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皇后之死 | 上頁 下頁
甄洛(3)


  二二〇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無數重要的政治大事,同時擠在這一年發生。曹操先生在洛陽逝世,做兒子的曹丕先生,迫不及待的把東漢王朝第十四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已四十一歲的劉協先生,趕下寶座。一百九十六年之久的東漢王朝,就這樣的靜悄悄結束,沒有引起任何漣漪。曹丕先生坐上龍墩後,稱他建立的政權曹魏帝國——我們不稱它為曹魏王朝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能控制全中國,它所控制的地區只限于長江以北的北中國地區。在長江上游現在的四川省,劉備先生建立蜀漢帝國。在長江以南,孫權先生也接著建立東吳帝國。中國分裂成三個國家。大統一時代結束,三國時代開始。

  長髮披面,以糠塞口

  曹丕先生既成了皇帝,當然樂不可支,而更樂不可支的,還有甄洛女士,以她跟丈夫的恩愛,和婆母卞老娘對她的印象,皇后的寶座,她自信非她莫屬。

  然而,曹丕先生卻沒有行動。

  稍微有點人生嗅覺的人,都會嗅出事情有點不對勁。事實上正是如此,在薄海歡騰,萬民稱慶,歌頌改朝換代的升平外貌之下,一場宮廷奪床鬥爭,突然白熱化,而甄洛女士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

  首先,當曹丕先生在洛陽,奪取東漢王朝政權,自建帝國時,鄴城在洛陽東北三百公里之外。古人雲:「見面三分情。」廝守在一起還有進言或示意的可能,對於陰謀或中傷,也有阻止或解釋的機會。而現在甄洛女士遠在天涯,無論多麼離譜的小報告,她都沒有分辯餘地。

  更可怕的是,古中國是多妻制的,甄洛女士僅是曹丕先生的老婆之一,史書上可查考出來的,那時曹丕先生至少已有六位妻子:甄洛女士、郭女王女士、李貴人女士、陰貴人女士,跟亡國之君東漢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劉協先生的兩位女兒。李、陰以及兩位劉姓女兒,地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郭女王,她比甄洛女士更年輕,更漂亮,更智慧。老爹曹操先生晚年要指定合法繼承人(世子)時,兒子們之間曾發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節目,最後曹丕先生獲勝,其中一部份功勞,得力于郭女王的謀略。而曹丕先生在奪取政權時,郭女王女士跟在身旁,說明郭女王第一回合已占絕對優勢。

  曹丕先生讓皇后寶座虛懸,遲遲不決定人選,對甄洛女士來講,她應該警覺到已亮起了紅燈。如果要她當皇后的話,早宣佈了矣。所以沒有宣佈,正是另外有人——那就是郭女王,她已經十拿九穩,只多了甄洛女士擋住她的路。

  郭女王用了啥惡毒的手段,我們不知道。《三國演義》上說,她跟搖尾系統張韜先生合謀,由張韜先生出面,義正詞嚴的檢舉在鄴城宮裡,掘出甄洛女士所埋葬的木偶,木偶上寫著曹丕先生的生辰八字。讀者老爺對大鬧西漢王朝的一些「巫蠱」事件,一定還有印象,現在重新出現。曹丕聽啦,「大怒」。三國志比較含蓄,只說甄洛女士因為不能馬上當皇后,口有怨言,曹丕聽啦,「大怒」。

  兩件事都有可能,「誣以謀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拿手的合法屠殺,甄洛女士溫柔機警的性格,不可能口出怨言——她瞭解當時婦女的地位,更瞭解自己是再嫁之身,她很能克制自己,所以史書上特別強調她從不忌妒。但人性的變數太多,面臨皇后的重要關鍵,也可能忍不住失望和抱怨。問題是,即令失望抱怨,也不至於激起丈夫的殺機。何況我們壓根兒不相信她會形諸顏色。不過,只要小報告堅持她「有怨言」,她就非「有怨言」不可,有郭女王在,甄洛註定要死。

  反正是不管怎麼吧,曹丕先生既然「大怒」,就忘了昔日「癡立落劍」的恩情,立刻派出專使,逼甄洛女士服毒自殺。曹丕先生是在二二〇年十月當上皇帝的,翌年(二二一)六月,就把甄洛女士處死,假如曹丕先生不當皇帝,她會好好活著。甄洛女士在九個月中,經過狂歡、失望、疑懼等等折磨,但她絕想不到最後站在她面前的竟是丈夫派來的殺手。然而郭女王女士仍恐懼她死後向閻羅王控告,所以下令把甄洛女士中毒的屍體,特別處置,頭髮披到臉上,用糠塞住她生前動人心魄的櫻桃小口。蓋教她的靈魂,既無臉見人,又有口難言。

