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醜陋的中國人 | 上頁 下頁
醬缸文化(2)


  難怪那天(一九八一年八月十六日)柏楊先生在紐約華埠容閎小學大禮堂講「中國人與醬缸」時,一開始就重提他在《猛撞醬缸集》中引用過的兩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筆者注:此話原出於《聊齋志異》)。以說明因果迴圈之理。有什麼樣文化,就有什麼樣的民族和國家,一個時代的盛衰榮枯,豈能無因?他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傳統是好是壞,用不著把頭鑽到故紙堆裡去研究,只要睜開尊眼看看我們民族現在受的是什麼洋罪,就該明白了。而我們能不能復興,用不著到街上找鐵嘴直斷,只要看看我們民族現在做的是什麼事,也就應該同樣明白!

  「醬缸文化」一詞與「阿Q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什麼是「醬缸」?「醬缸文化」裡面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說了半天,還是一個玄之又玄的問題。妙就妙在可以心領而很難言傳。聰明的柏楊先生那天講演的時候,恐遭畫蛇添足之譏,並未提出解釋和界說。不過,筆者對柏楊先生所提出的「醬缸文化」問題,有兩個初步的假定:

  第一,柏楊先生好像是一個病理專家,而不是一個生理學家。他在那浩瀚的著作中指出無數因我們的古老文化而產生的病變,但他並沒有進一步去深思文化的本身是什麼?文化的內涵,文化發生的現象、變動和層次等等學理的問題,也沒有下功夫去研究中國文化的特質是什麼?源流如何,因此,一不小心,他自己也跌入文化的陷阱裡面去了。

  文化的內容是包羅萬象的。它是人類為了爭取生存、適應環境所作的一切努力的總成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融合的整體,文化之分為「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是死要面子的頑固份子,為了不肯接受西洋文化,甚至不願承認「西夷」也有文化這個事實,而硬捏造出來的二分法。柏楊先生與胡適同志,對於這個觀點一向抱著同一的態度。故他在《勃然大怒集》中說:「把文明分為『東』『西』還有點道理,但把文明分為『物質』和『精神』,實在是婊子養的,嚴格地說,世界上壓根兒就沒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不存在的,起碼是不能單獨存在的,沒有物質文明,就沒有精神文明。一定要有的話,則那不是精神文明,而是『神經文明』」這是他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臺北以《神經文明》為題所寫的一段話。他的主張與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張之洞等人,骨子裡根本不承認西洋的學術文化意見,是背道而馳的。

  可是十五年以後的八月十六日,當他在紐約大談「醬缸」的時候,竟忘記了上面的說法。筆者很驚訝地聽到他一再區分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種東西。他說:「……這個大的衝擊,對我們醬缸文化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對歷史和文化的嚴厲挑戰。它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物質文明,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精神文明。……所謂物質文明,像西方現代化的飛機、大炮、汽車、地下鐵等等,我們中國人忽然看到外面有這樣新的世界,有那麼多東西和我們不一樣。使我們對物質文明重新有一種認識。再說到精神文明,西方的政治思想、學術思想,也給我們許多新的觀念和啟示,過去我們不知道有民主、自由、人權,這一切都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產品。」(見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日紐約《北美日報》)讀者們,你們看看他這段話與上面那段咬牙切齒反對「精神文明」存在的話,是不是明顯地衝突和矛盾呢?是不是柏楊先生上次的筆伐,是一時「心血來潮」,而這次的口誅,是有一點神經衝動呢?

  柏楊先生講演完畢後,有一個多小時的發問和討論。當日筆者就提出兩個問題,一個就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問題,已如上述。他承認這是為了敘述方便起見所發生的錯誤。第二個問題是:根據西方學者的研究,文化的發生從這個階段到那個階段,是循著一種客觀的程式,並且形成各種文化上的不同層次。我問柏楊先生,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是否有層次上的不同?或者說西方文化是不是比東方文化高出一層?這個問題柏楊先生沒有明確地表示他的意見。只是含糊其辭,敷衍了過去。許多中外人士談起文化問題來往往很起勁,可是,進一步追究,文化是什麼?也許馬上會使大家感到茫然。美國教育家前哈佛大學校長羅厄爾(一八五六~一九四三)說得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比文化更難捉摸。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它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是,以我們目前對文化的認識程度來說,至少下列幾點是可以肯定的:

  一、中西文化之間誰優誰劣,是近一百年來知識文化份子爭論不休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先決條件,是要找到評定文化優劣的標準是什麼?在優劣的標準沒有定位以前,任何爭論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把「適者生存」這個生物界生存競爭的原則,應用在文化上,以一種文化之能否適應它內部的要求,和外部環境的壓力作為優劣的標準,那就不用說的了,西洋文化是優於東方文化;我們俗謂的「精神文明」優於西方,而西方的「物質文明」優於東方,這是一種無稽之談。何況文化是人類適應環境與創造活動及其成果的總稱,涵蓋了文化發展中的各種層次。若以「物質」和「精神」這樣簡單而粗疏的分割法,不能說明文化的內容。

  二、人類文化的發生,已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明人」固然有文化,所謂「野蠻人」,同樣有他自己的文化。究竟誰是「文明」?誰是「野蠻」?這是文化價值觀問題,在世界文化典型尚未出現以前,我們很難籠統地指出誰的文化優秀,誰的文化落後。但人類是有活動的,因此文化也跟著流動。文化與文化就會彼此接觸,一經接觸,就有競爭,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敗。落後的文化就會被淘汰,並遭到滅亡的命運。例如:巴比倫文化、亞述文化,都已成為歷史的一個名詞,根本從世界上消失了。南美的印地安土人印加族(Inca)和中美印地安人之馬雅族(Maya),都曾有過很高的文化,但到如今只留下一些遺跡供人憑弔。再說埃及文化,今已面目全非。古代的西亞文化,現在已為油田所淹沒了。印度文化正在蛻變的過程中,我們中國的文化,自中英鴉片戰爭以後,一直在艱苦的掙扎。

  三、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化石,而是在不斷地變動之中。不過有的文化變動得快,有的文化變動得慢。無論中國人自己的心裡是否願意,事實上,中國文化已被「船堅炮利」逼著我們走上變遷的道路。不想變也得變,任你對自己固有的文化多麼愛慕與貪戀,也沒有用。文化是和水一樣的,只要找到出路,它就要流入或滲透。例如:隨著建交行為,太平洋兩岸間的橋樑暢通以後,很快地,中國大陸就發生了不可抗拒的生活上的變化,可口可樂、彩色膠捲、答錄機、電視機、電子計算器……一擁而入,男的西裝領帶,女的裙子、口紅、燙髮,一一應運而生,日趨時尚。所以文化一經交流摻合,優劣自明。我們為了文化問題,操過許多無謂的心,老圍繞著「變」與「不變」這個軸心上打轉,什麼「回向源頭論」「中體西用論」「本位文化論」「全盤西化論」「洋為中用論」,爭得臉紅耳赤、唇幹舌燥,鬧了半天,到頭來又有什麼用呢?該來的都來了,不該來的還不是也來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