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三春爭及初春景 | 上頁 下頁 | |
一〇 | |
|
|
「勸誰?」 「王爺,」鄂爾泰趕緊又說:「還有貝子。」 「與我何干?」弘昌笑道:「自然來勸王爺的。」 「怎麼說,與貝子不相干?想當年怡賢親王輔佐先帝,盡忠竭力;先帝酬答怡王,亦可說至矣盡矣,一王不足,又封一王,還長勸怡王,兒孫自有兒孫福,大可看開些。其實呢,怡王的子孫,先帝無不關切,前一陣子還提起,說到了該加封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把怡王的老大的名字,開在前面。貝子,光憑這一點,你就該仰體先帝的德意,遵奉遺詔,以慰在天之靈。」 弘昌不作聲。動之以情,不免想起往事,他在雍正元年就被封為貝子,原有讓他襲爵之意,以後事與願違,怪不到大行皇帝身上。倒是大行常勸他父親的話,讓他少受了好些責罰,而況還有打算將他進奉為貝勒的一番好意。轉念到此,不由得就減低了對嗣皇帝的敵意。 但既來助陣,其勢不容他保持緘默,想起弘皙說張廷玉一向對他不錯的話,便即說道:「衡臣,你應該替王爺說幾句公道話吧。」 「哎,!都只怪先帝走得太急了些!」張廷玉有歎一口氣,低著頭,不勝黯然似的。 「惟其走得太急了,才更要你們兩位說公道話。」弘皙突然問道:「衡臣,你是那年回京的?」 「雍正九年」。 「雍正七年夏天的事,你總聽說過吧?」 鄂爾泰知道他指的是什麼,卻故作不止,「王爺指的是哪件事?」他問。 「指宮中鬧鬼——」話一出口,弘皙才發覺措辭太不妥,所鬧得「鬼」,便是他的父親胤仍,別人可以說「鬧鬼」,他不能說,所以改口說道:「先王在宮中顯靈,大行許了好些心願,病才能好。那些心願是什麼,你當然知道。今日天下,等於過河拆橋。」他厲聲說道:"人好欺,鬼神難欺。」 見他這種獰厲的態度與語氣,鄂爾泰心裡難過極了。先帝風采峻肅,持禮特苛,沒有人幹在他面前走錯一步,說錯一句,否則就可能有不測之禍。如今一口氣上不來,散手塵寰,便居然有人敢於如此肆無忌憚的大家謗訕,而那它毫無辦法。看來帝王將相,無不是「一旦無常萬事休」!想想人生真是乏味。 這是張廷玉開口了,「王爺,你有點誤會了。根本談不到,欺人、欺鬼神的話。先帝當時只說四阿哥、五阿哥和王爺都有繼承大位的資格,並沒有說,大位一定會傳給王爺。」他停了一下,又說:「總之,如今相忍為國最要緊。」 「相忍為國,不錯;是非可得分明,真相更不可不推求。大行皇帝說過,一旦有了結果,要把何以傳位給某人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讓大家心服口服。可是,現在的局面,你說能讓人心服嗎?」 「這就是我所說的,只怪先帝走得太急,竟來不及辦這件事。」 「這話不對,既有所謂遺詔,那就是早已訂了主意,既定了主意,又何以不說明白?」 詞鋒很犀利,張廷玉只好這樣說:「想來先帝雖寫了手詔,心裡仍在推敲。「「既然如此,就是未定之局。即使未定之局,我就不能承認四阿哥的了皇位。」 「國不可一日無君。」鄂爾泰抗聲說道:「請王爺以社稷蒼生為重。」 從「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句話中,弘皙已知四阿哥弘曆將在這天接位。冷眼旁觀,一向帶她不錯的張廷玉,似乎有勁沒處使,幫不上什麼忙,而弘昌為鄂爾泰一勸,也有洩氣的模樣;「死黨」如此,其他可知。看來只有使出最後一招來了。 這最後一招便是「發橫」。也是他跟弘昌計議到後來,一致同意的態度。就算攔不住弘曆得位,可也不能讓他安安穩穩舒舒服服稱帝。 於是他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是你們的事,忍得下去忍不下去,使我的事。