  寫到這裡,再介紹一篇關於甄洛之死的記載,內容恰恰相反。魏書曰:

  「有司(有關單位)奏建長秋宮(娶皇后),帝(曹丕)璽書迎後(甄洛)詣行在(皇帝住的地方),後(甄洛)上表曰:『妾聞先代之興,所以饗國久長,垂祚後嗣,無不由後妃焉。故必慎選其人,以興內教。今踐阼之初(剛當上皇帝),誠宜登進賢淑,統理六宮。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璽書三至,而後(甄洛)三讓,言甚懇切,時盛暑,帝(曹丕)欲須秋涼,乃更迎後(甄洛)。會後(甄洛)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於鄴(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帝(曹丕)哀痛諮嗟,贈皇后璽綬。」

  一個史學家把一場血淋淋的謀殺,妻子慘死,丈夫翻臉下手,另一個女人在旁幫兇,竟形容得像詩一樣的美麗。丈夫多麼恩重如山呀,再三再四迎迓;妻子多麼敦厚呀,硬要推辭,而且及時的壽終正寢;幫兇卻根本沒有出現。中國竟有這種無恥的高級知識份子,以為一枝筆就可以把醜惡化為聖潔,真是中國人的羞辱,未免太低估中國人的智慧矣。

  《洛神賦》

  甄洛女士死時四十歲,正是內在美和外在美都同趨成熟,最有魅力的迷人年齡,現在成為一縷冤魂。但文學史上,卻為這位冤魂,留下佳話,那就是她跟她丈夫弟弟曹植先生的一段愛情。文學史上沒有詳細敘述他們叔嫂怎麼相識,和怎麼幽會。但我們可以想像,這位弟弟初睹嫂嫂容顏時,跟他哥哥一樣,也會同樣神魂飄蕩。而曹植先生文學方面的造詣,跟氣質瀟灑,遠超過渾身流氓氣息的哥哥曹丕。真正的愛情是不認識權勢的,叔嫂之間,遂存在著靈和肉的愛慕。

  這樁奇異的宮廷型親昵,因曹植先生的一篇賦,而流傳下來。在這篇文學作品中,曹植先生當然不敢明目張膽指出跟他相戀的人就是他的嫂嫂,但他用洛水女神宓妃代替她,命名為《洛神賦》。赤裸裸地寫出嫂嫂的絕倫美豔,和二人的纏綿繾綣。

  寫賦的時間是二二二年,甄洛女士已死一年矣,生既不能再見,只有寄望於冥冥中相會。昭明文選特別介紹說,鄴城陷落時,甄洛女士被不解風情,只知道肉欲的曹丕先生霸佔,曹植先生「殊不能平,晝思夜想,廢寢忘食」,我們不能不感到命運對人的作弄,假如當初第一個闖進袁家的不是曹丕,而是曹植,甄洛女士成為曹植夫人矣。

  二二二年,曹植先生去洛陽朝見老哥,曹丕先生大概要吃老弟的豆腐,或者為了報復老弟的荒唐,就把甄洛女士生前所用的枕頭(玉縷金帶枕)教他瞧,曹植先生看啦,流下眼淚。曹丕先生索性把枕頭送給他,曹植先生辭朝回國(曹植先生當時的封號是鄄城王,鄄城,今山東省鄄城縣),在洛水過夜,思念甄洛女士,昭明文選曰:「忽見女來,自雲:『我本托心君王(曹植),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情所能具,為郭後以糠塞口,令披髮羞,將此相貌,重睹君王(曹植)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與王(曹植),王(曹植)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曹叡——甄洛女士的兒子)見之,改為《洛神賦》。」

  曹叡先生是曹魏帝國第二任皇帝,他把男女幽會的《宓妃賦》、《感甄賦》,改為《洛神賦》,顯然他不知道那位風情萬種的女郎,就是他的娘親。否則,曹植先生縱是叔父,也要人頭落地矣。在這篇賦中,可看出曹植先生跟漂亮嫂嫂之間一段秘密的戀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