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高陽 > 慈禧全傳 | 上頁 下頁
一七九


  「是!」左宗棠答道,「曾國藩的知人之明,臣是佩服的。」

  這時慈安太后問了:「你跟曾國藩講過學沒有?」

  「臣跟故降補河南布政使賀長齡講過學。那時曾國藩做京官,臣不曾跟他有交遊。」

  「喔!」慈安太后又問:「你是那一科的?」

  「臣是道光十二年壬辰,湖南鄉試中式第十八名。」

  這時慈安太后才想起來,左宗棠是個舉人,不是進士,連問兩問都沒有問對,她不願再說話了。

  於是慈禧太后接著問:「你出京多少年了?」

  「臣在道光年間,三次進京,最後一次是道光十八年出京,算起來整整三十年了。」

  「道光十八年?」慈禧太后看著恭王問道:「曾國藩不是那年點的翰林嗎?」

  「是!」恭王深知左宗棠的一生憾事,就是不能中進士,入詞林,偏偏兩宮太后觸及他的隱痛,所以趁機捧他一下:「左宗棠的學問,不輸于翰林,他是講究實學的人。」

  慈禧太后非常機警,立刻便接口說道:「朝廷用人唯才,原不在科名上頭講究。左宗棠,你看,西北的軍務,得要多少時候才能成功?」

  這問到要緊地方來了,左宗棠不敢疏忽,想了想答道:「西北的軍務,須剿撫兼施,一了百了,總得五年的工夫,才能班師。」

  五年的工夫似乎太長了,但「一了百了」這句話,慈禧太后深為喜悅。心裡在想,五年以後就是同治十二年,皇帝十八歲,可以親政了。那時以一片太平天下,手付皇帝,大清朝的中興,出於女主,上對得起列祖列宗,下對得起四海蒼生,說什麼「女中堯舜」?要做女中的漢武帝、唐太宗,才真正是獨一無二,空前絕後的聖後!

  轉念到此,飄飄然象做了仙人,淩雲禦風般輕快!「你總要格外出力,能早日收功最好。」她說,「這幾年百姓很苦,全靠你們幾個同心協力,早早平亂,大家才有太平日子好過。」

  「是!」左宗棠不知不覺地引用了《出師表》上的話:「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提到這話,慈安太后便又問了:「你快六十了吧?」

  「臣今年五十七歲。」

  「精神倒還挺好的。」

  「托庇聖恩,殘軀頑健。」左宗棠說,「那都是這幾年在軍營裡練出來的。」

  「左宗棠,」慈禧太后又提到西征,「你剿賊,總要由東往西,一路打過去!」

  這話的意思很容易明白,必須由東及西,京畿始可確保安寧。事實上左宗棠的進兵方略亦是如此,所以隨即答奏:「臣謹遵慈諭。臣已飭部將在洛陽整軍待命,等臣陛辭出都,拔營到山西,再渡河入陝。」

  「這樣子很好。」慈禧太后又說:「前天恭王面奏,說西征的軍餉,每年得要三百五十萬兩,這得好好籌畫。」

  「西征軍餉,每年實須四百萬兩。臣仰懇天恩,交部籌撥。

  餉有著而軍心穩,臣無後顧之憂,才能專心注意前方。」

  「話是不錯。」慈禧太后躊躇了一下,看著恭王問道:「六爺,你看怎麼樣啊?」

  恭王微有不悅,原說三百五、六十萬兩,現在又說「實須四百萬兩」,茲事體大,無法在這一刻商量定規,所以這樣答道:「讓左宗棠寫個摺子上來,臣跟戶、兵兩部,仔細議定章程,請旨辦理。」

  「好!」慈禧太后點點頭:「就這麼辦吧!」

  於是恭王跪安。左宗棠知道奏對已畢,跟著也磕了頭,站起身來,退後數步一轉身,依舊光著腦袋,跟在恭王身後退出,把頂大帽子遺忘在養心殿磚地上了。

  安德海在一旁伺候,眼明手快,疾趨而前,把帽子收了起來,慈安太后便喊:「小安子!」

  「喳!」安德海跪下答應。

  「你把左宗棠的帽子,叫人給他送了去。」

  「喳!」安德海答應著,退了下去。

  於是兩宮太后又商量,因為這天過節,特意又賞了左宗棠「四色月餅一盤十三個」。頒賞到賢良寺,謝了恩,開發賞號,頭一起太監剛走,第二起太監又到了,提著一個帽盒,要見「左大人」。

