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講史小說 > 夏商合傳 | 上頁 下頁
第十回 少康王封禪定鼎 季杼捉怪位讓弟(1)


  卻說少康王元年壬午登極,即命崇開為太師,虞公姚思為太傅,戴寧為太保,姒靡為司馬。召契之後,相土之孫、昌若之子曹圉為司徒。召羿之四臣於東夷,三死一生,得賓圉,以為司空。得賢士世俞於仍,聘以為秩宗。聘槃木於嵩山,槃木已薨,得其子仲義,以為司寇。求西嶽先龍之後華靈為司農。夔之後伯常為典禮。季格之子壽麻為典樂。以女艾之子季奇為車正。是為三公九卿,輔外治命。

  二姚為元妃、亞妃,增立庶妃九嬪以治內事。是長子季杼,年二十歲矣。命加冠為世子。生杼之後二年,小姚又生子於綸,名曰無餘,年亦十八矣。俱命受學于太師。別以女艾為女正,而封之國土。封有仍氏,而賚有鬲氏之國,增賜以地。求斟灌、斟鄩二氏之後,封之。又求息、郟、寒三侯之後,封之。

  是時姬不窟在戎狄之間,罕通中國,就戎地封之。胤侯之子,先時亦被澆滅其國,求其後,封之。祀槃架木于嵩,封於某山。葬羿三臣伯熊等於東夷,廟祀之,求其各子,封之邑。吉光、有棨氏等助逆者,則奪其封,放其身。其餘,封滅繼絕,賞善刑淫,舉賢用才,養老恤民,重農禁侈,一切施為,數年舉行明備。

  五年丙成,天下諸侯來朝。九州牧述職,王命舉俊,造秀士,登之司徒,聘遺逸老成,養之上庠,乃大享諸侯。於是東夷來賓,奏大夏之樂,享之。九夷班列而舞,惟西戎未來賓。少康修德彌謹。

  是時,東南荒服荊、蠻、閩越之地,尚侏儷裸體,被發文身,雖在禹甸之中,然猶王化之外也。王命封少子無餘於越奉祀禹王之墓於會稽,而東南漸知有王化矣。

  王正心明德,側躬勵政,勤民用賢,以追先王之績。十年之中,邦畿用治,詣侯尊服。西戎亦來賓,南荒亦歸順。十一年壬辰,王乃命駕巡行天下。始自豫方,祀帝舜于虞都,享虞公姚遂于汾陰。蓋虞公思已薨,遂其嗣服也。遂南行微時避地的所在,建台於牧岡,以踐童言。今鞏縣夏台是也。享有仍之君焉。遂東南,而祀太康,享叔成、季升之後。遂封嵩山,禪少室,會豫方之諸侯,行慶讓之典。大賚善人,舉俊士,問民老利病,興十草,發倉廩,補不足,士民大悅,民獻詩歌焉。擬有老叟獻歌曰:

  燁燁王風,此屋幡然。
  皞皞斯民,君王萬年。

  有野民之諺曰:

  吾王不遊,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一遊一豫,為諸侯度。

  王登鈞天之台,此黃帝問道于慶城子處也。祀黃帝,而奏鈞天之樂焉。萬禽皆舞,眾籟畢和。擬有汝民之歌曰:鈞天之台兮,天際浮。鈞天之樂兮,音啁啁。鈞天之治兮,君王體。

  遂西入夏陽。勞仲康幼弟少閼、少容之後。夏亡時,俱竄在西戎,今封守於此也。遂觀鼎湖之宮,問黃帝乘龍之跡焉。擬有童子歌曰:

  君無問令乘龍,君攸乘兮九龍。
  禦陰陽兮布甫,斯上居兮元穹。
  彼渺茫兮焉往?闖天路兮雲封。

  乃封華山,會雍方諸侯,行慶讓賚,舉請問,興草發,補不足。士民大悅,獻詩歌。擬有老叟之歌曰:

