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帝王之死 | 上頁 下頁
吳諸樊(1)


  時代/紀元前六世紀四〇年代~五〇年代
  王朝/吳王國第二任國王
  綽號/吳順王
  在位/十四年(前561~前548)
  遭遇/戰死

  傳位的疑問

  吳王國是一個傳奇國度,跟中國(周王朝政府所轄的中原)迥然不同。楚王國跟中國也迥然不同,但吳王國跟中國的差異,可是更大。楚王國初興時(紀元前八世紀),勢力僅達鄂邑(湖北省武昌市)。還到不了鄱陽湖,鄱陽湖以東廣達二十萬方公里,包括肥沃的長江三角地帶,還是一片蠻荒——比楚王國更為落後,那些言語特殊,風俗特殊的土著,不可能是漢民族。但是,在正統的史學家筆下,任何蠻族,只要他們搞出一點名堂,或者讓中國吃了一點苦頭,就拿出阿Q先生精神勝利的法寶,找一個漢民族知名之士,扣到他們頭上,當他們的祖先。在這種公式下,吳王國(吳部落)的開山老祖,跟周王朝的開山老祖,就硬生生的合而為一。

  周王朝祖先群中,有一位重要首領姬亶父先生,被後世尊稱「太王」,他有一堆兒子,其中三位,在青史上留下大名:

  長子姬太伯
  次子姬仲雍
  三子姬季曆

  ——我們不敢肯定姬太伯先生是不是「長子」,姬仲雍先生是不是「次子」,姬季曆先生是不是「三子」,史書上只指出姬太伯先生是姬仲雍先生的老哥,姬仲雍先生是姬季曆先生的老哥。

  三兄弟中,姬季曆先生出類拔萃,蓋他生了個出類拔萃的兒子姬昌,姬昌先生被後世尊稱「文王」,就是吃了兒子的肉,嘔吐出來變成小白兔的那位政治犯。姬昌先生的一位兒子姬發,起兵把商王朝政府推翻,建立了長達八百七十九年的周王朝。

  這裡面有一個重要課題,身為老哥的姬太伯和姬仲雍,竟沒有繼承老爹姬亶父先生酋長的寶座,老弟姬季曆反而一屁股坐上去,應是嚴重的反常。儒家學派的傳統史學家,對這項反常,有美麗的解釋。

  《史記》曰:

  「吳太伯(姬太伯),太伯弟(姬)仲雍,皆周太王(姬亶父)之子,而王季(姬)季曆之兄也。(姬)季曆賢,而有聖子(姬)昌。太王(姬亶父)欲立(姬)季曆以及(姬)昌。於是(姬)太伯、(姬)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姬)季曆、(姬)季曆果立,是為『王季』。而(姬)昌為『文王』。(姬)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勾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者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這項敘述太美麗啦,美麗得像一首流行歌曲,使我們覺得耳熟耳熟。嗚呼,老狗變不出新把戲,這可又是伊祁伊勳、姚重華「禪讓」的那種老掉了牙的鬧劇。老爹之所以要傳位給非法繼承人,只因為那小子「賢」。該「賢」又有一個「聖子」——這聖子不是耶穌先生,而是姬昌先生。咦,一定是老哥姬太伯、姬仲雍不賢矣,然而,如果不賢,他們二人豈肯為了「避位」,逃到邊陲蠻荒,剃掉頭發,滿身刺出狼蟲虎豹的花紋乎哉?僅這一點,就足夠證明二位先生不但賢,而且賢得冒煙,賢得要命。對這樣胸襟,這樣見解,以及這樣能力,(他們把蠻荒地區人民組織起來),竟然排除,而只為了姬季曆有一個「聖子」,而那是姬昌的兒子姬發建立了周王朝,有了政治權柄,才「聖」起來的。當姬昌還是娃兒時,固跟任何一個小孩一樣,他媽的「聖」個啥。