  「左大人的紅頂子跟雙眼花翎都丟了,」那太監跪著說道:「我特地來送還。」

  「喔!」左宗棠正為此不安和懊惱,所以很高興地說,「真難為你。」

  「跟左大人回話,這件事外面還不知道。」

  知道了便怎麼樣呢?左宗棠還在尋思,左右的幕友機警,趕緊湊到他耳際,低聲說了兩句,他點點頭說:「可以,你看著辦。」

  幕友把安德海派來的太監,請到別室,先套交情,再問來意,那太監要三千兩銀子,一文不能少。

  不給怎麼樣?後果可想而知,必有滿洲禦史劾奏左宗棠「失儀」,必定蒙恩免議,但劾奏的摺子也必定「發抄」,見於邸報,通國皆知。

  這一下就會「鬧」成笑話,元戎西征,威望有關!那幕友替左宗棠作主,接受了太監的要求。而左宗棠本人,只知道又發了一次賞,並不知道是受了勒索。他丟開這份小事,親自動筆;上了一個「疏陳陝甘餉事艱難」的奏摺,兩宮太后發交戶部議奏,結果奉旨:在海關洋稅項下,每年指撥陝甘軍一百萬兩。

  要四百萬只得一百萬,左宗棠自然失望。但此時爭亦無用,等帶兵出關,軍務部署見了實效,那時有多少人要多少餉,照實計算,指明來源,不怕朝廷不允,否則就奏請「另簡賢能」接辦。這套要脅的方法,人人知道,所以他決定學得聰明些,一句話不說,「遞牌子」覲見兩宮太后及皇帝,辭行出都。

  這天是八月二十,他出京,李鴻章到京,兩人在賢良寺還有一番酬酢。然後李鴻章就「接收」了左宗棠的行館,一住住了差不多一個月。

  這因為他是來辦善後,第一要談「撤勇」;第二要談報銷。這兩件事都非常麻煩。朝廷的意思,首先要讓劉銘傳的部隊進駐京畿,劉銘傳的職務是「直隸提督」,帶兵到任,名正言順。而且曾國藩調為直隸總督,論私人情誼,他亦不能不想辦法讓劉銘傳來幫曾國藩。無奈那位爵爺,名成利就而身心交疲,只想解甲歸田,坐擁爵銜鉅資,先享兩年福再說,這已使得李鴻章左右為難,而且他自己還有「泥菩薩過江」之虞。

  「少荃!」恭王這樣對他說,「上頭的意思,怕左季高獨力難支,將來還有借重你的地方。所以淮軍應該汰弱留強,作個預備。」

  李鴻章是決不願再領兵打仗了!一方面是打仗太苦,一方面「軍功」也夠了。尤其是跟左宗棠在一起打仗,不但受苦,還要受氣,上頭這個「意思」,無論如何要把它打消。

  「王爺!」他以十分鄭重的語氣答道:「軍國大計,不敢不據實奉陳。平洪楊、平撚軍,十幾年苦戰的心得,只得一句話:事權必須歸一。以平西撚而論,若非朝旨以王爺節制各軍,直隸有那麼多將帥督撫,各自為政,只怕治絲愈棼,局面會糟不可言。」

  這番話以恭維恭王來說明「事權必須歸一」,自然很動聽,因而恭王點點頭說:「這是很實在的話。尤其季高的脾氣,大家都知道,如果西征不順手,必須易帥,朝廷自然有妥善的處置。」

  這一說更不得了!如果留淮軍以備助剿,還可以派部下大將入陝,照現在恭王的話,西征無功而易帥,是由自己去代左宗棠,那就得親臨前敵,怕十年都不能收功,非死在秦隴不可。

  「王爺!」他說:「左季高大才槃槃,對經營西北,視為平生志事之所在,如果他猶無功,更無人可。何況淮軍將領,不是我在王爺面前說句洩氣的話,百戰艱難,銳氣都盡,真正是『強弩之末,不足以穿魯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