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紅塵靜思 | 上頁 下頁
廉政風暴


  《廉政風暴》是香港出口的一部電影,我們現在介紹的,一是《廉政風暴》電影本身引起的感想,一是《廉政風暴》電影因上演而引起的官場現形記。

  一九七三年,香港員警頭頭(總警司)英國籍的葛柏先生貪污案發。一九七四年,香港政府成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簡稱「廉政公署」,用鐵腕治療香港的陳年老疾——貪污,不久就掀起懲貪風暴。那時葛柏先生已逃回英國,廉政公署把他引渡回香港定罪,接著六百一十名員警老爺,先後撤職的撤職,入獄的入獄,開溜的開溜(當時就有三千余位這種朋友,開溜到臺灣享福)。他們的貪污數字,能把人嚇得一下子跳到桌面上,比發生在英國,轟動世界的郵車大劫案還要多,相形之下,郵車大劫案的作案匪徒,不過是不入流的扒手而已。這得舉個例子,一位英籍的中級警官(警司),他僅在西班牙就有五十萬英鎊的財產。另一位華籍的低級警官(探長),在短短的十數年期間,就撈了五億元的港幣,但這驚人的數目,卻是世界上最廉價的投資,因為當一個探長,黑社會對他的孝敬,每月至少有九萬元港幣的進帳,八個月就夠了本,以後就是淨賺。

  ——九世紀唐王朝末年,有「債帥」出現,想當封疆大吏的傢伙,先要到處借錢,大多數都來自「臭蟲息」高利貸,用到刀口上,然後走馬上任,大肆向小民搜刮。想不到兩千年後,香港卻在這方面表演了文化復興。

  《廉政風暴》電影的內容,事實上是一部記錄影片。它把這段情節,作忠實的報導,從一個員警的墮落過程,顯示惡勢力的黑暗和威不可擋,到「廉政公署」的大力肅貪,顯示正義和法律終於獲得勝利。其中,有兩個最震撼的情節,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第一個啟示是,電影集中焦點,描繪那位初入社會、涉世不空的英籍男主角(明顯的,他就是葛柏先生),如何地被拖進泥沼,最後終於墮落成為貪污罪犯。貪官之一的韓德先生曰:「貪污像搭公共汽車一樣,只要上了車,就可以發財。如果不上車,就有被撞死的可能。」一個英籍的男配角和華籍的男配角,就被撞得捲舖蓋的捲舖蓋,調差的調差(感謝上帝,他們還沒有招來坐牢或殺身之禍)英籍男主角有能力,有頭腦,也有苦幹精神,但他閣下闖不過人生道路上最艱難的兩關——「女色」和「金銀財寶」。千千萬萬英雄好漢和聖賢才智之士,都在這兩關之上,馬失前蹄,跌一個栽蔥。只有少數運氣好的,吾友耶穌先生才特別保佑他一輩子沒碰上,或雖碰上,靠著武林九段,左閃右避,化險為夷。可是,只要碰上,絕大多數臭男人都跳不出美女的手心,而銀子更使人意亂情迷,連殺人都幹,何況不過貪點汙乎。英籍男主角終於被設計好的圈套,逼到危崖,必須在上車或被撞之間,作一抉擇。小辮子既然抓到人家手裡,他就只好上車。於是發財,於是案發。

  第二個啟示是,「廉政公署」發掘貪污的方法,值得世人膜拜。記得二十年之前,每逢有人指摘或懷疑某位官大人有貪污嫌疑時,一位更大的官大人就義憤填膺地嚎曰:「拿證據出來,我一定嚴辦。」嚇得大家鴉雀無聲。拿證據出來?談何容易,那是幹專業的檢察官的事,不是小民可以承當的事也。其實,僅只跡象就夠啦,「廉政公署」採取的是海洋法系的精華手段,他們不需要證據,也不需要把男主角抓起來,敲敲打打,教他「坦承不諱」,更不需要什麼人寫黑信或寫明信檢舉,只簡單明瞭地告訴英籍男主角,他的開支超過他的收入。若某時某地,買一個鑽石鑽戒給他的女朋友之類,「廉政公署」握有發票的副本和現場照片。然後,公平合理地,要求他在一個月之內,說明他銀子的來源。

  ——其中有一個華籍的警官,暴跳如雷兼委屈萬狀,說他花的錢,是他已去世的叔叔留給他的遺產。「廉政公署」當場表演,把他的叔叔領到他面前。蓋叔叔大人不但沒有死,而且窮得經常去華籍警官家乞討,而每次都被轟出大門。該貪官老爺,只好瞪眼。

