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粉墨春秋 | 上頁 下頁
一五四


  於是阿部與米內,針鋒相對地互推海陸軍出任艱巨;阿部自道「陸軍不得人心,國民輿論傾向海軍」。平治與近衛則認為國民對陸軍批評惡劣,只是少數人的作風問題。尤其是近衛說得更為率直,他說東條之垮臺,是因為陸軍予社會的印象很壞;這一部分的陸軍——意思是東條那一系的激進派、應改變態度,俾能一新耳目。同時,陸軍內部發現思想左傾,此較戰敗更為危險;因為戰敗猶可望維持皇室國體,左翼「革命」成功,就甚麼都沒有了。他的這番議論頗引起在座重臣的重視,因此不但確定了由陸軍組閣,以便壓制左傾勢力的原則,而且希望組閣者,應具有政治經驗。

  因此,米內所提出來的現任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元帥,僅被列為參考人選之一;若槻提出宇垣一成大將;阿部提出新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等。

  宇垣一成由於木戶認為有疑問;很快地便不談了。同樣地,曾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畑俊六元帥,由於木戶的提議,立即列入候選名單。

  名單的順序,阿部認為應該是寺內、梅津、畑。而木戶覺得梅津有問題,因為剛被任命為參謀總長,而且並無大臣經歷。他問:「陸軍大將之中,還有誰?」

  「還有,」阿部是照資歷來說:「本莊繁、荒木貞夫、小磯國昭。其次,才數得到東條。」

  小磯國昭現任朝鮮總督,木戶對他的印象不壞,便即問說:「小磯如何?」

  海軍的米內表示支持:「小磯很適當,既有手腕亦有魄力。」

  「是不是類似宇垣的人物?」近衛發問。

  「完全不同。」阿部答說。

  與宇垣完全不同,便使得木戶更感興趣了,他問阿部:「他和陸軍現役方面,關係如何?」

  「並沒有甚麼特殊關係,與東條的情形不同。」

  平治對小磯亦有好感,插進來說道:「他的品格很高的,是敬神家。」

  「思想問題呢?」木戶問說。

  大家都認為他的思想不會有甚麼問題,這就很可以放心了;商定的名單順序是寺內、小磯、畑。

  這個會開了四小時。木戶一面招待重臣在宮內晚餐;一面在大內文庫昭和天皇的書房中,奏聞決定的經過。事實上木戶已經決定了由小磯國昭;他的操縱的手法很巧妙,事先不作徵詢,及至奏陳完畢,才又補充:「第一候選人寺內元帥,現任南方總司令官;如果決定聘用,請先垂詢統帥部,對於作戰上有無妨礙?」

  於是裕仁派侍從長入江相政,去詢問恰好陪梅津參謀總長入宮舉行親任式的東條,對此有何意見?東條亦是木戶所支援的,自然深知其中的奧妙;如果木戶支持寺內,根本就不會請天皇派人來問!問到就是暗示,不贊成寺內。

  「當此反攻激烈之際,第一線總司令官缺位元一天都會引起極嚴重的後果,此其一:第一線總司令官忽然奉調組閣,在前線一定會引起許多猜測,而且『東亞共榮圈』及其它中立國,說不定會生誤會。此種不利影響,必須考慮。」東條鞠個九十度的躬:「請上複陛下。」

  裕仁「陛下」當然不再考慮寺內,決定由小磯國昭組閣,當夜通知陸軍相,急電「朝鮮之虎」小磯「上京」。

  * * *

  經過澈夜地考慮,近衛決定彌補他未曾想到的變局——在他以為寺內壽一現在第一線指揮作戰;如果不宜調動,木戶早就應該像不贊成宇垣及梅津組閣那樣,在重臣會議中,即應有所表示。即無表示,便等於成了定局;卻想不到是由名單上的第二名膺受大命。

  儘管平沼稱許小磯的品格;但他的聲望遠不及寺內,陸海軍中的士兵,也許是頭一回聽說有這樣一位大將。近衛期望新任首相能夠早日結束戰爭;而小磯是否有此魄力及能力收拾難局,實在大成疑問。苦思焦慮,無法推翻已成之局,唯一的彌補之道,是組織陸海軍聯合內閣;建議邀請米內光政。

  木戶肚子裡雪亮;如果拒絕近衛的要求,他在操縱大局的野心,說不定就會暴露。因此,立表同意;派他的秘書官松平庚為侯爵,徵詢其它重臣的意見。除了阿部以外,其餘亦都同意了。

  於是再下一天,召集第二次重臣會議,阿部亦撤銷了反對,變成一致贊成。平時小磯已奉召抵達東京,陸軍省所派的汽車,將他自機場直接送入宮內;木戶這時才正式說明,由他與米內組織聯合內閣。奏謁天皇以後,隨即開始組閣的任務。

