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慈禧全傳 | 上頁 下頁 | |
三四四 | |
|
|
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個疑問,但同時也都為自己作了答覆:等一等再看。疑問不只一端:到底什麼病,何以有癲癇痙攣的現象?照方子看,昨日午間,病勢已極危險,何以不通知王公大臣,而且消息不傳?既崩以後,又為何相隔四個時辰才報喪?此外,初九的方子未曾發下,以及如此重症,不僅未傳召已名滿天下的薛福辰、汪守正請脈,甚至一向在御前當差的李德立,亦未與聞,這不都是在情理上怎麼樣也說不通的事嗎? 到底還是寶鋆久在軍機,經得事多,站在中間向四周小聲交談、嗟歎不絕的部院大臣說道:「趁如今還未成服,有許多公事該當趕辦的要趕辦,該當預備的要預備,請諸公先各回本衙門去交代司官。今天西聖一定會力疾召見軍機,等見了面下來再說。」 於是部院大臣暫時散去,寶鋆與他的同僚回到軍機處去會議,第一件事是即刻派人趕到昌平去通知恭王。恭王福晉上年病故,這時正在昌平下葬。 「真是想不到的事!」寶鋆用一種戒備的神色說道:「這趟辦理大喪,咱們得要處處小心,別弄出意外麻煩來。」 說著就瞟了左宗棠一眼,意思是警告他「多言賈禍」。左宗棠當然明白,他有許多話想說,此時都硬咽了下去,捧著個大肚子坐在一旁是生悶氣的樣子。 「照我看,喪事一定會鋪張,山陵大事,又得幾百萬銀子。」他向軍機大臣戶部尚書景廉說道:「秋坪,你得早早籌措。」 「是啊!」景廉搓著手說:「我正在為此犯愁,一下子那裡去弄這筆巨數?」 「好在也不是一下子用,只有慢慢兒想法子。」王文韶說:「如今得先拿恭理喪儀的名單擬好,只怕回頭見面,第一件事就是問這個。」 皇太后之喪,恭理喪儀的王公大臣照例派八員,共同擬定的名單是:惇王、恭王、御前大臣貝勒奕勵、額駙景壽、大學士寶鋆、協辦大學士靈桂、禮部尚書恩承,最後一個是漢人,刑部尚書翁同龢以師傅的資格,參與大喪。 接下來便得預備大行皇太后的遺詔和皇帝的哀詔。這是南書房翰林的事,寶鋆特地派人將潘祖蔭請了來商量。 「動筆了沒有?」一見面,他就這樣沒頭沒腦地問。 潘祖蔭愣了一下,才能會意,搖搖頭答道:「什麼都不清楚,怎麼動筆?」 「這是有套子的,先把一頭一尾預備好,中間敘病情的一段,等見了面,看上頭怎麼吩咐,再補上去,那就快了。」 「也只好如此。」潘祖蔭說:「等我回去商量。」 潘祖蔭回到南書房,跟另外兩位翰林:孫詒經和徐郙,檢出舊案,套用例句,分頭起草,也不過剛剛有了初稿,軍機處已派了章京來催,於是匆匆謄清,帶回去交給寶鋆,天色已經大明瞭。 「真沒有想到!」容顏憔悴非常,但隱隱躍現著異樣興奮之色的慈禧太后,用嘶啞而緩慢的聲音說:「初起不過痰症,說不好就不好,簡直就措手不及。唉,」她歎口氣擦一擦眼淚,「我們姊妹二十年辛苦,說是快苦出了頭,可以過幾年安閒日子,那知道她倒先走了。」 皇太后傷心,臣下亦無不垂淚,「請皇太后節哀。」寶鋆答奏:「如今教導皇上的千鈞重擔,只靠皇太后了,千萬不能過於傷心,有礙聖體。」 「我也實在支持不住了,大事要你們盡心,這是『她』最後一件事,該花的一定要花,不能省!」 「是!」寶鋆將捏在手裡的,恭理喪儀大臣的名單遞了上去。 「你們八個,照例穿孝百日,醇王呢?」慈禧看著名單說: 『我的意思,他也該穿一百天的孝。」 「這可以另頒懿旨。」 慈禧太后點點頭:「『明發』預備了沒有?」 「還差敘病情的一段。」 「就這樣說好了:初九,偶爾小病,皇帝還侍疾問安,不想第二天病勢突然變重,延到戌時,神就散了!」 寶鋆答應著,將遺詔的底稿交了給景廉,就在養心殿廊上改稿,一共五六句話,片刻立就,呈上禦案。 慈禧太后看得很仔細,一行一行,指著念,念到「予向以儉約樸素為宮坤先,一切典禮,務恤物力」,抬起頭來說:「不必這麼說法。典禮到底是典禮,儀制有關,不能馬虎。」 寶鋆遵奉懿旨,就站在禦案旁邊,親自動手修改,改為「一切事關典禮,固不容矯從抑損,至於飾終儀物,有所稍從儉約者,務恤物力。」