  節彼泰華山崔嵬,星雲回薄日月輝,君王樂兮萬民歸。

  乃度槐江之山丘時之水上,玄圃祀神英招。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西望大澤,後稷之所藏也。望祭焉,乃北回霍山,度管涔,封恒山,會冀方諸侯。行慶讓賚,舉請問,興草發,補不足,士民大悅。獻詩歌,擬有野農歌曰:

  東方融兮,天下和兮。
  我樂惟傞兮,君如何兮。

  又擬有耆民詩曰:

  北山吹管,南山應之。
  君王有道,下民聽之。
  安得衷暌,實惟性之。

  乃登喬山,黃帝葬處也。祀之,為黃帝台焉,今在北京保安州。過涿鹿,祀顓頊、帝嚳之陵。又東行,祀帝堯之陵,登封泰山,禪梁父,會青、兗二方諸侯,行慶讓賚,舉請問,興草發,補不足。士民大悅,獻詩歌,擬有山童歌曰:

  巍巍泰山群山宗,嵷隆岉嶼摩蒼穹俯觀目極東海東,旦旦晶耀方生瞳。君主臨之樂融融。

  乃南祀軒轅之都,今曲阜也。臨羽淵,祀鰥焉。遂南巡,會徐、楊二方諸侯于途山,修禹績也。在鳳陽懷遠縣,今有禹會村,非會稽山也。乃行慶讓舉賚,興草發,補不足,士民歡歌。擬有牧堅之歌曰:

  朝出也,飯耕牛。暮入乎,歸帝邱。父母乎,歡油油。旦旦如是,吾不知其由。

  有攜畚者和之曰:

  朝出也,采靡猶。歸來乎,為異羞。稚子也,聲啁啁。樂乎亡有,何得有乎憂?

  又南浮大江,少子來迎。遂往東海,上會稽,循宛委山,祀禹穴,訪藏書之跡焉。東觀大海,望少昊之國。閩、越、蠻、夷來朝者,皆會於會稽。教而不罰,賞而不舉,不以中國之治治之也。沂浙江西上,浮彭澤,觀三天子都。上三湘,祀帝舜及二妃焉。遂至西南大荒天穆之野,聞野人之歌,若曰:

  天地鴻荒兮廓流,空虛塊比兮音飂。
  風雲起伏兮清招,山川曠蕩兮何怊嗂。
  麋鹿和就兮吾與優以悠。

  是啟王所采之音也。王遂張樂而歌九招,訪先王之遺焉。乃西北行,觀禹穴于石紐。北行,憩于華胥氏之國,今之藍田也。還,祀於滎河,告成功焉。

  將還都,觀于汾水,忽有霞光起自水中,五色文章,燦爛奪目。察有一道黃氣,上亙于天,王及群臣測之。王曰:「此何祥也?」

  仲羹曰:「想是神龜也。」

  須臾有一物浮起,頂寬,若有耳有角。華靈曰:「此必黃龍耳。」

  伯常曰:「龍則動而不靜,此靜,非龍也。」

  姒靡曰:「必蚊蜃耳。」

  戴寧曰:「蚊蜃者,東方間氣之精也。色不純,氣不中,不在是也。」

  世俞曰:「予觀斯物之氣,根起于白,上亙天,而黃必也。其質似金非金,似玉非玉,蓋玉皇之精所成也。其象也,靜而正,華而尊,必天子之器也。」

  太師崇開乃臨水而睇視之,曰:「此寶鼎也。昔黃帝鑄鼎於玉山九年,煉天地之光,萃陰陽之色焉。蓋金玉土石不得其形也。鼎成,黃龍下迎,黃帝乘龍鼓風雲而上於天。其鼎久安長治則存,否則亡。帝摯之衰,洪水之害,鼎入汾源,不復見者數十年。先王佐帝舜平治天下,帝舜之祀于蒲,鼎現于虞。太康之衰,又不知其所往。吾聞聖人興天下,治則宗廟之器獻於山川,況此神物哉?是我君王之德,治於上下,允成中興,數百年之治,可畿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