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粉墨春秋 | 上頁 下頁 | |
一六九 | |
|
|
儘管為了禮節及緩和語氣,近衛以「國體」作為「天皇」的代名詞;而昭和已深感刺激,當即問道:「照你看,結束戰爭的障礙是甚麼?」 「就是主張『國體與共產主義並存論』的陸軍少壯軍人;非實行消滅此輩黨徒的方策,不足以出現新的機運。」 「具體的方策如何?」 近衛想了一下答說:「以起用宇垣、香月、真畸、小畑及石原等人為最理想。如不得已,亦可起用阿南惟幾,山下奉文兩大將。」 聽近衛指名提出這些陸軍中的「名人」,昭和深為注意,但也有一時想不通的地方。首先提到宇垣,或是可以理解的;宇垣是日本軍人中真正傑出的人物,超然於「皇道」、「統制」兩派以外,他的同僚及後輩對他既敬且恨,他做過四任陸相,第二任正當加藤內閣;那時日本由於經濟不景氣。加上關東大地震,因而不得不照歐戰結束以後,華府軍縮會議的決定,實施裁軍,前後三次,以第三次的規模較大,亦最成功,即由宇垣所主持。 第三次裁兵始於大正十四年五月,宇垣一舉撤銷了四個師團的番號,裁減官兵六萬名,馬一萬三千匹、大炮三百門。但另外創設了一般學校實施軍訓的制度,並以裁兵所節省的軍費,從事軍備科學化的計畫。因此,兵員雖減,戰力反而提高;但許多將校解甲歸田,或者派到文學校去當軍訓軍官,委委屈屈地大歎髀肉複生;自然恨死了宇垣。 但真正引起陸軍兩派一致反感的是,宇垣支持政黨政治,因而被垢罵之為「國賊宇垣」。在蘆溝橋事變以後,近衛第二次內閣垮臺,每次組閣的人選,都提到宇垣;但每次都以軍部的反對,始終被投閒置散。 如今複用宇垣,是否可能呢?昭和問說:「宇垣比較超然,他能組閣,確可以發揮裁抑少壯軍人的作用;但陸海軍是否會同意呢?」 「此全在聖斷。軍部既無力完成戰爭目標,則在收拾殘局的大責任下,宇垣確為理想的人選。」近衛又說:「陛下聖明,說宇垣超然,正是最要緊的條件。」 由於近衛的提醒,昭和對他提出這張名單,充分理解了。原來日本向來有「長州陸軍;薩摩海軍」之說。從明治維新以來,長州藩閥系統的由山縣有明、經桂多郎、寺內正毅,以至田中義一,陸軍要職,全為長州閥所把持;其後因人材不濟,於是聯絡大分閥的南次郎、金谷范三,成為陸軍中的「主流派」。 與長州閥對立的便是薩摩閥,以荒木貞夫為中心,結合佐賀閥的真崎甚三郎、武藤信義;土佐閥的小畑敏四郎等。佐賀系的領袖,本是曾任朝鮮總督的宇都宮太郎,曾組織「佐賀左肩黨」,對抗長州閥;此黨重要人物除真崎甚三郎、武藤信義以外,還有秦真次、荒木貞夫、福田雅太郎、山岡重厚、山下奉文等。荒木雖是薩摩人,但為宇都的得意弟子,所以亦加入「佐賀左肩黨」,且受宇都遺命為主要領導人。 不過「佐賀左肩黨」,雖為反長州閥的中堅勢力,但以地位關係,名義上的領袖,另外有人,當田中義一領導長州閥時,他的對手是來自九州的上原勇作元帥。清浦奎吾在大正十三年一月組閣時,首先請求上原推薦陸相人選;上原所推薦的,就是「左肩黨」的福田雅太郎。 哪知田中手段巧妙,引進籍隸岡山的宇垣一成代替福田雅太郎;同時他參加了政黨,以政友會總裁的身分,曾一度掌握政權,在表面上仍舊維持了政黨政治的型態。 及至「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朝野對於佐尉級的少壯軍人,跋扈橫行,對內陰謀暗殺要人,涉嫌叛亂,對外擅自製造出可以引起兩國戰爭的糾紛;而領導軍部的「昭和軍閥」,既不如田中義一、宇垣一成等「大正軍閥」之握有實權;更不如大山嶺,兒玉源太郎等「明治軍閥」的具有絕對統治力,無不憂心忡忡,認為有「肅軍」的必要。因此,「九一八事變」以後,繼若槻禮次郎組閣的犬養毅,尋求上原元帥的支持,預備將躁進不法的陸軍青年將校,整肅換掉三十個左右。 