慈禧太后才算滿意。 「恭王呢?得派人去追他回來。」 「是。」寶鋆答道:「已經派專差通知,昌平離京城九十裡路,趕回來也快。」 這樣的大事,恭王自然兼程趕路,帶著他的兩個兒子貝勒載澂和載瀅很快地回到了京城。 一到京直接進宮,入隆宗門到軍機處,寶鋆、景廉、王文韶都在守候。白袍白靴、一片縞素,恭王見此景象,悲從中來,頓足大哭,哽噎難言。 二十年間,四逢大喪,那一次都沒有這一次哭得傷心。寶鋆等人,一齊相勸。旗人家的規矩重,澂瀅兩貝勒雙雙跪下,連聲喊著:「阿瑪,阿瑪!」好不容易才將恭王勸得住了眼淚。 「到底怎麼回事?簡直不能教人相信。拿,拿方子來看!」 看恭王如此激動,寶鋆深為不安,趕緊將他一拉,拉到隔室,在最裡面的角落坐下,沉著臉輕聲警告:「六爺,你可千萬沉住氣!明朝萬曆以後,宮闈何以多事?還不都是大家起哄鬧出來的嗎?」 「什麼?」恭王將雙眼睜得好大,「你說,你說,怎麼回事!」 寶鋆跟恭王無所不談,也無所顧忌,當時便將慈安太后暴崩的經過——大部分是傳聞,細細說了給恭王聽,直到小殮以後,他才得親眼目睹。 「大概八點鐘,裡頭傳話:五爺、七爺、五房裡的兩位,」寶鋆指的是「老五太爺」的兩個兒子,襲惠王的奕詳和鎮國公奕謨,「御前、軍機、毓慶宮、南書房、內務府,一共二十多個人『哭臨』。到了鐘粹宮請旨:進不進殿?教進去,就進去了。『大行』已經小殮,可沒有見恩燾。」 恩燾是慈安太后的內侄,上年八月裡才承襲的「承恩公」。照多少年傳下來的規矩,後妃一死,先傳娘家親屬進宮瞻視,方始小殮,如今說恩燾不在場,便有疑問,恭王便說:「你們瞻仰了遺體沒有?」 「瞻仰了。『西邊』特為叫太監揭開覆面的白絹,看上去倒是面目如生。」 「那當然看不出什麼!整一夜的工夫,還不都料理得乾乾淨淨?」恭王想了想問:「到底是怎麼得的病呢?」 寶鋆向窗下左右一望,壓低了聲音說:「據說是長春宮的一盤克食上的毛病!」 恭王色變,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地,好半天才問了句:「那又是為了什麼?」 「有個消息,」寶鋆的聲音越低,「不多幾天以前,『東邊』到了長春宮,太監宮女都給攆了開去,兩人聊了好半天。到臨了,『東邊』取出一張紙來,在蠟燭火上燒掉了。打那一天起,『西邊』就象上了心事,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弄到頭來,出了這麼一件大事!」 「氣數!唉!」恭王黯然長歎,「以後辦事更難了。」 「也別想得那麼多,先得讓眼前這一段,安安穩穩過去了再說。六爺,我再說一句:你可千萬沉著!『遞牌子』吧,先請了安再說。」 「難!」恭王搖搖頭,「『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外頭不知道會有些什麼離奇古怪的流言?也難怪,」他又自語似地說:「本來就是件離奇古怪的事嘛!」 六天以後,慈甯宮出了件離奇古怪的事。 慈甯宮是大行皇太后金匱安奉之地。一日三次上祭,喇嘛唪經,皇帝奠酒,由恭理喪儀大臣輪班照料。這天午奠,是惇王、恭王、寶鋆和翁同龢在場,當然也還有「內廷行走」的官員在當差。 不管是多大的官兒,在慈甯宮這樣尊嚴的地方,當著「禮絕百僚」的親王的面,都是哈腰垂手、必恭必敬的樣子,卻獨有一名年輕官員背著手,仰著頭,隨意散步似的,踏上慈甯宮的臺階,見到的人,無不詫異,亦無不厭惡。 「站住!」恭王喝問:「你是什麼人?」 那人略微停了一下,看一看恭王,扭過頭去不理,依然負手閑行,顧盼自如。 「問你話!」恭王的聲音提高了,「你是那個衙門的?」 問到他的衙門,他越發神氣了,斜睨著恭王,矜持地微露笑意,意思仿佛在說:你也配問我的衙門? 恭王大怒,「混帳東西!」他戟指罵道:「替我滾下去!」 這一下,那人才有些著慌,站住腳一望,發覺有五六條漢子,恭王的護衛來攆,急忙三腳兩步下了臺階,往慈甯宮邊門直奔。 | |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