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大故事 | 上頁 下頁 | |
紫禁城搜秘(10) | |
|
|
附錄: 我為香妃說句話 ■姜龍昭 我研究有關「香妃」的事蹟,前後花了十幾年工夫,近完成了《香妃考證研究》一書,原想請高陽先生給我指教,想不到的是他僅以「臭蛋」來比喻之,這似乎有點「過分幽默」,但拜讀了他的「三項鐵證、原來如此」一文後,我也有話要說,希望讀者能對此事,深入探討,作一個公正的論斷。 首先,我所提到那串象牙鑰匙,高陽先生說,這是一項不明宮禁規制者,所造的「假骨董」;我不管這是誰掌管的鑰匙,也不問是那兒用的鑰匙,我只強調,我在日本的雜誌上,看到鑰匙的照片。高陽看也沒看到那些牌子,就一口咬定說:「這是假骨董。」這公平嗎?合理嗎?再說,日本人造這樣的假骨董,又有什麼用呢? 其次,高陽先生說:「明清妃嬪封號,從無用『香』字這種不莊重的字眼。」 這裡,我願向高陽先生作如下說明: 最先將「香妃」的故事,見諸於文字的,是在王闓運先生(晚清文學宗匠)所撰的《今列女傳》中,及後黃鴻壽著《清史紀事本末》卷廿一,記述「准部及回部之平定」,文末有「編者曰」之記載:「又霍集占妃香妃者,高宗聞其美,兆惠陛辭時,囑為生致之。」可見香妃為霍集占小王爺之妃,該時即已名香妃,並非乾隆所冊封。 民國三年故宮博物院開放供人參觀,浩德堂懸掛有郎世寧所繪之「香妃戎裝像」(此像現在外雙溪故宮博物院保藏中),像下有「香妃事略」;上明白寫著:「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熏沐,國人號之曰香妃。」 以上所說「香妃」,可見並非是乾隆所封。 再進一步說明,香妃是回人,漢人叫她香妃,據親自去過新疆的唐紹華先生說,新疆維吾爾族人提及「香妃」,都叫她瑪弭兒阿孜沁,說她是波羅弩丁人孜沁的女兒,在一場民族戰爭中,被滿人擄去北京,查考「地方史」上確有一位叫「瑪合雄」,姓阿孜沁的貴族,他的兒子為阿帕阿孜沁,做過康熙帝的御醫。 香妃按突厥字母拚音法,直譯音為「姬月夷妲氏」,意義是形容最真最善最美,亦可解作最圓最亮最美之光,如以維吾爾族語的音直譯,則為「伊帕爾罕」,「伊帕爾」是香,「罕」是女人的通稱名尾。 因此,在平劇中她叫「沙天香」,在話劇中叫「馬天香」,在電視劇中叫「伊帕爾」,在小說中又叫「璣月依妲什」,在電影劇本中叫「羅披亞」,事實上,都是一個人。 民國卅二年二月梁寒操先生曾親訪「香妃墓」,據其記載稱:「場上大小墓數約廿餘,香妃之高曾祖考兄嫂侄輩,均葬於此,是一家族墳場,香妃之墓甚小,僅附乃父墓側,寢宮東南角猶存祭旗靈轎,因西北亢旱,物尚完整,轎中藏狹長木櫝二具,為兄妹二人遺體同時運回故鄉,轎頂四周有竹席為簷,藉避雨雪,可斷為來自中原無疑。」歷史學家黎東方教授亦曾去過該處,訪問守墓的回人,他向黎教授說:「這便是香妃乘坐回來的轎子。」黎東方問守墓的回人:「香妃葬在那裡?」他說:「就葬在這裡。」 梁寒操在疏附後又遇見一阿洪,(即回教之牧師也),以「香妃姓氏世系考錄」給他看。知香妃實名「馬漠爾阿孜沁」,漢人呼曰「香娘娘」,父名群和加,為教中名宿,有言出自烏孜別克族者,因名帕的夏阿孜沁,祖名和甲莫名和加,曾祖名依大葉提拉和加,人稱之為登士烈巴克和加,高祖名馬漢馬提于蘇甫和加……這世系考錄我想不會出自阿洪假造吧! 香妃之兄圖的和加,漢人稱曰圖圖公,曾護妹入京,死于北平。圖圖公妻名「底下代漢阿孜沁」,為清某大臣愛女,漢人稱曰圖夫人,圖夫人于香娘娘葬後,捐鉅款修此墓場,並建清真寺、廣園及購田為寺產。 此一「香妃墓」十七世紀後又不斷修築、擴建,現包括了主墓室、四座禮拜堂和一所教經堂的一組大型建築群組,成為當地出名的遊覽勝地,若仍堅持要說香妃並無其人,能使人信嗎? 高陽先生引同光年間,李慈銘、張之洞、梁鼎芬、鄭孝胥、黃節等五位名家的七律詩,均沒有一個字提到所謂「香妃」,就肯定香妃為「子虛烏有」。同光年間的詩人,仍是滿清時代,他們當然有所顧忌!若以清朝的詩人無詠香妃之詩,就咬定沒有香妃其人,則何以晚清的文學宗匠王闓運又會把「香妃」列入《今列女傳》中來撰述呢? 我現在來說的是第三項印證,也就是名收藏家李鴻球先生所藏的那幅郎世寧所繪的「武列行圍圖」。 李老先生曾告訴我說此畫當年是他在大陸出高價向一字畫商購得,由其美國友人保管,不過他手邊有一套照原圖拍攝的黑白照片,系分段拍攝,我曾見過。有關該畫之資料,亦是他親口告訴我,他說全畫是一長的橫卷,畫由藍綢黃裡的綢布包袱包裹,裡之中央書「神品上」三字,下蓋木質龍紋大印,中書「原藏古香齋移弆(音舉,密藏也)靜寄山莊莊苑苑字第拾壹號」等字,解開包袱,為古銅色團龍錦套,簽書「禦制山莊行圍圖」,脫去錦套,即為全卷,包首用金錦繡雲龍緞,簽繡雙龍,中繡「高宗純皇帝偕香妃山莊行圍」,此畫軸之兩端及帶插,俱用翠玉刻花,極為細緻。這裡我特別要強調的,就是上面繡的這行字,明明是偕「香妃」山莊行圍,並非「容妃」,這當是證明有香妃其人,最有力的「物證」。 展圖首見乾隆禦書「武列行圍」四大字,中蓋「乾隆宸翰」印,次為漢、滿、蒙、回、藏五體所書「灤陽觀圍圖」,中蓋「古希天子」小圓印。次即全圖,圖中乾隆偕香妃戎裝乘馬徐行,香妃戎裝式樣與單人之「香妃戎裝像」完全相同,可證明出諸郎世寧手筆也。 圖之中央蓋「古香齋寶」,末尾下端書「海西臣郎世甯榮繪」之款,圖後題跋,首為乾隆禦書詩,次為梁詩正之頌贊駢文,中有注雲:「皇上與聖妃觀獵于灤陽,循舊制也。」又次為沈德潛五言律詩,殿卷為滿文跋語。 為求證這幅畫是否「假骨董」,我特與李老先生家人聯絡,不幸的是,他已於數年前過世,這幅畫被美國友人轉售他人,已不知去向,真是十分可惜。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