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粉墨春秋 | 上頁 下頁
一五三


  「汪主席閣下,當手術進行中,足部即恢復溫暖的感覺。手術歷時一小時又三十八分完成;汪主席向全體醫療人員致謝,表示一旦康復,將益愈為『大東亞和平』而努力。由汪主席體內切除的骨片,連同血液,已作了詳細的檢查;確定是『多發性骨髓腫症』。」

  「愈後如何?」軍部代表中的一名大佐問。

  「應該是可以樂觀的。」

  在此後三四天,情況確可樂觀:包括七位名醫;四名助手的「醫團」,一天三次為汪精衛診察,然後由太田發佈的醫療消息,一直是「病況持續進步中」。

  可惜好景不常,有一天,太田元次不再春風滿面了;他說,汪精衛四夜有大量的盜汗。而且從這天以後,也不再公開汪精衛的病情。

  * * *

  日本的局勢,亦跟汪精衛的病一樣,已入膏肓,無可救藥。

  四月間,天皇裕仁的胞弟三笠宮,向軍部暗示,應該考慮宣佈京都和奈良是不設防都市。但是軍部並無反應;因為他們還沒有工夫來研究本土的防衛問題,正以全力在對付美國向日本「絕對國防圈」邊緣各島嶼的攻勢。新任陸軍參謀長後宮淳大將表示:到了六月間,局勢將更困難。

  這個夏天,對日本軍閥來說,真如一個噩夢,關島、提尼安島與塞班島,一起都落入美軍手中。塞班島陷落的惡耗到達東京,軍令部長永野修身說:「日本將面臨崩潰的邊緣。」六月十九日爆發菲律賓海戰,歷時兩天結束:馬利安納群島失陷,陸軍軍務局長武藤章向他的副官喟然長歎:「日本敗了!」

  病榻上的汪精衛也跟日本的國民一樣,許多戰敗,敗得淒慘無比的消息,是無法從報上看得到的。陳璧君所知亦不多;就是知道也不敢告訴他。不過從醫生與護士那種憂鬱的神色,以及供應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中,他也可以猜想得出,戰局正在迅速惡化。只是惡化到如何程度,卻不明白。

  他渴望得到真實的消息;但在醫院中是無法辦得到的。因此,當七月間,林柏生冒著溽暑來探病時,他決定不放鬆這個得以瞭解真相的機會。

  避開陳璧君的監視,汪精衛從林柏生口中,知道了塞班島失陷的經過,以及又一次大規模海戰——馬利安納海戰,喪失了殘餘航空母艦的詳細情形。

  「三百三十架飛機,只剩下二十五架。」林柏生說:「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大將事先說過:『帝國興亡,在此一戰』結果失敗了。」

  意思很明顯,這一戰決定了「帝國」必亡。汪精衛喟然長歎:「實在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同樣地,東條英機也沒想到,會有如此起慘的「今天」;終於,他不能不辭職了。

  * * *

  六月十六日,以成都為根據地的美國駐華空軍,以二十四、BB二十九重轟炸機,編隊空襲九州北部的幡倉地區;七月八日又有十幾架空襲九州西北部,使得日本人很深刻地感覺到戰爭已經逐漸迫近日本本土了。

  反對戰爭的聲浪,逐漸可聞;以近衛為中心的重臣,在暗中發動反戰運動。在塞班島夫陷以後,近衛看出:如果陸軍繼續執政,結束戰爭的希望,永難實現。惟有倒閣,讓東條「退陣」,才有向英美試探停戰的可能。於是,第一步具體行動,是解除東條的參謀總長的職務。

  東條是首相,兼任陸相,又兼任參謀總長;這是不合理的措施,海軍早嘖有煩言。因此,這個計畫一發動,立即獲得了有利的反應。

  於是由木戶內府出面與東條展開談判,要求參謀總長與內閣分離,以確立統帥權;此外還希望調換海軍大臣,以及請重臣入閣,完成舉國一致的強有力內閣。

  東條答應了第一點要求,請求任命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接替參謀總長。對於另外兩點要求,覺得太過分了。

  所謂「重臣」是習慣上的稱呼;他們之受到現在首相的尊重,亦是逐漸形成的,究其根本,到底沒有制度上的規定,現任首相必須受他們的約束。而況,曾經擔任過首相的所謂重臣,計有七人之多,從資格上推次序是:

  若槻禮次郎、岡田啟介、廣田弘毅、近衛文麿、平治驥一郎、阿部信行、米內光政。如果都邀請入閣,如何容納得下。

  另一方面,七重臣亦認為參加內閣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們的倒閣的想法是一致的,原因很多,如近衛是討厭東條;岡田與米內一開頭就反對陸軍;廣田與阿部倒是為了解決問題,尤其是阿部,基本上是同情東條的,替他在重臣面前,做了好些疏通的工作,可是他也認為東條不走,戰爭不了。

  在內閣中,亦有不滿意東條的閣員,一個是國務相岸信介;一個是外相重光葵。由於他們在有意無意間的鼓吹,使得重臣們倒閣的傾向,益愈強烈,以致于連一向支持東條的木戶內府亦愛莫能助——事實上由他出面提出三點要求,還是有著勸東條讓步,以期保全的善意在內的。

  無奈這份善意很難接受。調換島田海相的要求,來自岡田與米內,即因島田支持陸軍之故;在東條,道義上就不能舍其它的「患難之交」。

  幸而島田為大局著想,自甘讓步,接受要求,推薦佐世保鎮宋府長官野村大將接他的手;不過島田仍舊留任軍令部總長的要職。

  邀請重臣入閣,東條亦想努力使它實現;哪知一部分重臣,早已在岸信介那裡下了工夫——請人入閣,先須留出容納之地;判斷第一個被要求讓位的,必是國務相;所以只要岸信介不讓,重臣即無法入閣。果然,當東條婉言求懇時,岸信介嚴詞拒絕。他的答覆是:要辭就總辭;單獨辭職,彷佛他有了甚麼過失,歉難照辦。

  當東條猶在繼續掙扎時,七月十七日晚上,七重臣聚集在平治驥一家舉行餐會,正式決議:一致要求東條辭職。

  於是局勢急轉直下,東條在黎明時分接到報告後,在九點半晉見裕仁天皇,奏明辭職決心;十點鐘召集閣議,決定總辭——四年前的同一天,東條受託第二次近衛內閣的陸相,連夜搭機飛赴東京;那時的意氣風發,回想起來,恍如一夢。

  當天下午四點鐘,天皇召集重臣會議,參加人員還有原樞密相及木戶內府。首先由木戶說明東條辭職情形;接著是米內報告拒絕入閣的經過,接下來討論繼任人選。

  阿部認為際此非常時局,仍以現役軍人擔任首相為宜,即席推薦米內出馬。這是「將」他的「軍」;米內很巧妙地推託,說關於政治,仍由文官負責為宜。而作為文官的若槻,立即反駁,同意阿部的意見,在戰爭中,應由軍人主政。近衛接著發言,主張縮小範圍,先決定是由海軍還是陸軍組閣?

  這是原則之一,另外原樞密相提出由軍人出身的五重臣合組內閣;廣田試探有無組織皇族內閣的必要,都遭否決了。最後採納了近衛的原則,縮小範圍,在陸海軍人之中選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