哪知內閣書記官長、政友會的政客森恪,自田中時代便勾結少壯軍人,挾以自重;所以犬養的企圖,很快地便為軍部少壯派所知,於是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白晝,一名現役海軍中尉,穿著制服,帶領四名海軍軍官,與五名陸軍軍官候補生,闖入首相官邸,不由分說,槍殺了現任內閣總理犬養毅,這就是震驚三島的「五一五事件」。 在「九一八事變」時,若槻內閣的「陸軍三長官」,南次郎任陸相;金谷范三任參謀總長,都出身於跟長州閥攜手的大分閥;而訓練總監卻是為反長州閥的荒木貞夫;若規垮臺,由於南次郎及金谷範三,未能約束關東軍的「三羽鳥」——高參板垣征四郎大佐;參謀石原莞爾中佐;及特務機關人員,土肥原的助手而任張學良顧問的花谷正之故,使得荒木貞夫有機會轉任陸相。 荒木之能握有絕大權力,是因為齋藤賓的內閣總理,實際上是由荒木所促成。當時重臣領袖為西園寺公爵,首相的產生,首先由西園寺推薦,已成不成文法;當犬養被刺,薩、佐、土系的參謀次長真崎甚三郎,憲兵司令秦真次、陸軍省次官小畑敏四郎,及另一次官長州,大分系的小磯國昭,要求荒木向西園寺表達絕對反對政黨內閣的意願。但當西園寺與海軍宿將東鄉元帥,商議首相繼任人選時,東鄉認為「國本社」領袖平沼騏一郎最適宜;不然,曾任朝鮮總督的資深海軍大將齋藤賓亦可,只有薩摩出身的海軍大將山本權兵衛不妥;因為大正二年山本繼桂太郎組閣時,修改了軍部大臣任用的範圍,不限於現役,預備役的將官亦可起用。這一來限制了軍部的勢力,所以在十幾年後,由山本再次組閣,必遭陸軍強烈反對,釀成風潮,自是不妥。 西園寺當然想維持政黨內閣,難得東鄉提出平沼,再好不過。當即上奏,提出平沼與齋藤、請求選擇;昭和卻只提出七點「希望」作為抉擇的標準。其中六點,為「崇高之人格」、「擁護憲法」、「外交應以國際和平為基礎」等,兩人都能符合要求;只有第四點,也是消極資格上最重要的一點:「接近法西斯者絕對不可。」而平沼的「國本社」,標榜「國粹主義」,其實就是法西斯;因而「大命」降於齋藤賓——如果不是荒木有那種強烈的表示,齋藤賓不可能成為首相候選人,亦就不可能成為首相。即由於這間接拜荒木之賜的一個觀念作祟,使得朝野一致期望於齋藤的「振肅陸海軍軍紀」,竟成定話;荒木成為明治維新以來最有權力的一個陸軍大臣,他曾向近衛文麿表示:任何人皆可組閣;只要符合軍部的要求。 就荒木本人來說,既然連「國之大老」的西園寺公爵都必須尊重他的意見,足見權力基礎已經穩固,因此大刀闊斧地整理人事,也就是排除異已,除了小磯國昭以外,陸軍重要職位,都為「佐賀左肩黨」及薩、佐、土系的將校所盤踞;真崎甚三郎轉任教育總監,而參謀總長則必然傾向於「皇道派」的閑院宮親王。 「皇道派」為軍方及社會所加諸于「左肩黨」的「美稱」。此派思想源流,出於武士道以及尊王攘夷,自無疑問;而做法上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流血五步的暗殺行動。於是有相對的「統制派」興起。 軍人集會,本為法所不許,但明治時代的敕令中,規定軍人為了國防講習而集會,是可以允許的。即由於這個法律上的漏洞,以「佐賀左肩黨」為嚆矢,接續而起的有「櫻社」,成立於「九一八」之前一年,發僕人是參謀本部情報課俄國班班長橋本欣五郎大佐;中國班班長根本博大佐;以及中國課中國班班長長勇中佐等人。成員包括參謀本部、陸軍省、教育總監部、憲兵隊、陸大、士官及駐東京各聯隊中堅幹部九十六人,為陸軍少壯派的一次大結合;在民間極右翼理論起初以為只是發動一次溫和的兵諫,未加反對;後來發覺是倒閣自立,形同叛亂,立即展開有效的制止手段,由次官小磯國昭執行。這就是有名的「三月事件」。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