個姑娘,不知道有了婆家沒有?」

  曹震心想,這是平郡王怕落個奪人未婚之妻為妾的名聲,實在過慮了。阿原是要陪房的丫頭,何來婆家?就算有,也不過是配烏家的小廝,退婚也容易。

  「回王爺的話,我打聽過了,沒有婆家。」

  「烏都統呢?」

  「一定肯放的。」

  「我不是說他肯不肯放人。」

  那麼是指什麼呢?曹震倒讓他難住了。

  「你不是說,烏都統的簽押房,都是她收拾嗎?」

  曹震恍然大悟,使指烏都統曾否將阿元「搞」上手。這也不會的,否則不會派去去照料曹雪芹;而且烏都統懼內,不敢做此「大逆不道」之事。

  「王爺請放心,沒有那回事!」

  「你怎麼知道?」

  「王爺請想,烏太太是母老虎?烏都統敢嗎?」

  平郡王仿佛被他逗笑了,然後徐徐說道:「你看是寫信呢?還是你去一趟?」

  「去是一定要去的,不然說不明白。不過王爺能給一封信最好。」

  「這信,」平郡王躊躇,「似乎不好措辭。」

  「王爺不必提什麼事,只說派我去又是面商好了。」

  平郡王點點頭問:「你那一天走?」

  「還得十天。」曹震又問:「去了是不是就把人帶來?」

  「當然,否則你不是白辛苦一趟了嗎?」

  「替王爺辦事,再辛苦也是心甘情願的。不過,我覺得有一點,王爺得先捉摸、捉摸——」

  看他囁嚅著難以啟齒,平郡王便既問道:「你是說應該送人家一筆身價銀子?」

  「不是,不是,那是小事。」

  「那麼,什麼是大事呢?你儘管實說,不必顧忌。」

  「我在想,是不是要回一回太福晉?」

  「當然。」平郡王很快的答說:「帶來了,先住在你那兒,等過了八月再接進來。」

  「八月」是實宗憲皇帝崩逝周年,那時候辦喜事就不會落褒貶;不過曹震由他為自己著想的打算。

  「回王爺的話,那一來,太福晉知道了會更不高興,不說是王爺的交代,只說我太擅專了。」曹震搖著手說:「我不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