我早已什麼都豁出去了,倒要等著看他是不是雍正的跨灶之子?」 鄂爾泰,張廷玉相顧失色。弘皙已公然表明要造反了。用年號來稱大行皇帝,充滿了輕蔑的敵意,而「跨灶之子」那句話,又無疑對四阿哥挑釁,看他敢不敢想他父親那樣「殺兄屠弟」? 鄂爾泰暗中思忖,就憑弘皙這幾句話,將來恐怕已難免有殺身之禍,因而像張廷玉以眼色示意,此事絕不可洩漏,張廷玉也是一樣的想法,微微頷首,報以默契。 「王爺,」鄂爾泰以極誠懇的語氣說:「退一步天地皆寬。王爺今天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安富尊榮,何求不得?且不說『知足常樂』古人垂戒,只說本朝兩位親王的明智,就很值得王爺取法。」 鄂爾泰所舉的兩親王,一個是禮烈親王代善,它是太祖的次子而早已居長,佐父創業,戰功彪炳。太祖遺命「四大四小,八貝勒共治」;禮親王代善稱號「大貝勒」,名正言順,應為領袖,可是他去擁戴胞弟「四貝勒」皇太極稱帝,便是太宗。而太宗酬答擁戴之功,已頗優渥,一門之王,列帝皆另眼相看。再一個是安和親王岳樂,它是太宗之兄繞余親王阿巴泰之子,襲封後改號安親王。順治十八年,世祖二十四歲,但以自又知識開始,便飽嘗世味,十幾年中,國事,家事,婚姻愛情變化莫測,堪破無常,只有佛門無榮無辱,為至樂之地。因而親自為太監吳良輔祝發,打算帶往五臺山區作伴當。想到天下未定,更賴長君,在他的許多兄弟中,選中了安親王岳樂,堪當大任。哪知「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忽而出痘,自得病至大漸,不過幾天工夫,自知不起時,昭學士王熙草遺詔,傳位岳樂。可是孝莊太后與他的教父德國人湯若望定策,皇位仍舊傳子,選中的是皇三子玄燁,因為他已經出過痘了,那就是在位六十一年的聖祖。當繼位之初,由安親王領頭,率諸王貝勒在正大光明殿設誓,公保幼主。聖祖在日,對安親王始終敬禮不衰,就是為了酬報他的謙讓擁護之德。 「吳泰伯讓國,史冊流芳,義明千古,王爺莫非就沒有見賢思齊之心?」鄂爾泰又說:「再拿禮烈親王和安和親王的德行來看,真正是功在社稷;如果不是太宗、聖祖在位,大清朝哪有今天?」 這話使得弘皙大不服氣,「毅庵」,他提出質問:「你以為四阿哥可比太宗文皇帝、聖祖仁皇帝?莫非我就不如他?何以見得如果我退讓,就是社稷蒼生之福,否則就要為禍天下?其中是何道理?倒要請你開導!」 「王爺,你千萬不能誤會——」 鄂爾泰原始打算發揮他說理細如入毫芒的長才,一步一步勸得弘皙回心轉意,不想他提出來這麼尖銳的疑問,倘無利害關係明明白白的答覆,不足以折服弘皙。因而考慮,是不是要提出平郡王來?平郡王福彭跟四阿哥之親密,是宮中盡人皆知的事。 福彭以親藩綰兵符,佩著「定邊大將軍」的金印,征討大清朝開國以來最強悍的一個「叛逆」準噶爾,目前採取以戰迫和的方略,正當緊要關頭。如果大行皇帝的哀詔到達前方,「大將軍王」得知接位的不是四阿哥,且不說有何勒兵觀變的舉動,光是由於失望洩氣之故,以致士氣消沉,所關不細;何況重定苗疆,肩負重任的張廣泗,亦為「旗主」平郡王福彭之命是聽,倘或福彭不服新王,勢必也會影響苗疆事務。這個說法很有力,可是會傷害福彭與張廣泗,目前不妨用另一個說法,便是大行皇帝對四阿哥的嫡子永璉的期望。 等他將「瑚璉之器」的這番道理講完,弘皙冷笑道:「哼!又是個為子擇父的說法。」 這個諷刺很尖刻,但可不必理會,不想好久沒有開口的弘昌問出一句話來:「永璉雖已出過痘了,可是到底只有六歲,誰知道將來怎麼樣?」這一下子提醒了弘皙,隨即很率直地問到「永璉未成年就死了呢?」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