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慈禧全傳 | 上頁 下頁 | |
五七六 | |
|
|
保護洋商教士之外,教民亦在保護之列,因為本「亦國家赤子,原無畛域可分,惟自拳教肇釁以來,該教民等多有盤踞村莊,掘壕築壘,抗拒官軍者,此等跡同叛逆,自不能不嚴行查辦。第念其究系迫於畏罪之心,果能悔禍自新,仍可網開一面。」 接著,以寶坻教民,經宋慶剴切曉諭後,自行解散為例,特行規定:「所有各處教民,如有感悔投誠者,著該將弁及該地方官,一體照此辦理,不得慨加殺戮。其各處匪徒,假託義民,尋仇劫殺者,即著分別查明,隨時懲辦,以清亂源。」 不僅如此,對於各國公使,更有格外的照顧。這是內而慶王、榮祿,外而李鴻章、劉坤一所一致建議的,在京各國公使,應該先送出京。所以上諭特命榮祿「預行遴派妥實文武大員,帶同得力兵隊,俟該使臣定期何日出京,沿途妥為護送。倘有匪徒窺伺搶掠情事,即行剿擊,不可稍有疏虞。」 既有上諭,總理衙門自然要多方設法,與各國公使取得聯絡,誰知有的將信將疑,有的負氣不理,初步商談,竟不得要領。 而義和團的那些「大護法」,卻對這兩道上諭,既俱且恨。尤其是載漪,下令命董福祥增兵,加緊攻破使館,董福祥竟置之不理,一葉知秋,眾叛親離之勢已成,越發自危! 總有那麼兩三天,載漪通宵不成寐,自己心口相商,再找親信密議,認為騎虎難下,唯有因勢驅虎,先發制人,才是上策。因而在心裡擬了一個名單,第一批是十五個人,殺以立威。第二批看情形辦理,如果慶王、榮祿亦竟不聽命,再殺! 於是單銜上了一個奏摺,列出十五個人,指為與洋人裡應外合的漢奸,請旨即行正法。這十五個人,第一名是李鴻章,第二名是王文韶,「陪榜」的署理順天府尹陳夔龍。此外,督撫如劉坤一、張之洞,大臣如徐用儀、廖壽恒等,都包括在內。 慈禧太后一看這個奏摺,非同小可,隨即叫人封好,發交內奏事處,並有口諭:「交給榮祿,親自來拆!」 榮祿自然大吃一驚!正在細看全文時,王文韶到了。榮祿知道他膽子小,趕緊將原折往黃匣子中一放,蓋上匣蓋,置在手邊。等召見軍機時,禮王世鐸請假,由榮祿帶班,入殿將黃匣子捧上禦案,然後奏事。諸事皆畢,只剩下這個奏摺,未作處置。慈禧太后默不作聲,而皇帝只是用眼色向榮祿示意,鼓勵他有話儘管說。 見此光景,榮祿知道慈禧太后對載漪此舉,頗為不滿。心想,這就省事得多了,索性整個兒推翻它! 於是,他從黃匣子裡取出載漪的奏摺,略揚一揚,用低沉憤慨的聲音說道:「中外決裂,大局壞到如此,都是端王作成的!今天又有這麼一個奏摺,奴才真不知道端王要拿祖宗的天下,鬧壞到怎麼一個地步,才肯歇手?」 「我亦不以為然!」慈禧太后很快地接口,略想一想又說:「這個摺子,把它『淹』了吧!」 「淹」是不作處置之意,原折或者留中,或者交軍機處歸檔。榮祿立即答一聲:「是!」一面跪下去碰頭,一面轉臉向王文韶大聲說道:「趕緊碰頭謝恩!」 榮祿跟慈禧太后的對答,王文韶隻字不聞,驟然聽得這麼一句話,以為是慈禧太后有什麼賞賜,便即碰頭說道:「謝皇太后的賞!」 慈禧太后繃著臉,不便有任何表示,皇帝卻露齒莞爾,這是兩年多以來,第一次開笑口。 ※ ※ ※ 回到軍機處,榮祿將捏在手心裡的載漪原折,遞給王文韶,「夔老,」他說:「皇太后賞了你一條老命!」 王文韶一看案由,便驚出一身冷汗,看完,才知道榮祿先前不給他看的道理,拱手長揖,感激涕零地說:「仲華,感激不盡!」 「總算太后聖明,大事化無。」