  首先,當然是向陸海軍申請派出陸、海兩相。小磯中意有「馬來亞之虎」之稱的山下奉文,認為山下的「鐵腕」,有助於他控制由於早經列為「預備役」,關係已經疏遠的陸軍;其次是在滿洲擔任第二方面軍司令官的阿南惟幾陸軍大將,因為他曾當過四年的侍從武官,將來帷幄上奏及參加御前會議時,比較易於瞭解裕仁天皇的意圖。

  此外,他也要求,總理大臣能夠列席大本營。而由東條召集的「陸軍三長官」——陸軍大臣、參謀總長、教育總監會議,對於小磯要求以總理大臣列席大本營會議,斷然拒絕。申請以山下或阿南為陸相亦礙難同意;推薦杉山元元帥為陸相。從第二次近衛內閣到東條內閣,杉山一直是參謀總長;後來東條為了想兼得陸軍指揮權,把他擠了下來,自行兼任。這一次推薦杉山擔任陸相,自有補過與補情的作用在內。

  海軍方面同樣不願內閣總理分享軍部獨有的「帷幄上奏」權;不過對於小磯申請將米內光政由預備役恢復為現役,並出任海軍大臣,卻是毫無保留地同意了——這是一個罕見特例;在此以前,只有一九一九年,預備役的海軍大將齋藤實,以特旨在朝鮮總督任內,恢復為現役。

  向來組閣最花工夫的是,協調陸海兩相;如果軍部對首相人選不滿意,可用拒絕推薦的手段,使新閣流產。小磯的組閣工作算是順利的;在七月二十一日傍晚,陸海兩相決定後,一夜的時間,產生了全部名單;令人矚目的是,十四名閣員只留任了兩個,而這兩個恰恰是內閣中最重要的職位,外務大臣兼大東亞大臣重光葵;大藏大臣石渡莊太郎。

  * * *

  就在小磯、光政聯合內閣舉行親任式之際,美國對作為日本「絕對國防圈」中心的關島,發動了猛烈的攻勢。

  在美軍登陸以前,美國飛機對關島已施行了五千五百架次的攻擊;由美國軍艦所發射、落在關島的炮彈,約計一萬八千發。駐在關島的日本陸軍約一萬八千五百人,完全處於挨打的情況之下。

  美軍登陸後,立即構築橋頭堡,站穩了腳步。相持三日以後,日軍在七月二十五日夜發動反攻;此時美軍反成以逸待勞之勢,況藉憑優勢的火力,以及海上軍艦的助戰,輕易地擋住了攻勢。到了七月二十八日,師團長、旅團長相繼陣亡;殘存兵力約五千人,由三十一軍司令官小畑中將親自指揮,作困獸之鬥,到八月初十,關島日軍對外斷絕聯絡;第二天,美軍宣佈,關島日軍有組織的抵抗,已經結束;小畑中將的遺骸亦已發現。

  在東京,正在檢討戰略指導原則;或者說重新擬定作戰指導綱領。陸軍方面由梅津與杉山會商決定,以總兵力的百分之七十應付決戰;百分之三十應付長期戰。但基本上希望避免短期內見勝負的決戰;儘量保留實力在長期戰中拖垮英美。

  因此,陸軍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以忍痛犧牲的條件,誘使遷都重慶的中國講和。」

  * * *

  日本積極對華求和,是「最高戰爭指導會議」所通過的議案。

  本來指導戰爭的最高機關名義上是「大本營、政府聯席會議」,實際上由大本營負責;而所謂大本營,不過軍部利用天皇的名義,作成決定,必要時可以奏請作「御前兵器」、「御前研究」,由陸海軍統帥,相互質詢,得出一致的結論,由天皇裁可——這也是一種形式,天皇是無法推翻軍部事先協調好的結果的,至多,有一些補充意見;或者在執行上提示特須注意之點而已。

  由於「大本營、政府聯席會議」的作用,只是軍部將已決定的戰爭指導原則,傳達給內閣執行,所以小磯組閣之前,即提出參加大本營會議的要求;軍部雖斷然拒絕,但亦瞭解,以首相而不能參預軍事決策,事實上是大有問題的。所以舊事重提,在東條未兼任陸相及參謀總長以前,由於不便而提出的改革意見,再度受到重視,這些意見中,最具體的是兩種,一是合併陸海軍設立「國防部」,與民主國家的軍事控制組織相同;一是設立戰爭指導機關。前者改弦易轍,相當費事;雖然具體,決非此時所能實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