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歷史演義 > 西太后秘史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五回 頤和園皇上領訓 春帆樓傅相議和(1) |
|
卻說左寶貴這路人馬,也有六營之多,當時奮力戰鬥,初還勝利,漸漸便兵力不支。你道什麼原因,大凡戰陣,全靠著點銳氣,那葉志超嚇得逃跑,衛汝貴立腳不住,單靠著左寶貴一路兵馬,同日軍混戰,已是力量單薄,又況大迫尚敏、野津貫道、立見尚文、富岡三造等,乘勝殺來,兵鋒銳不可當,左軍已十分吃力。這個當兒,大島圭介又率領原駐防的一支生力軍,從旁殺入,日軍算是兩路夾攻,憑這左寶貴天武神威,無如眾寡不敵,已被兩路日軍包入重圍。這個當兒,如果姓葉的姓衛和肯顧大局,返身殺轉,未嘗不可轉敗為勝,可笑兩個王八崽子,已逃得不知去向。 日兵是越聚越多,左軍是越戰越少,死命的支撐了一晝夜,槍炮的彈子放完,左寶貴還騎著一匹黃膘馬,來往督戰,不料被一顆炮彈打中頭顱,登時殞命。這裡左軍戰沒,日軍乘勝又趕到平壤。那駐紮平壤的,共有三路人馬,一路是聶桂森,一路是豐伸阿,一路是馬玉昆。 三路營盤,依山傍水,紮成犄角之勢,然而所壞的是沒個統帥,此進彼退,各有各的主權。這時葉志超、衛汝貴,兵敗下來,依聶桂森,豐伸阿,便要退出平壤,趕渡鴨綠江,去扼守奉天的邊防;獨馬玉昆力持不可,說:「咱們這三路人馬,共有一十八營,尚堪血戰一場。讓姓葉的,姓衛的,去扼守奉天邊境,我們要據守平壤,萬一得個勝仗,還可規複前路戰線。」 當時聶桂森、豐伸阿,沒有話說,那葉志超、衛汝貴,早帶領殘兵敗將,退出朝鮮,一齊溜走。 這個當兒,朝廷已得了牙山漢城兵敗的確耗,光緒帝忙忙召集軍機會議。那恭親王是辦過大事的,什麼太平軍、撚軍,廝鬧了十幾年,當日的遣兵調將,胸中具有成竹,當下首先發言說:「此次海陸軍失利,總由於李鴻章因循誤事,調度乖方,海軍的誤事,是不能先發制人;陸軍的誤事,是不能選擇統帥。 如今的辦法,海軍的全權,仍責成李鴻章,叫他控扼北洋,不能再生別的岔枝;陸軍全權,是要另行責成個統帥。說不得,我們要大起傾國之兵,同日本決一雌雄,戰個勝負。」 光緒帝連連點首說:「是極!此言甚合朕意。」 恭親王斟酌一會:「當議以奉天將軍依克唐阿,做欽差督兵大臣;雲南提督宋慶,做前敵總帥,節制陸路各軍;湖南巡撫吳大澄既專折奏請為國效命,就派做幫辦軍務;兩江總督劉坤一,老於軍務,也派做後路督兵大臣。但是國家賞罰,不可不明。那海軍戰亡的鄧世昌、林永升,陸軍戰亡的左寶貴,是要分別贈官賜諡,各予恤典的;海軍的逃將方伯謙,現已按律正法,不必交代;但丁汝昌督戰不力;亦須褫職逮問;陸軍逃將葉志超、衛汝貴,不戰而走,風聞葉志超前首軍功,皆是隨意捏報的,衛汝貴克扣軍餉,著名在案,非得將這兩人鎖拿來京,訊明梟首,不足以借資整頓。」 光緒帝聽了恭王這一席話,不由得奮振天威,依議辦理。恭王隨又碰頭進言說:「現在海疆儘管金融,皇太后的六旬慶典在即,還是要趕著辦理的,寧可做過,不可錯過,內以博太后歡心,外以示臣民靜鎮,倘能托天僥倖,轉禍為福,那是再好沒有了。」 光緒帝龍顏一笑,趕即退朝。 