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恩怨江湖 | 上頁 下頁 | |
四 | |
|
|
因此,潘祖訂定家法十條,並以香板為刑杖,藉以保障幫規。開香堂、請家法,「執刑」已畢,念的四句詞是:「祖傳幫規十大條,越理反教法不饒!今天香堂遭警戒,若再犯法上鐵錨」。所謂「上鐵錨」就是以家法處死;而十大條家法,第一條就是針對石士寶所犯的「叛逆」罪。然而,這條條文,與以下的九條,措詞不同。第二條到第十條,都是一開頭就寫明罪名,如「初次忤逆雙親者」如何如何。大致「初次聲斥」,「重則請家法責打」;再犯時用「定香」在臂上或胸前燒出罪狀,如「不孝」、「強奪」等等,斥革出幫。 唯有這第一條,寫下的是:「初次犯了幫規,輕則聲斥;重則得請家法處治。如再犯時,用定香在臂上燒『犯規』二字,斥革。如犯叛逆罪者,捆在鐵錨上燒死。」 叛逆是何等大罪?不立專條,而輕描淡寫,只在第一條中,附帶提一筆,似乎不妥。其實是煞費苦心,極有學問的做法;因為家法到底不比國法,何能開宗明義,就講叛逆罪?果然如此,倒像是清幫中專出叛逆;所以首申告誡。 再說,叛逆是滅族的罪名,又何得用私刑處死?如列專條,根本不通。像這樣寫法,表示叛逆亦犯幫規;犯了其他幫規,輕則聲斥,重則斥革,只因叛逆罪情節特重,所以捆在鐵錨上燒死。 幫規跟家法一樣,亦是十條,稱為「十大幫規」,第一條叫做「不准欺師滅祖」;所謂「滅祖」,就是遇到有關係出入的當兒,因為某種顧慮,否認為幫中弟子、安清的說法是「准充不准賴」,定此規矩,亦有深意,冒充安清,則必弄假成真,幫中勢力,逐漸增加;如果准賴,那就越賴越少,總有一天賴得光光,全幫在無形中解體。所以十大幫規,第一條就講究根本。犯這一條的,視情節輕重,重亦可以處死。 第二條叫做「不准藐視前人」;幫中長輩,稱為前人。前人有窮有富,有貴有賤。漕、河兩路的武官,人幫的很多,往往士兵輩分大,官長輩分小,在官場中,「做此官,行此禮」,沒有話說:私底下就得在幫敘幫,先進葉門為大,不准藐視。 第三條叫做「不准爬灰倒籠」;此處爬灰不做「新台之醜」解,而是洩漏自己人的機密,賣幫求榮。這一條跟第四條一樣,處置極重,犯者難逃性命。 第四條叫做「不准奸盜邪淫」,重在「姦淫」二字;因為安清弟兄,一年至少有半年在糧船上,深閨少婦不耐寂寞,而平日所見到的男子,除了至親以外,就是幫中弟兄,極易勾搭成奸。為防微杜漸,這一條懸為厲禁,犯者甚至可以活埋。 第五條叫做「不准江湖亂道」,這亦是怕泄幫中秘密之意。 第六條跟第九條相仿;「不准引法代跳」;「不准以卑為尊」。犯此兩條的,大致是無論在幫中,在社會上,都已有了相當地位,而字派太低。不甘做低服小,屈居人下;或嫌前人聲望不夠,有失自己的面子,因而托人引進,轉投他師。這在本人,就是「以卑為尊」;在引進者就是「引法代跳」,犯者都應重責斥革,通知各幫,不准再收——斥革之先,要用定香,在臂上或胸前燒出所犯是何幫規、家法的字樣,一作用就在「共棄」。 第七條叫做「不准擾亂幫規」,是指不遵幫規行事,不受前人教訓,忘卻開香堂時所「慈悲」的五個字而言——這五個字,名為「敬求吃學怕」,各有說法。 五字之下,又各有五字:敬的是天地君親師;求的是四季平安福;吃的是金木水火土;學的是仁義禮智信;怕的是生老病死苦。此為幫中師弟相傳做人的道理。 第九條是十大幫規中最重要的一條。至於第十條「不准欺師淩弱」,不過湊數;清幫各種戒條,都成整數,如「十禁」、「十戒」、「十要」、「傳道十條」,都不免遷就硬湊。 這第九條叫做「不准開閘流水」意思跟「不准爬灰倒籠」差不多,但前者的情況,比後者嚴重得多。「爬灰倒籠」意指為了個人私利,做出有傷道義的行為,受害的不過一二弟兄;「開閘放水」則可淹沒他人大片田地家產,為禍甚烈。 然則如何才謂之「開閘放水」?何以為禍甚烈?這就因為清幫最初確有反清複明的痕跡: 第一,家廟二門的橫匾:「正大光明」;大內乾清宮的匾額,就是這四個字,用在此處,不倫不類,而且犯忌,原來其中另有說法。這四個字下還有一行:「滅清複土」,以「正」為一「征」,上下連讀,就變成「征滅大清,光復明土。」 第二,二門的對聯,叫做「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這紅、白、青「三教」實在就是洪門、白蓮教、清幫。洪門公所稱為「紅花亭」;其義甚明;白藕之為白蓮,更不待言;青荷葉的青,點出清幫。三教一家,宗旨相同;而家廟所藏潘祖遺像,挺立荷花池旁,亦見得紅花白藕青荷,在清幫中隱寓著重大的意義。 第三,清幫開香堂供祖,神牌共列十七祖,因為假託佛教,所以始自達摩,迄于王降祖;據說這也是掩人耳目之計,其實供的十七祖,乃是明朝自太祖高皇帝以至南明的福王,連建文帝及景宗在內共十七帝。 第四,糧船旗號,多以葫蘆為記;葫蘆諧音胡虜。 第五,開香堂禁用清朝服飾。馬褂、坎肩、腰帶,都是滿洲人帶來的「胡服」,進香堂之前,一律解除;同時須將長袍襟鈕解開,衣襟尖角反折向內,略帶明朝「海青」的式樣。辮子當然也要解開,披髮在後;如果時間匆促,亦須將辮子移在胸前。這與潘祖的遺像,長袍大袖,「上懷不紐,下懷不扣,右手自握髮辮」的情狀是相符的。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