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大故事 | 上頁 下頁 | |
萬園之園話圓明(1) | |
|
|
清朝最鼎盛時期興建的皇家林園「圓明園」,于英法聯軍時毀於大火,最近中共整修遺址部分景區,並開放參觀。 一、三山五園 作為太行山支脈的北平西山,巍峨秀拔,自遼金以來,便是帝皇經常巡幸遊覽之地;離宮別苑以外,權貴大臣,亦往往在此建造別業。在明朝,這裡最有名的一座別墅,是明神宗的外祖父武清侯李幸的清華園,在海甸以西,地名很怪,叫作「丹陵沜」。 入清之初,清華園已經荒廢。康熙甲子年第一次南巡以後,清聖祖就清華園廢墟建了第一座皇家的園林,名為「暢春園」,同時在附近的玉泉山的香山亦各建一園,題名「澄心園」及「靜宜園」。澄心園後來改名「靜明園」。 康熙四十八年,在暢春園之北一裡許,地名後華家屯的地方,為皇四子胤禎建了一座賜園,胤禎就是以後的雍正皇帝,這座賜園便是在國際上有「萬園之園」美名的圓明園。 不過圓明園起初的規模並不大,占地約六百畝;雍正即位以後,加以擴充,面積增達五倍,不但已有二十八景,而且構建了衙署。因為自雍正年間開始,除了過年由於祭太廟、祭「堂子」,以及各種典禮,必須回宮以外,其餘時間,大都住園,隨扈官員自須有個辦公的處所。 及至乾隆即位,適當清朝物力最充沛的時期,這位精力過人,而又好大喜功的皇帝,對園林具有高度的興趣,先後擴建了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又在圓明園西的甕山與西湖之間,建了一座清漪園,以後,甕山改名萬壽山,西湖改名昆明湖,合稱為「三山五園」;清漪園便是頤和園的前身。 二、圓明四十景 「五園」中,乾隆尤重圓明園,在位六十年可說沒有一天不是在經營圓明園。經營的重點是向正東及東南方面發展,興建兩個「附園」,題名長春園和綺春園。 這一成為倒品字形的「圓明三園」,面積擴增至五千兩百餘畝,以圓明園東面的大湖福海為中心,共有四十景之多。但景中有景,如多稼軒另有十景,所以總計不下一百余景。 這一百余景,就天然形勝而題名的極少極少,絕大部分是人為的造景,創意的來源,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模擬全國名勝,如「上下天光」模擬洞庭湖景色;而「西峰秀色」則彷佛廬山的一部分;「坐石臨流」仿紹興蘭亭。「西湖十景」則不但模仿,甚至名稱都原封不動地移了過來。如「平湖秋月」、「曲院風荷」、「雷峰夕照」為四十景中的三景;而在景中之景的小景中,又有「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南屏晚鐘」等。 第二類,取材詩情畫意,如「杏花春館」由「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唐詩而來;「夾鏡鳴琴」是從李白詩句「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中得來的靈感;「武陵春色」則顯然為「桃花源記」的寫照。 以名畫為範本的景致,如「蓬島瑤台」仿自李思訓的「仙山樓閣」圖;「北遠山村」則為王維「輞川圖」的翻版,此外五代的荊浩、關仝;元朝的倪瓚、黃公望;以及仇英、唐寅等各家的畫幅,亦往往成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第三類,仿造海內名園,尤其以江浙兩省為主,乾隆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館」的畫師隨行,所謂「行所流連賞四園,畫師仿寫開雙境」,王壬秋「圓明園詞」中所說的四園是: ㈠杭州「小有天園」,園在杭州淨慈寺之西,南屏山下,面臨西湖,乾隆十六年初次南巡時,賜名「小有天園」;廿六年二次南巡迴鑾,命在長春園思永齋東仿建。 ㈡海甯「安瀾園」,此園來歷甚遠,本為南宋一位郡王的故園,明朝萬曆年太常寺少卿陳興郊就廢址重建;園址甚廣,西北兩面即以海寧縣城牆為界,所以題名「隅園」。雍正十一年大學士陳元龍告老返鄉,擴建隅園,改名「遂初園」;乾隆第三次南巡,駐蹕此園,因地近海塘,賜名「安瀾園」,回京後仿建,又名「四宜書屋」,內含十景。 ㈢蘇州「獅子林」,相傳為元朝名畫家倪雲林所監造,倪並有「獅子林圖卷」傳世,入清歸於內府。乾隆第二次南巡時,特攜此圖在蘇州實地印證;並命「吳下高手堆塑小景」,驛送回京,在長春園眾芳榭之東,照樣建造,內含八景。 ㈣南京「瞻園」,此園本為明朝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的西園,入清後改為藩司衙門;乾隆在長春園中仿建,題名「如園」。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