  更重要的是,周王朝傳統宗法制度是,立嫡不立庶,傳長不傳賢。身為一個嚴正的酋長和一個仁慈的家長,絕不可能膽大如鬥,自動自發的破壞這種嚴格的規定。真的膽敢破壞,便是瞽叟之類的王八蛋矣。可是,看史書記載,姬亶父先生又不像是瞽叟之類的王八蛋。

  水流千年歸大海

  即令老爹姬亶父先生決定把宗法打爛,姬太伯和姬仲雍也用不著落荒而逃。必須逃走之後,姬季曆先生才能成為合法繼承人,則老爹的命令豈不等於放屁乎哉?即令要逃,也用不著逃那麼遠,從鎬京(西安市)到梅裡(江蘇省錫山市),航空距離一千二百公里。紀元前十三世紀時,那裡可是世界上最可怖的煙瘴地帶之一,兄弟二人,在沒有道路的煙瘴地帶亂闖,恐怕要摸一年才能摸到。他們滿可停頓在同樣煙瘴的淮河流域,為啥直走到東海之濱?

  這顯然是一場奪嫡鬥爭,兩位老哥在奪嫡鬥爭失敗後,被放逐到那裡——甚至,他們可能就死在中途。反正史書掌握在有權大爺手中,血腥政變,遂成了可歌可泣的風流韻事。寫史書的朋友順便把他們裝在吳王國的頭上,拿來耀耀門面。和烘托姬季曆——姬昌——姬發,祖孫三代,可是「賢」得很妙,兼「聖」得很凶。

  自從紀元前十三世紀起,直到紀元前六世紀,七百年間,吳部落歷史一片空白。紀元前六世紀一〇年代前586年,這一年西方世界,一個古老而重要的王國覆亡,後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先生,攻陷耶路撒冷,生擒猶太王國的國王西底家先生,在他的面前把他的兒子們斬首,然後挖出西底家先生的雙眼,縱火焚城。正當猶太王國覆亡,大批猶太人被逐出故土之時,東方的吳部落酋長吳壽夢先生——吳太伯先生(他在自稱所住的地方為「勾吳」之後,改姓為吳)的後裔,建立吳王國,定都梅裡(江蘇省錫山市),自稱國王。

  ——紀元前六世紀三〇年代,中國疆土上,三個王國並立:即古老的周王國,強大的楚王國,和新興的吳王國。

  部落改稱王國,不過是酋長老爺自己過癮而已,蠻荒照樣蠻荒,落後照樣落後。但形勢卻是,原來毫無後顧之憂的楚王國,最初對它雖然十分輕視,但當吳王國逐漸強大時,楚王國卻發現背後興起一個巨人,手中還拿利斧。於是,地緣關係使兩國不久就成為世仇。

  然而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就是這位吳壽夢先生,效法傳統中的始祖姬亶父先生的幹法,種下禍根。吳壽夢先生已有四個兒子,請讀者老爺注意他們的關係位置:

  長子 吳諸樊(子:吳光)
  次子 吳余祭
  三子 吳夷昧(子:吳僚)
  四子 吳季劄

  跟姬亶父先生發現三子姬季曆「賢」一樣,吳壽夢先生忽然也發現四子吳季劄也「賢」不可言,決心把王位傳給他。問題是,三位老哥既不肯效法吳太伯、吳仲雍逃奔一千公里之外,而老爹又沒有姬亶父那種決心,把他們一股腦放逐。而吳季劄先生又不是野心家,他對政治沒有興趣,不願把老哥逼到蠻荒。可是老爹確實是愛他愛得發緊,於是再度向宗法制度挑戰,吳壽夢先生規定兄弟相傳,要長子傳位給次子,次子傳位給三子,三子傳位給四子。水流千年歸大海,一定要教吳季劄先生當國王。

  ——吳季劄先生到底能幹到什麼程度,因他始終沒有掌握權柄,無法證明。但看他處理吳僚先生事件(下一篇我們將報導他)的態度,恐怕他並沒有政治能力,他唯一的優點是淡泊。而淡泊對自己有益,對國家無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