榮祿又說:「這個摺子,太后說是把它『淹』了,那就索性讓它葬身海底永不見天日。」 說完,將載漪的原折接了過來,吹旺手中的紙煤兒,一火而焚之。 ※ ※ ※ 縱然如此,折中的內容還是洩漏了。陳夔龍心裡大為嘀咕,細細盤算,第一,只是署理順天府尹,替人受過,太覺不值;第二,載漪既然列名指參,可見得心有不慊,以後處處找麻煩,遲早會栽倒在他手裡;第三,大局日壞一日,順天府上要應付宮廷,下要安撫百姓,中間還有許多達官貴人,有事央托,不說別的,僅是抓車這件差使就吃不消了。 這樣一想,決意求去,找到榮祿,當面懇求。起初,榮祿還不肯放他走,最後談到載漪的居心險惡,榮祿才覺得不能不替他安排。第二天奏明慈禧太后,以原任順天府府尹,署理太僕寺正卿王培佑回本任,而陳夔龍則接王培佑的事,署理太僕寺正卿。 就在這樣走馬換將的第二天,大局急轉直下地壞了下去。日俄英美法意奧七國聯軍,共一萬八千多人,在天津編組完成以後,七月初十開始進軍京城,到得北倉地方,與亂兵及義和團一場混戰。結果李秉衡所統的勤王之師,聞警先潰,宋慶、馬玉昆及直隸提督呂本元所部,不支而退。裕祿退到楊村,聯軍接踵而至,不獨立足無地,連個喘息的機會都沒有。最後避入一家棺材店,也許是觸景生情之故,就用隨身所帶的一把牙柄小手槍,朝自己太陽穴開了一槍。 消息到京,慈禧太后大為震動,召見軍機、御前、總理衙門的大臣,眼圈紅紅地,只說:「局勢壞到如此,你們總要想個法子才好!」 唯一的法子就是盡速議和,但袁昶、許景澄的血跡未幹,誰也不敢自蹈虎尾,無非一些敷衍的話,電催各省勤王,下詔激勵民心士氣之類。不過,慷慨激昂的還是有,最顯得赤膽忠心的是,剛由前線回來的李秉衡! 「回皇太后、皇上的話,勤王之師,倉卒成軍,一上了戰場,不免膽怯。」他先為所部不戰而潰辯解一句,接著說道:「臣與端王、莊王商議,都說義和團還可以一用,臣不才,願意率領義師,親效前驅!」 「能夠你去擋一陣,再好不過。」慈禧太后是病急亂投醫的口氣:「既然定規了,你要早早出發才好!」 「是!」李秉衡答說:「臣明天就帶隊出發。」 「好,好!」慈禧太后向戶部尚書王文韶大聲說道:「戶部先撥五萬銀子,作為兩個月的恩餉!」 王文韶不大聽得明白,不過碰頭總沒有錯,伏倒磕個響頭,答一聲:「是!」 「謝皇太后的賞!」李秉衡謝了恩又說:「臣還要求皇太后賞一樣東西。」 「你要什麼?」 「臣想請皇太后賜寶劍一把,以為鎮陣之用!」 「鎮陣?」慈禧太后問:「還要擺陣法?」 「是!」 「那好!給你一把寶劍好了。」 宮中的好劍多得很,慈禧太後退朝以後,就叫人摘下一把乾隆年間所造的龍泉劍,頒賜李秉衡。他倒也言而有信,果然在第二天便帶領三千人出師。 事先仿照「登壇拜將」的說法,將領頭的、原住在莊親王府的義和團大師兄,請上高臺,端然正坐,李秉衡朝服朝冠,行了一跪三叩的大禮。看熱鬧的人,詫為奇觀,知禮的說是褻瀆朝廷的體制,但有人為李秉衡辯護,說他拜的不是大師兄,而是大師兄手中抱著的那把御賜的龍泉寶劍,不算失禮。 除了寶劍以外,還有鎮陣的法物,一面黑色長幡,名為「引魂幡」;一面繡著風雲雷火的大旗,名為「混天旗」;一把長柄紅色大羽扇,名為「雷火扇」;一對形狀不一的銀瓶,名為「陰陽瓶」;一個極大的銅制連環,一套九個,名為「九連環」;一把形似如意的雪亮銅鉤,名為「如意鉤」;再有一把上畫火焰、岳廟中小鬼所持的木牌,名為「火牌」。連同龍泉劍,共稱為「八寶」。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