  「廉政公署」撲滅貪污的成效,引起全世界的尊敬。現在是一九七九年十月矣,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遠在非洲的坦桑尼亞,都派人到香港學習。我們認為,要求涉嫌貪污的官員提出銀子的來源,似乎是英國人在人類文明史上,又一偉大的貢獻。再厲害的山霸王,都擋不住這一招窮追猛查。不知道我們中國,能不能有此福氣效法效法乎。

  ——一個人的開支超過他的收入,一定埋伏著問題。香港貪污犯常用二百萬元港幣購買只值一百萬元港幣的得獎馬票,為的是要使那一百萬元的港幣合法化,否則,就交代不出來源矣。交待來源這種方法好像貪污探測器,恐怕是屢試不爽。超過收入的銀子,如果不是來自貪贓枉法,一定來自謀財害命,甚至來自敵人的陣營,用以顛覆自己的國家。危哉,焉能不察。

  然而,這部以撲滅貪污為主題的電影,在臺灣一開始卻被禁演。一九七四年,第一次送請新聞局審查時,就被辣手摧花,理由是:「犯罪過程細膩,好員警未受到表揚。」影片商手忙腳亂,遵照指示補救,好吧,犯罪過程細膩,怕人效法(蒼天在上,還用效法?),咱們就來點模糊的。好員警未受到表揚(中國人似乎都愚不可及,非再提面命不可),咱們就畫蛇添足,來個受獎大典(大典成為該片的一大敗筆,但影片商已顧不得啦)。

  這麼一搞就是三年,一九七六年,再度送審。新聞局為了官場的責任分擔,請來了一大堆各機關代表,六堂會看,決議曰:「原則通過,准予上演。」官場傳統是死不認錯的,新聞局認為有失威信(死不認錯而竟認為是一種威信,也是一奇),就再找員警官來看。這一次可算稱了心,如了意,員警官評曰:「該片缺乏社會教育意義及藝術娛樂價值,且易引起觀眾對員警的誤解。」

  嗚呼,一個以肅貪為主題,顯示貪官難逃法網的電影,竟被咬定「缺乏社會教育意義」,真是人類有史以來怪事之一。這種明確的,壞蛋受到制裁,好人受到獎勵的電影,竟然被咬定「引起誤解」,更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特別的邏輯推理。嗟夫!臺灣小民對員警官老爺的印象,有口皆碑,還用電影教導乎哉也。至於藝術價值,就更不知道員警官竟這般萬能,根據啥理論下此判斷,學問未免太過龐大,真是洋大人之國,知識即權力,而在臺灣,權力即知識也。再至於娛樂價值,那要由影片商去擔心才對。

  正在這時候,已拖到一九七六年八月,影片商實在忍無可忍,就向監察院呈遞陳情書,咦!膽敢越級上控,是官場中第一大忌。陳情書是八月二十一日上去的,新聞局當時的局長丁懋時先生,就在八月二十八日,下令再度禁演——這是官場另一伎倆,對膽敢不服氣的小民,一律當頭棒喝,教你瞧瞧權在誰手。事情到此,已成定案。然而,有兩件事救了這部《廉政風暴》,一是丁公升官而去,由宋楚瑜先生接任,一是影片商吃了豹子膽,仍挺胸脯打官司,上告到行政法院。而監察院也採取了行動,再度重檢。看完了樣片之後,宋楚瑜先生沒有等到監察委員發表意見,就對這部深富教育意義的電影,竟然禁演,大吃一驚,當即下令解禁。

  嗚呼,當初《醜陋的美國人》在美國可以上演,在臺灣卻不准,比美國人還愛美國,搖尾已成了精密工業矣。《廉政風暴》是說的香港員警貪污,在香港可以上演,在臺灣卻又來個不准,就更神經衰弱兼疑神疑鬼。世界上芸芸眾生,只聽說有揀錢的,從沒有聽說有揀罵的。柏楊先生走路,一向兩眼看地,瞧見一塊錢,立刻一個箭步,抓在手裡,死也不放。小流氓上來要「見面分一半」,我也不放,打架就打架。而巷口那個小販口沒遮攔,大嗓門在「幹你老母」,柏楊先生可絕不自告奮勇,揀起來往自己頭上戴。偏偏社會上有不少專門「揀罵的」朋友,用千里耳一聽,立刻搭飛機前往,卷袖子曰:「你罵俺娘呀。」這種場面,恐怕笑不出來。

  現在,《廉政風暴》總算解禁上演,讀者老爺如果有童心未泯的朋友,請看了之後,說說感想,如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