不談中國趕行慶典,在這高呼華祝之中,遣兵的遣兵,調將的調將,慶賞的慶賞,刑誅的刑誅。單表聶桂森、豐伸阿、馬玉昆,蘭路兵馬,駐紮平壤,早接到北京電諭,知道葉衛兩個逃將,已奉旨拿力,前敵的統帥,已特派宋慶。大家提振精神,趁那宋慶未來到,要在這個當兒,立些功業。 諸位,三路統帶儘管要立功業,無如日本的陸軍,已分路進逼。一種要點,在朝鮮全國地圖,早被日人暗畫過去,何處可以進攻,何處可以扼守,未臨戰地,先有預備,這還不算,還有那濮泳孝一干維新黨,做日人的內線,除了助軍火,助糧餉,還替他們爭先引路。 偏偏日軍的耳風甚長,知道聶桂森、豐伸阿兩軍,原無鬥志,所以一面牽綴著馬玉昆;一面由立見尚文,富岡三造,從聶營豐營背後抄來,不消幾仗,早把聶桂森、豐伸阿打得落花流水,立腳不住。馬玉昆瞧見兩軍有失,忙留著兩營扼守防地,自家卻帶領四營,奮力救應。 姓馬的原是陝甘回民投效過來,部下軍隊算是些生龍活虎,一陣惡殺,居然把立見尚文、富岡三造,殺得大敗虧輸。那聶桂森豐伸阿複趁機過來,幫同混殺。但究竟不狠,那大迫尚敏、野津道貫,又率領一隊日軍,橫沖過去,把聶軍豐軍沖做兩截。 此時馬玉昆拼命大鬥,部下的兵弁,無不以一當百,任是槍林彈雨,抵死不退。血戰了一晝一夜,聶桂森、豐伸阿到底逃走,加之大島圭介又領著些生力軍來,可憐馬玉昆軍隊雖凶,槍彈不濟,六營人已死傷四營,知難取勝,忙把馬鬃一帶,突出重圍,日軍如何肯舍,總司令小旗一指,早風馳電掣的卷來。 趕過一程,前面有座山岡,馬玉昆正在危急,卻好山岡後面,轉過一支兵來,打著個聶字大旗,玉昆還疑惑是聶桂森,哪知這一聶,不是那一聶。來者叫做聶士成,前書不講聶士成是個諸軍策應嗎?姓聶的渡過鴨綠江,早碰著聶桂森同豐伸阿,帶著些殘兵敗將奔回,知道馬玉昆困在重圍,催動大兵,趕來救應。恰好轉過山坡,遇見姓馬的突圍出來,趕著上前,乒乒乓乓的槍炮齊施,打了一仗,才算是將日兵殺退。但是駐韓的防地全失,只好同玉昆緩緩收兵,回渡鴨綠江,聽候前敵統帥宋慶節制。 諸位,這宋慶,表字祝三,在同治初年,剿撚有功,後又隨左宗棠往征新疆回民,積功保至提督。中法之戰,左宗棠經略兩廣浙閩四省,姓宋的卻隨征效力。光緒十二年,左相病故,朝廷轉授宋慶做雲南提督。此次征東統帥需人,當由恭王極力保薦。論宋祝三由行伍出身,歷經大敵,這經驗很是富足的,但有經驗還須有學識,可惜他能挽兩石弓,卻不識一個丁字,現在軍事學發明,這種同光的老軍務,哪能對付嶄新的日本。 閒話不談,其時宋慶駐兵奉天,先同將軍依克唐阿,計劃些戰事,依軍防範北路,宋軍卻防範南路。從朝鮮渡過鴨綠江,以九連城為第一重要隘,鳳凰城為第二重要隘,大高嶺為第三重要隘。那大高嶺又叫做摩天嶺,左帶福山,下有連山關,地勢非常險惡。宋慶當派聶士成,扼守摩天嶺;馬玉昆駐兵鳳凰城;聶桂森、豐伸阿,駐兵九連城。奉天的緊要海港,叫做旅順口,上有炮臺,當派總兵姜桂題,帶兵駐紮,通計部下兵隊,大小共七十二營,山海關外,又是吳大澄的轄地,不在話下。 單講日本得了朝鮮全境,統將桂太郎趕著過來,又加派足立武敏、今田唯一、齋藤正起,添足兵隊,由陸路進取奉天;自家同佐藤彌大郎,仍帶領兵艦十一艘,遊弋黃海渤海之間,以覷覦山東。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